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洪川专利>正文

一种导流阀芯、上阀体以及气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218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导流阀芯的上阀体及采用这种上阀体的气动阀,上阀体包括上壳体,壳体内设有阀芯、上阀腔室密封件、上阀垫圈、上阀弹簧、上阀阻挡件;阀芯内部设有可动的活塞套,活塞套可在上阀芯内做上下活动从而改变上壳体内部的存气空间;阀芯内部活塞和活塞套的下端口截面设为平滑过渡的弧形或者多边形;气动阀还包括下阀体,下阀体内设有联动活塞、下阀腔室密封件、下阀垫圈、下阀弹簧、下阀塞;上阀体和下阀体均连接到独立的供气泵,下阀体还连接到制动气室,通过上下阀体的联合动作,改变气路的通断,进而控制进入制动气室的气流实现汽车制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型的阀芯,能达到更加高效稳定的制动效果。

A diversion valve core, upper valve body and pneumatic val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alve and pneumatic valve. The gas valve with the valve on the valve guid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asing, a valve core, the valve chamber seal, valve gasket, valve spring, valve block is arranged in a shell body; a piston sleeve val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ovable piston in the valve sleeve. Do on the campaign to change on the inside of the shell storage space; port section of the valve core internal piston and piston sleeve for smooth transition arc or polygon; pneumatic valve also includes a valve body, the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linkage and the lower valve chamber seal, valve, valve spring and washer the valve plug; on the lower valve body and are connected to the gas pump independent of the valve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brake chamber, through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body, change the gas way off, and then control the airflow into the brake chamber. Present automobile brake. The invention adopts a new type of valve core, and can achieve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brak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阀芯、上阀体以及气动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刹车气动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阀芯、上阀体以及气动阀。
技术介绍
气动阀是汽车行车制动系当中的主要控制装置,在双回路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和释放过程中实现灵敏的随动控制,制动阀主要由上腔活塞、下腔活塞、推杆、平衡弹簧、回位弹簧(上下腔)、上腔阀门、下腔阀门、进气口、出气口、排气口、通气孔组成。当驾驶员踩下脚踏板时,通过拉伸拉杆使活塞下压平衡弹簧,活塞下移,首先将排气阀门关闭,打开进气阀门,此时储气筒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阀充入制动气室,推动气室膜片使制动凸轮转动从而实现车轮制动。现有的气动阀上阀体的腔室空间过渡面之间均为直角面,对气流的导向性不好,在执行制动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局部集中载荷和撞击载荷,制动的稳定性不高,对活塞和活塞套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阀芯、带导流阀芯的上阀体及运用该上阀体的气动阀,旨在提供一种阀芯内部的活塞套与活塞平滑过渡连接的阀芯,该阀芯安装到上阀体后使上阀体的存气腔室内壁平滑,对气流的导向性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流阀芯,包括活塞套和驱动活塞,活塞套贯通,驱动活塞与活塞套滑动连接;驱动活塞上设有轴肩,且包括上中下三段,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驱动活塞的轴肩与活塞套下端口边缘对齐,且活塞套下端口处的纵截面与驱动活塞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平滑过渡的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轴肩与活塞套下端口处平滑过度,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使气体供应均匀,提升制动效果,驱动活塞的寿命得以延长。