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098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9:16
限位机构(11)具有:第二缸(12),设于内筒(5)内的端部;第二活塞(13),随着活塞杆(7)的移动而移动,并可嵌装地设于第二缸(12)。第二活塞(13)构成为包括:限位件(14),与活塞杆(7)结合;带槽件(15),通过塑性流动与限位件(14)形成一体,在其与限位件(14)之间、且在第二活塞(13)的外周形成环槽(16);活塞环(17),以可沿轴向位移且防止脱落的状态安装于由限位件(14)和带槽件(15)形成的环槽(16),为环状且具有局部被切开的周向的两端。

Cylinder device

The limiting mechanism (11) has second cylinders (12), ends in the inner cylinder (5), and second piston (13) moves along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piston rod (7), and can be embedded in the second cylinder (12). The second piston (13) comprises: stopper (14), and the piston rod (7) with grooved parts; (15), the plastic flow and limiting member (14) formed in the body, and a limiting piece (14), and in second (13) of the pist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eripheral ring groove (16); the piston ring (17), which can mov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prevent the loose state installed on the limiting piece by piece with a slot (14) and (15) the formation of ring groove (16), and has two annular local cut circumfer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例如四轮机动车等车辆上,且优选用于减少车辆振动的缸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四轮机动车等车辆中,在各车轮(车轴侧)与车身之间设有作为缸装置的液压减振器,以减少车辆的振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基于这种现有技术的缸装置中,设有如下构成的液压式限位机构,即,在活塞杆最大程度伸张时产生液压缓冲作用,以进行防完全伸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106282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现有技术的缸装置中,为了防止构成限位机构的活塞环脱落,而采用将其装配到设于限位机构上的环槽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向环槽装配活塞环时,需要将活塞环扩径,因而,有可能损坏活塞环,还存在导致装配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装置,其能够提升在向活塞杆装配限位机构的构成部件时的作业性。(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缸装置,具备:第一缸,封入有工作流体;第一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第一缸内,对所述第一缸内进行划分;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塞连结;导杆,设于所述第一缸的一端侧,使所述活塞杆插通以可滑动地引导该活塞杆;限位机构,在所述活塞杆伸出或收缩而到达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时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具有:第二缸,设于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第二活塞,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而移动,并可嵌装于所述第二缸;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一部件,与所述活塞杆结合;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体,在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形成环槽;活塞环,以可沿轴向位移且防止脱落的状态安装于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形成的所述环槽,为环状且具有局部被切开的周向的两端;在所述活塞杆上固定有由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活塞环构成的子组件。根据该结构,能够提升在向活塞杆装配限位机构的构成部件时的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缸装置的液压减振器的纵剖面图;图2是将图1中的第二活塞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通过金属塑性加工使限位件和带槽件一体结合的工序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通过金属塑性加工使限位件和带槽件一体结合后的剖面图;图5是将活塞杆完全伸张时的限位机构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6是将活塞杆的伸张行程的限位机构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7是将活塞杆的收缩行程的限位机构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图8是在第一变形例中,通过金属塑性加工使限位件和带槽件一体结合后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减振器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适用于液压减振器的情况举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缸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中,1表示作为缸装置的代表例的液压减振器。该液压减振器1包括:构成其外壳的筒状的外筒2、后述的内筒5、第一活塞6、活塞杆7、导杆9及限位机构11,构成为复筒式减振器。就液压减振器1的外筒2而言,其一端(图1中的下端)侧为由底盖(未图示)封闭的封闭端,作为另一端侧的上端侧为开口端。在外筒2的开口端(上端)侧,设有朝径向内侧弯曲形成的铆接部2A,该铆接部2A以防止将外筒2的开口端侧封闭的盖体3脱落的状态保持该盖体3。