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用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80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皮卡用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有前防撞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梁以及固定在前梁上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截面呈M形,所述吸能板与前梁之间形成两个吸能腔,所述第三横梁包括中间横梁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中间横梁两端的侧横梁,所述侧横梁与中间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侧横梁分别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安全可靠、检查维修方便。

Pickup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ckup truck frame, including the left and right symmetrical longitudinal stringers, front bumper beam, a first beam, second beam, third beam, fourth beam, fifth beam, sixth beam, seventh beam and eighth beam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longitudinal stringers, the front bumper beam comprises a front beam and fixed on the front beam energy absorption plate, plate section is in the shape of M absorb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the two energy absorb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top beam, the middle beam includes third beams and two beam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both ends of the beam in the middle side, the side of the beam and the middle beam the detachable fixed connection, two side beams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longitudinal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assembly, convenient, safe and reliable, check and re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用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特别是皮卡用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保有量的增多,在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速以及人们驾车习惯不佳或守法观念的不强的情况下,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现有的皮卡车架强度较小,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容易对车内人员造成损伤,安全性不高,变速箱在碰撞过程中发生损坏后也只能将车身与车架分离才能拆卸变速箱总成以检查维修,检查维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安全可靠、检查维修方便的皮卡用车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皮卡用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有前防撞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梁以及固定在前梁上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截面呈M形,所述吸能板与前梁之间形成两个吸能腔,所述第三横梁包括中间横梁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中间横梁两端的侧横梁,所述侧横梁与中间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侧横梁分别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置前防撞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可以提高皮卡用车架的整体强度,在皮卡发生碰撞时,可以通过前防撞梁的吸能板发生形变以吸收碰撞能量,防止过多碰撞能量传递至车内人员处对车内人员造成损伤,在变速箱发生损坏时,第二横梁的中间横梁可以拆下,然后再将变速箱拆下即可开始检查维修,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安全可靠、检查维修方便。优选的,为了优化纵梁与横梁的布局,提高车架的整体强度,所述左纵梁由第一左纵梁、第二左纵梁、第三左纵梁以及第四左纵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右纵梁由第一右纵梁、第二右纵梁、第三右纵梁以及第四右纵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前梁的两端以及第一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左纵梁以及第一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侧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均与第二左纵梁以及第二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左纵梁以及第三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分别与第四左纵梁以及第四右纵梁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车身,所述第一左纵梁与第一右纵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座,所述第二左纵梁与第二右纵梁上对称设置第二车身安装座,所述第三左纵梁与第三右纵梁上对称设置第三车身安装座,所述第四左纵梁与第四右纵梁上对称设置第四车身安装座。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货箱,所述第四左纵梁与第四右纵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货箱安装座、第二货箱安装座以及第三货箱安装座。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螺旋簧,所述第二左纵梁与第二右纵梁上对称设置有螺旋簧安装座。优选的,在提高第三左纵梁与第三右纵梁以实现车架轴距增加的同时,为了保证车架的强度,所述第三左纵梁与第三右纵梁之间设有加强横梁,加强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三左纵梁以及第三右纵梁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形成保护,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优选的,为了提高吸能能力,所述第一左纵梁与第一右纵梁上设有多个吸能槽。