带导流阀芯的上阀体,包括上壳体,上壳体设有连通的上腔室和上阀储气腔,还设有上阀气动腔;上腔室内设有阀芯,上阀储气腔设有上阀腔室密封件、位于上阀腔室密封件上部的上阀垫片、套在腔室密封件上的上阀垫圈、置于腔室密封件与上阀垫圈之间的上阀弹簧、置于上阀垫圈下部的上阀阻挡件,上阀气动腔位于上壳体的底部。上阀垫片为环状,与上阀垫圈同轴设置,上阀垫片固定在上腔室与上阀储气腔连接口处;且上阀垫片的中间通孔允许驱动活塞的下端通过。具体地说,阀芯由活塞套和驱动活塞组成;活塞套与上壳体连接且活塞套与上壳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上壳体设有连通第一腔体的补偿气孔,补偿气孔连通补偿调节装置;驱动活塞为三段式活塞,驱动活塞的上段与上壳体内壁面接触或者活塞套接触,中段位于活塞套内,下段位于上腔室与上阀储气腔之间的连通口处。驱动活塞的顶部还设置有传动连接部,传动连接部为凹槽状的连接件,其作用在于与外部的传动杆接触,承受制动时踩踏制动踏板传递来的压力并传递给驱动活塞,作为驱动活塞向下运动的驱动力。进一步的,活塞套上设有复位弹簧和补偿弹簧,复位弹簧连接到驱动活塞的上段,补偿弹簧连接到弹簧固定件或者补偿调节件。复位弹簧与驱动活塞连接,其作用在于为驱动活塞回升提供回复力;补偿弹簧与弹簧固定件连接,活塞套与上腔室内壁活动连接,在上阀体进气和排气过程中活塞套在上腔室内进行滑动,复位弹簧为活塞套的回复提供回复力;补偿弹簧与补偿调节件进行连接,活塞套上设有单独的活动件即补偿调节件,在上阀体进气和排气过程中,补偿调节件在活塞套上进行上下活动,调节上腔室的内部存气空间的大小,补偿弹簧为补偿调节件在回复初始位置时提供回复力。进一步的,上壳体设有上阀进气口和上阀出气口,上阀进气口连通上阀储气腔,上阀出气口连通上腔室,上腔室与上阀气动腔之间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作用在于将上腔室的气体导入上阀气动腔。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套为柱形套筒状或者倒T形套筒状,活塞套与上腔室内壁面滑动连接;选用这种活塞套时,复位弹簧数量至少为一,当复位弹簧数量为一时,复位弹簧连接到驱动活塞的上段;当复位弹簧数量大于一时,复位弹簧依次同轴设在活塞套上;复位弹簧的外侧还设有补偿弹簧,补偿弹簧连接到弹簧固定件;所述的弹簧固定件为设在上腔室内部的环形挡件。环形挡件的作用在于为补偿弹簧提供受力点。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方案,活塞套为双层套筒,活塞套的内层底部与外层底部连接,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凹槽,活塞套纵截面为“山”字形,活塞套与上腔室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台阶式卡嵌连接结构并配合弹性卡环固定,还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选用这种活塞套时,活塞套内部与驱动活塞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连接到驱动活塞上段且下端连接到活塞套;活塞套外壁与上壳体内壁面形成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内设有补偿调节件,第三腔体内还设有连接补偿调节件与第三腔体顶端的补偿弹簧;所述的补偿调节件为挡圈,挡圈位于第三腔体内,在上阀体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中会在第三腔体内滑动,改变上腔室的内部存气空间,挡圈与第三腔体的内壁面紧密接触,防止漏气。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方案,活塞套为双层套筒,活塞套的内层底部与外层底部连接,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凹槽,活塞套纵截面为“山”字形,活塞套与上腔室滑动连接,连接面通过密封圈密封,防止漏气。选用这种活塞套时,活塞套内部与驱动活塞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端连接到驱动活塞上段且下端连接到活塞套;活塞套外壁内部设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第四墙体,第四墙体内设有补偿调节件,第四腔体内还设有连接补偿调节件与第四腔体顶端的补偿弹簧;所述的补偿调节件为挡圈,挡圈位于第四腔体内,在上阀体进气和排气的过程中会在第四腔体内滑动,改变上腔室的内部存气空间,挡圈与第四腔体的内壁面紧密接触,防止漏气。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偿气孔连通第一腔体、第三腔体或者第四腔体,还连通第二腔体。补偿气孔的作用在于向第一腔体、第三腔体或者第四腔体和/或第二腔体提供气体,帮助复位弹簧复位,在必要的时候增加复位弹簧的回复量,增加活塞、活塞套或者补偿调节交的行程。进一步的,所述的补偿调节装置置于补偿气道内,补偿气道连通上腔室和下阀体外部,或者补偿气道连通上阀储气腔和下阀体外部;补偿气道连通补偿气孔的补偿出气口;补偿调节装置包括补偿活塞和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设于补偿气道的外部端口,且调节旋钮与补偿活塞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弹性组件包括补偿弹簧、补偿挡片、补偿螺钉,补偿弹簧和补偿挡片位于气道内,补偿弹簧一端与补偿活塞接触,另一端与补偿挡片接触;补偿螺钉一端固定在调节旋钮上且另一端抵住补偿挡片。进一步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补偿活塞内部为封堵结构,补偿挡片和调节旋钮上设置有泄压孔。采用这种补偿活塞时,补偿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上腔室或者上阀储气腔内部的高压气体进入补偿气道,推动补偿活塞运动,此时补偿活塞压缩弹性组件并往补偿出气口的方向移动;当补偿活塞通过补偿出气口时,高压气体通过补偿出气口进入到补偿气孔内,进而进入对应的空腔实现气压补偿。当上腔室内部泄压时,补偿活塞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回复初始位置,通过补偿出气口之后,补偿出气口内的高压气体通过补偿挡片和调节旋钮上的泄压孔排出。