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双轮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22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感双轮滑板,包括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和板体,其中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分别设置在板体两侧;板体中心处设有复位轴心,板体可绕着复位轴心左右倾斜;复位轴心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架,每个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的一端连接。实现取消了遥控器,实现了人体体感控制,且高度较低,前进/后退,转弯稳定性好的目的。

Somatosensory double wheel sli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感双轮滑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感双轮滑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滑板及电动遥控滑板均为四个轮子加转向桥座,其中四个轮子均位于板面下方,用遥控器控制前进或刹车。然而现有滑板的主要缺陷在于:由于轮子设置板面下方,因此高度较高并且人站在上面重心较高,转弯稳定性不好。且滑板的这种形态存在多年并无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体感双轮滑板,解决了需外加遥控器控制,且滑板高度较高,转弯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等,以实现取消了遥控器,实现了人体体感控制,且高度较低,前进/后退,转弯稳定性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双轮滑板,包括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和板体,其中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分别设置在板体两侧;板体中心处设有复位轴心,板体可绕着复位轴心左右倾斜;复位轴心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架,每个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的一端连接。进一步,所述滑板还包括弹性踏板,感应器,控制器,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弹性踏板设置在板体上,弹性踏板下方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连接控制器,进而控制轮毂电机的前进或后退;复位装置设置在板体内,提供回复力以便控制滑板的动力输出。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复位盖,弹簧钢片和复位轴心,所述弹簧钢片位于板体底部,复位轴心设置在弹簧钢片上,弹簧复位盖设置在复位轴心上。进一步,所述滑板还包括滚针轴承和磁铁,其中滚针轴承套在复位轴心上,磁铁固定于复位轴心的尾端;板体底部设有半圆形的轴承位,滚针轴承的下部位于轴承位内,并紧密贴合;弹簧复位盖压紧滚针轴承的上部。进一步,弹簧复位盖上设有霍尔感应器。进一步,所述滑板还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位于板体内。进一步,所述板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板面盖板,弹性踏板,感应器压板,板面和底盖,其中板面盖板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弹性踏板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通孔内。进一步,所述滑板还包括感应器压板和感应开关,感应器开关位于感应器压板下方。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上集成无线芯片,用以连接手机和进行遥控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体感双轮滑板通过在板体两侧设置两个椭球形的轮毂电机,大幅度的改变了滑板的原有形态,减少了轮子的数量,并取消了遥控器,降低了滑板的高度,增强了稳定性。通过椭球形轮毂电机轴向倾斜时,便会因为外轮面圆外径差实现转弯。进一步的,通过连接架连接板体和轮子,从而使得板体可倾斜;同时配合板体内的传感器来控制前进/后退和刹车。进一步的,设置复位装置,是人体更容易找到板体的中心点,而且复位装置提供的回复力可以让人更好的控制板子的动力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体感双轮滑板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体感双轮滑板的示意图。图3为装配体3320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装配体332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弹簧钢片与底盖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装配体3320与底盖及弹簧钢片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弹性复位盖和霍尔感应电路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电池和控制器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板面倾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体感双轮滑板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体感双轮滑板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可知,一种体感双轮滑板,包括板面盖板1,弹性踏板2,感应器压板3,板面4,踩踏开关5,控制器6,连接架7,椭球形轮毂电机8,弹性复位盖9,滚针轴承10,复位轴心11,磁铁12,霍尔感应电路13,弹簧钢片14,电池组15,底盖16。其中板面盖板1位于板体最上方,板面盖板1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于与弹性踏板2的尺寸相匹配。弹性踏板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板面盖板1的两个通孔内。本实施例中弹性踏板2为橡胶材质。每个弹性踏板2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感应器压板3。感应器压板3下方设置有板面4,本实施例中所述板面4为一个。板面4上设有多个小通孔。本实施例中,踩踏开关5设置在板面4下方,其中开关部分穿过小通孔,与感应器压板3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踩踏开关5设有4个。图3为装配体3320的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滚针轴承10套在复位轴心11上,磁铁12固定于复位轴心11尾端,装配组成装配体3320,如图4所示。图5为弹簧钢片与底盖的装配示意图。如图5所示,底盖16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条形槽161,每个条行槽的侧边中间位置处设有轴承位162。弹簧钢片14安装于底盖16的条形槽161内。具体的,图5中为了更清楚的展示结构,仅显示了其中一个弹簧钢片的装配,实际中,弹簧钢片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条形槽161内。图6为装配体3320与底盖及弹簧钢片的装配示意图。如图6所示,装配体3320放置在弹簧钢片14的上方且滚针轴承10接触于底盖16的轴承位162。同样的,图6中也仅显示了一个装配体3320的安装示意图。实际上,需要安装两个装配体3320,对称设置。图7为弹性复位盖和霍尔感应电路的装配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弹性复位盖9固定于底盖16上且压死装配体3320上的滚针轴承10的外圈。且霍尔感应电路13固定于弹性复位盖9上。图8为电池和控制器的装配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池组15固定于底盖16两头凹陷处,且控制器6固定在底盖16的中部。然后,依次安装踩踏开关5,板面4,感应器压板3,弹性踏板2和板面盖板1,得到如图2所示的体感双轮滑板。本技术的体感双轮滑板的工作过程:当人体双脚分别站立于两个橡胶踏板2上时,橡胶踏板2变形,将力传导给感应器压板3,两个感应器压板3触发四个踩踏开关5并传输信号给控制器6,此时控制器6进入待机模式并做好运行准备。此时当人左右倾斜身体,板体因为两头受力不均会绕复位轴心11中心轻度旋转(如图9所示)。此时霍尔感应电路13感应到复位轴心11尾部的磁铁12旋转产生的磁场变化,判断出倾斜的角度并传输信号给控制器6,且驱动椭球形轮毂电机8输出动力,当处在前进状态时人反向倾斜板体,此时霍尔感应电路13发送角度信号给控制器6,控制器6判断行进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反时,就会持续刹车直到停止,在完全停止后反向驱动电机后退。当想要停止时,弹簧钢片14会给复位轴心11施加回复力;此时只要人体重心跟随板体,恢复到板体处于平面状态时,放下一只脚或两只脚,踩踏开关5检测到一只脚或者两只脚同时离开踏板即刻关闭控制器6的所有输出。当想要转向时,只要椭球形轮毂电机8轴向倾斜,便会因为外轮面圆外径差实现转弯。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邻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体感双轮滑板

【技术保护点】
体感双轮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包括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和板体,其中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分别设置在板体两侧;板体中心处设有复位轴心,板体可绕着复位轴心左右倾斜;复位轴心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架,每个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体感双轮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包括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和板体,其中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分别设置在板体两侧;板体中心处设有复位轴心,板体可绕着复位轴心左右倾斜;复位轴心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架,每个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椭球形轮毂电机的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双轮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还包括弹性踏板,感应器,控制器,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弹性踏板设置在板体上,弹性踏板下方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连接控制器,进而控制轮毂电机的前进或后退;复位装置设置在板体内,提供回复力以便控制滑板的动力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感双轮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复位盖,弹簧钢片和复位轴心,所述弹簧钢片位于板体底部,复位轴心设置在弹簧钢片上,弹簧复位盖设置在复位轴心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感双轮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刚方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硅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