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157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包括旋流板本体,所述旋流板本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呈圆环结构形式的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外圈之间倾斜设置有多块旋转叶片,所述底板外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液槽,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固定圈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之间,所述旋转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三固定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承载负荷大、气流阻力小、分离效率高的优点。

A high efficiency swirling plat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efficiency cyclone plate device, including swirl plate body, wherein the rotary board body comprises a base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installed on a fixed ring ring structure form first and second fixed ring, the second fixed ring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fixing ring; a plurality of rotating blade tilt the first fixing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second is fixed, the outer edge of the bottom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llecting tank,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on the fixed ring third, the third fixing ring is fixedly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ixing ring and second ring, the rotary blade includes first the blade and the second blade, the first blad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fixed ring second and third fixed ring, the second blade is fixedly mounted to the first fixing ring and the third. Between the circ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load load, small air flow resistance and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
本技术属于旋流板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
技术介绍
旋流板是用于除尘脱硫塔里的一个分流气流和加强气水混合的装置。旋流板上的叶片如固定的风车叶片,气流通过叶片时产生旋转和离心运动,吸收液通过旋流板上的中间盲板均匀分配到每个叶片,形成薄液层,与旋转向上的气流形成旋转和离心的效果,喷成细小液滴,甩到集液槽,以完成气液分离动作。旋流板安装在除尘脱硫塔内腔中,气流与吸收液在塔内作相对运动,并在旋流塔板的结构部位形成很大表面积的水膜,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收作用。每一层的吸收液经旋流离心作用掉入边缘的收集槽,再经导流管进入下一层塔板,进行下一层的吸收作用。旋流板为呈圆环形结构的底板,位于底板中心位置且呈圆形结构的盲板,倾斜设置于底板和盲板之间的多块旋转叶片,旋转叶片围绕盲板呈辐射状均匀设置。目前现有的旋流板多为环绕盲板设置的一圈旋转叶片,这一圈旋转叶片倾斜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在气流通过旋流板时,会在同一时间内受到较大面积的阻挡,因而阻力较大,气体均流效果不佳。而且这种旋转叶片在有高气流通过时,无法承受高气流产生的负荷,处理能力较低,还会造成旋转叶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承载负荷小、气流阻力大、分离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包括旋流板本体,所述旋流板本体包括圆形板状结构形式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呈圆环结构形式的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圈的轴线均与所述底板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外圈之间倾斜设置有多块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第二固定圈周向呈辐射状分布设置,所述底板外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固定圈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之间,所述旋转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三固定圈之间。作为优化,所述集液槽设置有六个。作为优化,所述集液槽下方连接设置有集液管,所述集液管远离集液槽的一端汇集到一处。作为优化,所述底板中心线向下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集液管下端均插接在所述转轴内。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旋向一致。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角度一致。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底板径向长度与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底板的径向长度一致。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叶片正对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优化,所述第三固定圈中轴线与所述底板的中心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旋流板本体包括圆形板状结构形式的底板,底板上由底板的中心线向外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以及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倾斜安装有第一叶片,第三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倾斜安装有第二叶片,这样将旋流板设置为双叶片结构形式,可以增加整旋流板的强度,可以使其承受更大的载荷,同时会使得穿过旋流板的气流更加平稳,阻力更小,不易形成紊流,能够更好的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2、气流从下经第一叶片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叶片之间的空隙向上流动,液体从上向下流动,设置有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以更好的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气体的净化效果。3、在底板的下方竖向固定连接有转轴,在转轴带动底板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位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的液体会甩向底板边缘的集液槽内,然后集液槽内的液体经集液管汇集。汇集后的液体可以继续使用,一般在旋流板塔内设置有多层旋流板,上层旋流板流下的液体可以流向下层,可以更好的对液体进行利用,更好的提高净化效果。4、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倾斜角度一致,旋向一致,并且位于同一径向方向,可以更加方便加工制造以及安装,同时也方便维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高效旋流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具体的气液分离图,图中箭头由圆心向外分别代表内缘气流流向、内缘气液分离、外缘气流流向、外缘气液分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5所示,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包括旋流板本体,所述旋流板本体包括圆形板状结构形式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呈圆环结构形式的第一固定圈2以及第二固定圈3,所述第一固定圈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圈3的轴线均与所述底板1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二固定圈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2内;所述第一固定圈2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3外圈之间倾斜设置有多块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第二固定圈3周向呈辐射状分布设置,所述底板1外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液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5,所述第三固定圈5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圈2和第二固定圈3之间,所述旋转叶片包括第一叶片6和第二叶片7,所述第一叶片6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圈3和第三固定圈5之间,所述第二叶片7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圈2与所述第三固定圈5之间。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液槽4设置有六个。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液槽4下方连接设置有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包括旋流板本体,所述旋流板本体包括圆形板状结构形式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呈圆环结构形式的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圈的轴线均与所述底板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外圈之间倾斜设置有多块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第二固定圈周向呈辐射状分布设置,所述底板外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固定圈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之间,所述旋转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三固定圈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旋流板装置,包括旋流板本体,所述旋流板本体包括圆形板状结构形式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呈圆环结构形式的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圈的轴线均与所述底板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二固定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外圈之间倾斜设置有多块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沿所述第二固定圈周向呈辐射状分布设置,所述底板外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固定圈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之间,所述旋转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圈和第三固定圈之间,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三固定圈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旋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设置有六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朗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