或者,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补偿活塞内部设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由单向气阀封闭的结构;采用这种活塞时,上腔室或者上阀储气腔内部的高压气体进入补偿气道,推动补偿活塞运动,此时补偿活塞内的单向阀关闭,补偿活塞压缩弹性组件并往补偿出气口的方向移动;当补偿活塞通过补偿出气口时,高压气体通过补偿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流阀芯、上阀体以及气动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流阀芯,包括活塞套(2)和驱动活塞(3),其特征在于,活塞套(2)贯通,驱动活塞(3)与活塞套(2)滑动连接;驱动活塞(3)设有轴肩,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驱动活塞(3)的轴肩与活塞套(2)下端口边缘对齐,且活塞套(2)下端口处的纵截面与驱动活塞(3)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平滑过渡的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阀芯,包括活塞套(2)和驱动活塞(3),其特征在于,活塞套(2)贯通,驱动活塞(3)与活塞套(2)滑动连接;驱动活塞(3)设有轴肩,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驱动活塞(3)的轴肩与活塞套(2)下端口边缘对齐,且活塞套(2)下端口处的纵截面与驱动活塞(3)轴肩处的纵截面为平滑过渡的弧形、多边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组合的形状。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流阀芯的上阀体,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设有连通的上腔室(101)和上阀储气腔(102),还设有上阀气动腔(103);上腔室(101)内设有阀芯,上阀储气腔(102)设有上阀腔室密封件(4)、位于上阀腔室密封件(4)上部的上阀垫片(401)、套在上阀腔室密封件(4)上的上阀垫圈(6)、置于腔室密封件与上阀垫圈(6)之间的上阀弹簧(5)、置于上阀垫圈(6)下部的上阀阻挡件(109),上阀气动腔(103)位于上壳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与上壳体(1)内壁面连接且活塞套(2)与上壳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驱动活塞(3)包括上中下三段,驱动活塞(3)的上段与上壳体(1)内壁面接触或者活塞套(2)接触,中段位于活塞套(2)内,下段位于上腔室(101)与上阀储气腔(102)之间的连通口处;活塞套(2)上设有复位弹簧(301)和补偿弹簧(302),复位弹簧(301)连接到驱动活塞(3)的上段,补偿弹簧(302)连接到弹簧固定件(107)或者补偿调节件(201);上壳体(1)设有上阀进气口(105)和上阀出气口(104),上阀进气口(105)连通上阀储气腔(102),上阀出气口(104)连通上腔室(101),上腔室(101)与上阀气动腔(103)之间设有通气孔(1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1)设有补偿气孔(110),补偿气孔(110)连通补偿调节装置(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调节装置(13)置于补偿气道(14)内,补偿气道(14)位于上壳体(1)内且连通上腔室(101)和上阀体外部,或者补偿气道(14)位于上壳体(1)内且连通上阀储气腔(102)和上阀体外部,补偿气道(14)连通补偿气孔(110)的补偿出气口(1302);补偿调节装置(13)包括补偿活塞(1301),补偿活塞(1301)位于上腔室(101)和补偿出气口(1302)之间;补偿调节装置(13)还包括调节旋钮(1304),调节旋钮(1304)设于补偿气道(14)的外部端口,且调节旋钮(1304)与补偿活塞(1301)之间通过弹性组件(130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为柱形套筒状或者倒T形套筒状,活塞套(2)与上腔室(101)内壁面滑动连接;复位弹簧(301)数量至少为一。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为双层套筒,活塞套(2)的内层底部与外层底部连接,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凹槽,活塞套(2)与上腔室(101)固定连接;活塞套(2)内部与驱动活塞(3)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复位弹簧(301),复位弹簧(301)上端连接到驱动活塞(3)上段且下端连接到活塞套(2);活塞套(2)外壁与上壳体(1)内壁面形成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内设有补偿调节件(201),第三腔体内还设有连接补偿调节件(201)与第三腔体顶端的补偿弹簧(302);所述的补偿调节件(201)为挡圈,挡圈与第三腔体的内壁面紧密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套(2)为双层套筒,活塞套(2)的内层底部与外层底部连接,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凹槽,活塞套(2)与上腔室(101)固定连接,活塞套(2)内部与驱动活塞(3)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复位弹簧(301),复位弹簧(301)上端连接到驱动活塞(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川
申请(专利权)人:谢洪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