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酸溶液以及聚酰亚胺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56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含有特定的通式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特定的通式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35摩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酸溶液以及聚酰亚胺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酸溶液以及聚酰亚胺膜。
技术介绍
在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设备的领域等中,作为用于其基板等的材料,希望透光性高、轻且柔软的材料的出现。并且,作为用于这样的用途等的材料,正在关注由轻且柔软的聚酰亚胺构成的膜。关于这样的聚酰亚胺,近年来,正在进行具有充分的透光性的脂环式聚酰亚胺的开发,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1/099518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以特定通式记载的重复单元的聚酰亚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951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聚酰亚胺具有充分高的透明性。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聚酰亚胺,从以更高的水准平衡性良好地发挥充分低的黄度和充分低的线膨胀系数的观点出发,未必充分。如上所述,现有的聚酰亚胺在以更高的水准平衡性良好地发挥充分高的总透光率、充分低的黄度和充分低的线膨胀系数的方面,未必充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高的水准平衡性良好地具有充分高的总透光率、充分低的黄度和充分低的线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能够高效地形成该聚酰亚胺的聚酰胺酸、该聚酰胺酸的溶液、以及由上述聚酰亚胺构成的聚酰亚胺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重复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聚酰亚胺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使得重复单元(A)相对于上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的含有比率成为5~35摩尔%,由此能够以更高的水准平衡性良好地具有充分高的总透光率、充分低的黄度和充分低的线膨胀系数,以至于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酸溶液以及聚酰亚胺膜如下所述。〔1〕一种聚酰亚胺,其中,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35摩尔%。[式(1)中,R1、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和氟原子中的1种,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n表示0~12的整数。][式(2)中,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2〕如上述〔1〕所述的聚酰亚胺,其中,所述通式(1)和(2)中的R10均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式(3)中,R5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氟烷基。]〔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其中,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25摩尔%。〔4〕一种聚酰胺酸,其中,含有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重复单元(C)和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重复单元(D),并且所述重复单元(C)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C)和(D)的总量为5~35摩尔%。[式(4)中,R1、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和氟原子中的1种,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n表示0~12的整数。][式(5)中,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5〕一种聚酰胺酸溶液,其中,含有上述〔4〕所述的聚酰胺酸、和有机溶剂。〔6〕一种聚酰亚胺膜,其中,由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更高的水准平衡性良好地具有充分高的总透光率、充分低的黄度和充分低的线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能够高效地形成该聚酰亚胺的聚酰胺酸、该聚酰胺酸的溶液、以及由上述聚酰亚胺构成的聚酰亚胺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聚酰亚胺的IR谱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就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聚酰亚胺]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35摩尔%。[式(1)中,R1、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和氟原子中的1种,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n表示0~12的整数。][式(2)中,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关于上述重复单元(A),能够选择作为通式(1)中的R1、R2、R3的烷基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如果这样的碳原子数超过10,则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无法达成用于各种基板材料等时所需的充分高的水准的耐热性。另外,从更容易精制的观点考虑,能够选择作为这样的R1、R2、R3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6、更优选为1~5、更加优选为1~4、特别优选为1~3。另外,能够选择作为这样的R1、R2、R3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此外,从容易精制的观点考虑,作为这样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另外,作为上述通式(1)中的R1、R2、R3,从制造聚酰亚胺时可以得到更高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其中,从容易获得原料、更容易精制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特别优选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这样的式中的多个R1、R2、R3,从容易精制等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相同的基团。另外,上述通式(1)中的R10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氟类亚芳基)。作为这里所说的含氟取代基,只要含有氟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氟原子自身、或至少一部分被氟原子取代的烷基(氟烷基)等。在这样的含氟取代基中,从可以得到更高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10的氟烷基(例如,氟化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三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正丙基、七氟异丙基、九氟正丁基、九氟仲丁基、九氟异丁基、九氟叔丁基、全氟戊基、全氟己基、全氟庚基、全氟辛基、全氟壬基、全氟癸基等氟化烷基),其中,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更优选为1~3)的氟烷基。另外,作为这样的含氟取代基,从原料的获取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5(更优选为1~3)的氟烷基。如此,关于上述R10,作为上述亚芳基所具有的含氟取代基,更加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3(更优选为1~2)的氟烷基(特别优选为全氟烷基)。此外,这里的“氟烷基”是指烷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此外,这样的基团只要烷基的至少一部分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即可,烷基的一部分的氢原子也可以进一步被氟原子以外的取代基(例如,氟原子以外的卤素原子、羟基、烷氧基、苯氧基、氘等)取代。),另外,“全氟烷基”是指烷基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关于能够选择作为上述通式(1)中的R10的具有含氟取代基的亚芳基,上述亚芳基的碳原子数(另外,所述碳原子数是指亚芳基自身的碳原子数,该碳原子数不包括上述含氟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数。)为6~40。另外,作为这样的亚芳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30、更优选为12~20。如果这样的碳原子数超过上述上限,则有耐热性降低的倾向。作为这样的亚芳基,例如可以列举亚苯基、亚联苯基、亚三联苯基、亚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酸溶液以及聚酰亚胺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酰亚胺,其中,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35摩尔%,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8 JP 2016-1555891.一种聚酰亚胺,其中,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B),并且所述重复单元(A)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重复单元(A)和(B)的总量为5~35摩尔%,式(1)中,R1、R2、R3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和氟原子中的1种,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n表示0~12的整数,式(2)中,R10表示具有含氟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40的亚芳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其中,所述通式(1)和(2)中的R10均为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基团,式(3)中,R5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氟烷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伸一京武亚纱子田所惠典引田二郎盐田大
申请(专利权)人:JXTG能源株式会社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