优选的,为了方便第二横梁的安装,所述中间横梁包括中间主体与设置在中间主体两侧的中间安装板,所述侧横梁包括侧主体以及设置在侧主体两侧的侧安装板,所述侧横梁设置在中间安装板之间,所述侧安装板与中间安装板上设有多个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入螺杆,所述螺杆两端从中间安装板伸出,所述螺杆两端套装有螺母,所述中间安装板与侧安装板通过螺杆与螺母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提高第二横梁的强度,两个侧安装板之间设有加强称管,所述加强称管套装在螺杆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增加了加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前梁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中间横梁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横梁,2为第二横梁,3为第三横梁,4为第四横梁,5为第五横梁,6为第六横梁,7为第七横梁,8为第八横梁,9为第一左纵梁,10为第二左纵梁,11为第三左纵梁,12为第四左纵梁,13为第一右纵梁,14为第二右纵梁,15为第三右纵梁,16为第四右纵梁,17为前梁,18为吸能板,19为吸能腔,20为吸能槽,21为中间横梁,22为侧横梁,23为第一车身安装座,24为第二车身安装座,25为第三车身安装座,26为第四车身安装座,27为第一货箱安装座,28为第二货箱安装座,29为第三货箱安装座,30为螺旋簧安装座,31为防护板,32为加强横梁,211为中间主体,212为中间安装板,221为侧主体,222为侧安装板,213为螺杆,214为螺母,215为加强称管,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知本技术皮卡用车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有前防撞梁、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三横梁3、第四横梁4、第五横梁5、第六横梁6、第七横梁7以及第八横梁8,所述左纵梁由第一左纵梁9、第二左纵梁10、第三左纵梁11以及第四左纵梁12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右纵梁由第一右纵梁13、第二右纵梁14、第三右纵梁15以及第四右纵梁16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梁17以及固定在前梁17上的吸能板18,所述吸能板18截面呈M形,所述吸能板18与前梁17之间形成两个吸能腔19,所述第一左纵梁9与第一右纵梁13上设有多个吸能槽20,所述第三横梁3包括中间横梁21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中间横梁21两端的侧横梁22,所述侧横梁22与中间横梁21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侧横梁22分别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梁17的两端以及第一横梁1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左纵梁9以及第一右纵梁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的侧横梁22、第三横梁3以及第四横梁4均与第二左纵梁10以及第二右纵梁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左纵梁11以及第三右纵梁15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梁6、第七横梁7以及第八横梁8分别与第四左纵梁12以及第四右纵梁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9与第一右纵梁13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座23,所述第二左纵梁10与第二右纵梁14上对称设置第二车身安装座24,所述第三左纵梁11与第三右纵梁15上对称设置第三车身安装座25,所述第四左纵梁12与第四右纵梁16上对称设置第四车身安装座26,所述第四左纵梁12与第四右纵梁16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货箱安装座27、第二货箱安装座28以及第三货箱安装座29,所述第二左纵梁10与第二右纵梁14上对称设置有螺旋簧安装座30,所述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31。所述中间横梁21包括中间主体211与设置在中间主体211两侧的中间安装板212,所述侧横梁22包括侧主体221以及设置在侧主体221两侧的侧安装板222,所述侧横梁22设置在中间安装板212之间,所述侧安装板222与中间安装板212上设有多个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入螺杆213,所述螺杆213两端从中间安装板212伸出,所述螺杆213两端套装有螺母214,所述中间安装板212与侧安装板222通过螺杆213与螺母214固定连接,两个侧安装板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皮卡用车架

【技术保护点】
皮卡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有前防撞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梁以及固定在前梁上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截面呈M形,所述吸能板与前梁之间形成两个吸能腔,所述第三横梁包括中间横梁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中间横梁两端的侧横梁,所述侧横梁与中间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侧横梁分别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皮卡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依次设有前防撞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前梁以及固定在前梁上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截面呈M形,所述吸能板与前梁之间形成两个吸能腔,所述第三横梁包括中间横梁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中间横梁两端的侧横梁,所述侧横梁与中间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侧横梁分别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由第一左纵梁、第二左纵梁、第三左纵梁以及第四左纵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右纵梁由第一右纵梁、第二右纵梁、第三右纵梁以及第四右纵梁依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前梁的两端以及第一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左纵梁以及第一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侧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均与第二左纵梁以及第二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左纵梁以及第三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梁、第七横梁以及第八横梁分别与第四左纵梁以及第四右纵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卡用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纵梁与第一右纵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座,所述第二左纵梁与第二右纵梁上对称设置第二车身安装座,所述第三左纵梁与第三右纵梁上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周佳丽王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普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