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64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首先稻秸秆在高温有氧条件下,发生显著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高温处理后变为碳纤维离子以及二氧化硅、三氧化铝、氧化钙等颗粒微球,通过纳米研磨可以得到粒径在50纳米左右的生物质炭粉体,粒径较小有助于起到防止沉降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保存运输时间,有利于工艺的便捷性;通过硅烷偶联剂的表面改性,更加促进了生物质炭粉体在高分子基础树脂中的分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原材料来源广泛等特点,变废为宝,节约了大量的化工、农业资源,最后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阻燃、导热、防沉降等功能,可用于电子、电缆封装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电缆等工业领域迅猛发展,高性能产品的轻便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因此,对于电子、电缆行业当前广泛使用的灌封胶而言,除了具备基础的机械力学方面的性能之外,还要具备阻燃、导热等性能,如此方可满足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而单一组分的灌封胶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灌封胶的基础树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硅橡胶等,通过添加功能填料可制备功能性的灌封胶复合材料,一般通过添加氧化铝、碳化硅等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但其添加量较大,通常达到70%才能出现明显的变化,从而导致粘度急剧增加,在远距离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沉降,极大影响操作工艺性能;通过添加有机或无机阻燃剂可以提升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但无机阻燃剂的添加量一般超过40%才有显著效果,在如此高的添加量下,同样存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沉降问题,而有机阻燃剂的添加虽然不会出现沉降问题,但会降低灌封胶的剥离强度和耐水解性能。同时在其燃烧过程过程有机阻燃剂会放出有毒害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将稻秸秆放入炭化炉中,通入充足的氧气,在550‑650℃下高温炭化处理2‑3小时,得到稻秸秆灰纳米纤维和纳米粒子的堆积体,机械研磨成纳米粒子,得到纳米级稻秸秆灰;(2)将硅烷偶联剂KH‑560与适量的无水乙醇、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偶联处理剂,然后与5‑10倍量的纳米级稻秸秆灰混合,放入混合机中以500‑600转/分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后放入烘箱中以60‑70℃干燥,冷却后取出,得到表面改性的稻秸秆灰;(3)将表面改性的稻秸秆灰添加到高分子基础树脂中,以400‑500转/份的速度搅拌均匀,利用抽真空脱去卷入的气泡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质原料的新型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将稻秸秆放入炭化炉中,通入充足的氧气,在550-650℃下高温炭化处理2-3小时,得到稻秸秆灰纳米纤维和纳米粒子的堆积体,机械研磨成纳米粒子,得到纳米级稻秸秆灰;(2)将硅烷偶联剂KH-560与适量的无水乙醇、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偶联处理剂,然后与5-10倍量的纳米级稻秸秆灰混合,放入混合机中以500-600转/分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后放入烘箱中以60-70℃干燥,冷却后取出,得到表面改性的稻秸秆灰;(3)将表面改性的稻秸秆灰添加到高分子基础树脂中,以400-500转/份的速度搅拌均匀,利用抽真空脱去卷入的气泡即得。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关理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伟创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