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59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机器人头部包括盖帽、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的上端分别与盖帽相连接,前壳、后壳和盖帽相组合连接构成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PCB板、FPC板和投影仪模组;投影仪模组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前壳上;PCB板固定在支架上,FPC板的一端插接在PCB板上,另一端插接在投影仪模组上;其使得机器人信息交互方式多样化,增强娱乐性和办公室适用性,便于安装,占用空间小,避免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交互技术也取得巨大进步。现有的机器人大多并未配备显示屏幕,仅仅采用语音交互技术,其多存在信息交互方式单一,不具备投影功能,娱乐性不够强,办公室环境的适用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机器人所存在的信息交互方式单一,不具备投影功能,娱乐性不够强,办公室环境的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机器人头部包括盖帽、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的上端分别与盖帽相连接,前壳、后壳和盖帽相组合连接构成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PCB板、FPC板和投影仪模组;投影仪模组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前壳上;PCB板固定在支架上,FPC板的一端插接在PCB板上,另一端插接在投影仪模组上。可选地,投影仪模组的前方设置有透明保护片。可选地,透明保护片上设置有通孔,前壳上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柱,透明保护片通过定位柱分别伸入到通孔中与前壳相固定连接。可选地,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透明保护片的左端和右端。可选地,投影仪模组设置有投影仪镜头,前壳上对应投影仪镜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光线通过的通孔槽。可选地,前壳和后壳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相组合连接;盖帽与前壳和后壳分别通过卡扣和卡槽相组合连接。可选地,前壳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可选地,第一散热孔设置在前壳的两侧。可选地,盖帽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可选地,第二散热孔设置在盖帽的后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这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首先,其将投影仪模组及其与FPC板和PCB板的连接结构设置在机器人头部的内空间中,其增加了投影显示的交互功能,娱乐性强,且适用于办公室环境;其次,其投影仪模组和PCB板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器人头部的壳体上,使其组装便捷,仅仅占用机器人头部的内部的一部分较小空间,使得剩余空间可以用来安装舵机或实现其他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机器人的外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设计构思是:针对现有的机器人信息交互方式单一,不具备投影功能,娱乐性不够强,办公室环境的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技术采用一种能够将投影仪模组及其相应连接结构设置在机器人头部内较小空间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使得机器人信息交互方式多样化,提高其娱乐性能和办公室适用性,同时便于组装,且有利于舵机等其他部件的安装配置,其尤其适用于小型机器人的应用。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机器人的外形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4,该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机器人头部包括盖帽1、前壳2和后壳3,前壳2和后壳3的上端分别与盖帽1相连接,前壳2、后壳3和盖帽1相组合连接构成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PCB板4、FPC板5和投影仪模组6;投影仪模组6设置在支架7上,支架7固定在前壳2上;PCB板4固定在支架7上,FPC板5的一端插接在PCB板4上,另一端插接在投影仪模组6上。可见,本实施例的这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其将投影仪模组6及其与PCB板4和、FPC板5的连接结构均设置在机器人头部内的一部分空间中,实现机器人信息交互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增强机器人的娱乐性和办公室适用性,此外,其将投影仪模组6及PCB板4均通过支架7固定在前壳2上,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牢固稳定性,且便于安装,占用空间小,避免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和工作。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是重点对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所做的说明,其他内容参见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投影仪模组6的前方设置有透明保护片8。这样,既能够对投影仪模组6起到保护作用,又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优选的,透明保护片8上设置有通孔,前壳2上对应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柱9,透明保护片8通过定位柱9分别伸入到通孔中与前壳2相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更好地固定透明保护片8,避免其滑落松动影响投影效果。优选的,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透明保护片8的左端和右端。这样,能够优化透明保护片8的固定结构,使其固定更为牢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是重点对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所做的说明,其他内容参见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投影仪模组6设置有投影仪镜头,前壳2上对应投影仪镜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光线通过的通孔槽10。这样,能够提高光线透过效果,提高投影效果。优选的,前壳2和后壳3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相组合连接;盖帽1与前壳2和后壳3分别通过卡扣和卡槽相组合连接。这样,能够方便壳体的组合连接,且连接牢固。需要说明的是,前壳2上可以设置前壳卡扣11,后壳3上可以设置与前壳卡扣11相对应匹配的第一后壳卡槽12,前壳2和后壳3通过前壳卡扣11和第一后壳卡槽12相互卡合实现无缝隙地组合连接。前壳卡扣11和第一后壳卡槽12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两个。优选的,前壳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这样,能够促进投影仪模组的散热,提高投影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优选的,第一散热孔设置在前壳2的两侧。这样,能够优化散热结构,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盖帽1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这样,能够促进整体结构的散热效果。优选的,第二散热孔设置在盖帽1的后部。这样,能够全方位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热量在某处集中,保证投影效果,提高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其前壳2的底面上可以与机器人躯干相连接的前壳螺钉孔13,前壳螺钉孔1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前壳螺钉孔13可以均匀对称分布;其后壳3的底面可以设置有与机器人躯干相连接的后壳螺钉孔14,PCB板4可以通过其两个侧面的PCB板固定螺钉15固定在支架7上,PCB板4通过FPC板5控制投影仪模组6。支架7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支架固定螺钉16固定在前壳2上。投影仪模组6上的投影仪透出的光通过透明保护片8和通孔槽10投到外界。盖帽1上可以设置五个盖帽卡扣17,其中两个盖帽卡扣17对应于后壳3上的三个第二后壳卡槽18并与之卡合连接,另外两个盖帽卡扣17对应于前壳2上的两个前壳卡槽19并与之卡合连接。投影仪模组6可以通过模组固定螺钉20固定在支架7上,模组固定螺钉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可以分别设置在投影仪模组6的两侧。盖帽1上的第二散热孔可以设置为矩形散热孔2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所述机器人头部包括盖帽、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盖帽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盖帽相组合连接构成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PCB板、FPC板和投影仪模组;所述投影仪模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前壳上;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FPC板的一端插接在所述PCB板上,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投影仪模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所述机器人头部包括盖帽、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盖帽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盖帽相组合连接构成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有PCB板、FPC板和投影仪模组;所述投影仪模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前壳上;所述PCB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FPC板的一端插接在所述PCB板上,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投影仪模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模组的前方设置有透明保护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前壳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透明保护片通过所述定位柱分别伸入到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前壳相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头部投影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张耀马笑笑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