由环状圆板构成的盖体3为了将外筒2的开口端(上端)侧封闭而与后述的导杆9抵接,该状态下,其外周侧通过外筒2的铆接部2A被固定。在盖体3的内周侧安装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杆密封件4,该杆密封件4将后述的活塞杆7与盖体3之间密封。作为第一缸的内筒5同轴地设于外筒2内。内筒5的一端(下端)侧经由底阀(未图示)与所述底盖侧嵌合、固定。内筒5的另一端(上端)侧为朝径向外扩径形成的筒状的扩径部5A。在该扩径部5A的上端侧内周,嵌合安装有后述的导杆9。在内筒5内,封入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油液)。作为工作流体,不限于工作油、油剂,例如,可以使用混入添加剂的水等。在内筒5与外筒2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储液室A,在该储液室A内,与所述工作油一起封入有气体。该气体可以是大气压状态下的空气,也可以使用经压缩的氮气等气体。储液室A内的气体在活塞杆7收缩时(收缩行程)被压缩,以补偿该活塞杆7的进入体积量。第一活塞6可滑动地嵌插于内筒5内。该第一活塞6将内筒5(第一缸)内划分成底侧油室B和杆侧油室C两室。另外,在第一活塞6形成有能够将底侧油室B和杆侧油室C连通的油路6A、6B。进一步地,在第一活塞6的上端面配设有收缩侧的盘阀6C,在第一活塞6因活塞杆7的收缩而向下滑动位移时,该盘阀6C对在油路6A中流通的工作油施加阻力,以产生规定的阻尼力。另一方面,在第一活塞6的下端面配设有伸张侧的盘阀6D,在第一活塞6因活塞杆7的伸张而向上滑动位移时,该盘阀6D对在油路6B中流通的工作油施加阻力,以产生规定的阻尼力。活塞杆7的一端(下端)侧与第一活塞6连结。即,该活塞杆7的下端侧插入内筒5内,通过螺母8等与第一活塞6的内周侧固定。另外,活塞杆7的上端侧经由导杆9、盖体3等可伸缩地向外筒2及内筒5的外部突出。在活塞杆7、在距第一活塞6的安装位置离开预定尺寸的位置,设有作为槽的环状槽7A。该环状槽7A例如使用滚轧等方式形成,供嵌合并固定后述的限位件14。导杆9形成为带台阶圆筒状,嵌合于外筒2的上端侧,并且也固定设置于内筒5的扩径部5A的上端侧。由此,导杆9将内筒5的上侧部分定位在外筒2的中央,并且向轴向可滑动地引导在其内周侧插通的活塞杆7。另外,导杆9构成如下的支承结构体,即,在通过外筒2的铆接部2A从外侧铆接固定盖体3时,从内侧支承该盖体3。导杆9例如通过对金属材料、硬质树脂材料等实施成型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即,如图1所示,导杆9形成为带台阶圆筒状,具有:大径部9A,位于上侧且嵌插于筒2的内周侧;小径部9B,位于该大径部9A的下侧且嵌插于内筒5的内周侧。在该小径部9B的内周侧设有引导部10,引导部10沿轴向可滑动地引导在内筒5内插通的活塞杆7。该引导部10例如构成为,由氟树脂(四氟化乙烯)等包覆金属制筒体的内周面而成的滑动筒体。另外,在导杆9的大径部9A,在与盖体3相向的大径部9A的上面侧设有环状的储油室9C。该储油室9C形成为,从径向外侧将杆密封件4及活塞杆7包围的环状的空间部。并且,储油室9C提供如下的空间,即,在杆侧油室C内的工作油(或混入该工作油中的气体)经由活塞杆7与引导部10间的微小间隙等漏出时,用来暂时储存该漏出的工作油等。进一步地,在导杆9的大径部9A设有始终与外筒2侧的储液室A连通的连通路9D。该连通路9D将所述储油室9C中储存的工作油(包括气体在内)导向外筒2侧的储液室A。需要说明的是,在盖体3与导杆9之间设有单向阀(未图示)。即,在储油室9C内漏出油增多并溢出的情况下,设于盖体3与导杆9之间的所述单向阀允许该溢出的工作油朝导杆9的连通路9D(储液室A)侧流动,并阻止反向的流动。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液压式的限位机构11进行详细说明。在活塞杆7从外筒2及内筒5向外侧伸张(伸张或收缩)、并到达内筒5的端部(完全伸张位置)时,该限位机构11如后述地进行动作,通过液压缓冲作用使活塞杆7的伸张动作停止,进行所谓的防完全伸张。这里,限位机构11具有第二缸12和第二活塞13。第二缸12固定设置于内筒5中位于靠近活塞杆7的突出端侧的扩径部5A的内侧。另外,第二活塞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装置,具备:第一缸,封入有工作流体;第一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第一缸内,对所述第一缸内进行划分;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塞连结;导杆,设于所述第一缸的一端侧,使所述活塞杆插通以可滑动地引导该活塞杆;限位机构,在所述活塞杆伸出或收缩而到达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时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具有:第二缸,设于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第二活塞,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而移动,并可嵌装于所述第二缸;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一部件,与所述活塞杆结合;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体,在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形成环槽;活塞环,以可沿轴向位移且防止脱落的状态安装于由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形成的所述环槽,为环状且具有局部被切开的周向的两端;在所述活塞杆上固定有由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活塞环构成的子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JP 2015-1313271.一种缸装置,具备:第一缸,封入有工作流体;第一活塞,可滑动地嵌装于所述第一缸内,对所述第一缸内进行划分;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活塞连结;导杆,设于所述第一缸的一端侧,使所述活塞杆插通以可滑动地引导该活塞杆;限位机构,在所述活塞杆伸出或收缩而到达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时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具有:第二缸,设于所述第一缸内的端部;第二活塞,随着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而移动,并可嵌装于所述第二缸;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一部件,与所述活塞杆结合;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体,在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且在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形成环槽;活塞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丸佑石桥直树大野孝幸田岛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