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及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643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及其模组,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组接于电池壳体上的电池盖板,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盖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壳体及电池盖板的两端设置凹槽结构,该设计增加了单体电池外部空间,当将该电池并排组成电池模组时,集合成的凹槽空间可便于散热管道的布设,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单体电池与散热系统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A square hard shell lithium-ion battery and it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及其模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介绍
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因其低内阻、高容量等优势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由单个电池排列组成的模组能为动力汽车提供高能量密度,但是在实际工作情况下,动力汽车在加速过程中会对模组进行大倍率充放电,使模组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降低电池模组温度主要是通过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两种方法,其通常是在电池模组底部布设风冷或水冷管道。然而,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有限,并且底部布设的散热管道降低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而且现有的底部布设散热管道的散热效率较差,无法满足电池模组散热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传统散热的基础上,对单体电池的外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侧边散热管道的布设,在不增加模组尺寸的前提下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以保障电池模组及整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以增加单体电池与散热系统的接触面,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组接于电池壳体上的电池盖板,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盖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弧形槽、U形槽、V形槽或梯形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小于或等于3mm。若凹槽深度过大,会对内部的电芯形成挤压,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并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电池壳体的两个窄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电池壳体的窄侧面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壳体为钢壳或铝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壳体及电池盖板的两端设置凹槽结构,该设计增加了单体电池外部空间,当将该电池并排组成电池模组时,集合成的凹槽空间可便于水冷管道和风冷管道的布设,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单体电池与散热系统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模组,其由多个上述任一段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并列排列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的凹槽空间安设有散热管道。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管道包括水冷管道和风冷管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组成的电池模组,通过在单体电池凹槽空间布设散热管道,能够有效增加单体电池与散热系统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壳体;11-第一凹槽;2-电池盖板;21-第二凹槽;3-凹槽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收容于电池壳体1内的电芯、密封组接于电池壳体1上的电池盖板2、以及灌注于电池壳体1内的电解液,电芯由多个单电芯并联组成,电池壳体1为钢壳或铝壳;电池壳体1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设置在电池壳体1的两个窄侧面,电池盖板2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凹槽1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1。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均为弧形槽、U形槽、V形槽或梯形槽。需要说明的是,凹槽的形状还可设计为其他形状,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为避免挤压电芯,这里优选为弧形槽。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深度均小于或等于3mm;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电池壳体1的窄侧面的宽度。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模组,其由多个上述实施例1的锂离子电池并列排列组成,其中,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形成的凹槽空间3安设有散热管道,散热管道包括水冷管道和风冷管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壳体1及电池盖板2的两端设置凹槽结构,该设计增加了单体电池外部空间,当将该电池并排组成电池模组时,集合成的凹槽空间3可便于水冷管道和风冷管道的布设,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单体电池与散热系统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及其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组接于电池壳体上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盖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组接于电池壳体上的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电池盖板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弧形槽、U形槽、V形槽或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小于或等于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硬壳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电池壳体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曼王正瑞宋晓波于丰王娜许盼杨志雄方新荣刘勇游坤黎世海余伟源宋晓娜朱坤庆张新河张涛常嵩李中延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锂离子电池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