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钦州学院专利>正文

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980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多排秧盘竖架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上,各秧盘竖架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多个秧苗竖盘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内按矩阵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其播秧装置设于送秧装置前方的行走装置上,其播秧框架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上并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内设有前、后几排间隔于秧盘竖架之间的播秧杆,各播秧杆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推秧柱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化式播秧,既不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又能快速实现自动大田播秧。

Vertical disc type automatic see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rtical type automatic transplanting machine, the seedling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seedling tray around the moving mechanism and moving mechanism, multi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tray before and after the vertical moving mechanism, the seedling tray vertica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late, inserting grid, multiple the vertical plate is inserted on each side by side tray is inserted inside, the seedling tray is arranged in a matrix of vertical tube seedling to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walking device; transplanting seedling feed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of the device, the seedling sowing frame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before and after the sliding mechanism and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before and after sow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v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al between rows of vertical frame tray seedling seeding rod, the sowing seedling rod of the left and right end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ynchronous lifting mechanism, the rear rod rod on each seedling sowing evenly spaced with seedling pushing pin.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automatic seeding of rice seedlings, not only does not affect the yield of hybrid rice, but also can quickly realize the automatic field seeding of rice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盘式自动播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具体为一种竖盘式自动播秧机。
技术介绍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现今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所以对其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但是限于现今技术,为使水稻能进行正常的自花授粉,很多都是采用手动播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杂交水稻大规模种植的发展;而现今市场的也存在着播秧机,但是这些插秧机只能用来插秧普通的水稻,因为杂交水稻的秧苗不宜过多,而且是按一定的距离来插秧,公秧和母秧的所插的位置也是不一样,故现今市场上的插秧机很难满足对杂交水稻的插秧要求,如果强行使用现在市场上的插秧机来实现对杂交水稻的插秧,将会大大缩减杂交水稻的产量,所以现今的杂交水稻仍采用大量的人工插秧以及抛秧的形式来实现这一插秧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了整个杂交水稻自动送秧播秧的竖盘式自动播秧机。本专利技术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技术方案包括行走装置,送秧装置和播秧装置,所不同的是:1、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设于行走装置上,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设于秧盘左右移动机构上,前、后的多排秧盘竖架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上,各秧盘竖架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左、右的多个秧苗竖盘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2、所述播秧装置设于送秧装置前方,包括可供秧盘前后移动机构进入且在其内左、右移动的播秧框架,所述播秧框架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上,播秧框架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下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内设有前、后几根与秧盘竖架间距一致的播秧杆,各播秧杆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向后的推秧柱销。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设于行走装置上的前、后导轨以及与前、后导轨滑动配合的前、后滑条块,左右移动架设于前、后滑条块上,所述左右移动架的驱动为左右移动电机带动的左右丝杆螺母副。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移动架上的左、右导轨以及与左、右导轨滑动配合的左、右滑条块,多排秧盘竖架通过前后移动架设于左、右滑条块上,所述前后移动架的驱动为前后移动电机带动的前后丝杆螺母副。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升降板、升降丝杆螺母副和升降电机,所述升降板的前、后端滑动安装于前、后竖直导向杆上,升降丝杆螺母副的螺母通过螺母座安装于升降板内部,升降丝杆螺母副的丝杆竖直设于前、后导向杆之间,所述升降电机设于播秧框架顶部并与对应丝杆连接。所述左右移动电机、前后移动电机和所述升降电机均采用伺服电机。所述行走装置的一种结构包括安装于行走架上的前、后、左、右四个行走叶轮,各叶轮的驱动为行走架上对应设置的行走电机,各行走电机通过降速齿轮传动副连接对应的叶轮。所述行走电机采用大功率常规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前期在播种时只需采用特制的秧盘播种,在秧苗长成可以播秧的长度时,可以直接使用本专利技术竖盘式自动播秧机而实现自动化式播秧,既不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又能快速的实现自动大田播秧。2、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其行走装置采用四个单独的电机控制,可以实现四个叶轮的单独运转,从而实现整个播秧机的万向移动,解决在田野中移动转向难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在行走电机与叶轮中间增加了减速齿轮传动副,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行走电机,防止行走电机的烧坏以及直接与输出轴的连接而损坏电机,增强其工作寿命。4、本专利技术结构中,采取几根播秧杆一起工作,能实现快速的播秧,播秧速度快,并且秧苗在脱离秧盘后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能准确将秧苗的根部播入田里的泥土中,快速而准确,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减少大规模种植的劳动成本,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地盘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方式中无秧盘时的送秧机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方式中播秧机构示意图。图号标识:1、行走装置;2、秧盘左右移动机构;3、秧盘前后移动机构;4、秧盘竖架;5、秧盘;6、播秧装置;7、播秧杆;8、推秧柱销;9、曲柄连杆机构;10、前后滑动机构;11、前导轨;12、后导轨;13、前滑块;14、后滑块;15、左右移动架;16、左右移动电机;17、左右丝杆螺母副;18、左导轨;19、右导轨;20、左滑块;21、右滑块;22、前后移动架;23、前后移动电机;24、前后丝杆螺母副;25、降速齿轮传动副;26、升降板;27、升降电机;28、导向杆;29、升降丝杆螺母副;30、行走架;31、行走叶轮;32、行走电机;33、播秧框架;34、悬伸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结构包括行走装置1,送秧装置和播秧装置6。所述行走装置1包括行走架30和行走叶轮31,四个行走叶轮31(前位左、右两个,后位左、右两个)通过对应的轴承机构安装于行走架30的四角处,对应于各行走叶轮31于行走架30分别设有行走电机32,各行走电机32通过各自的降速齿轮传动副25驱动对应的行走叶轮31旋转而实现行走装置1的前进、后退和转弯,如图1、图2所示。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所述左右移动机构2设于行走装置1上,包括左右向的前、后导轨11、12,所述前导轨11上滑动配合有左、右两个前滑块13,所述后导轨12上滑动配合有左、右两个后滑块14,左右移动架15安装在两个前滑块13和两个后滑块14上,所述左右移动架15的驱动为左右移动电机16带动的左右丝杆螺母副17;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设于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上,包括前后向的左、右导轨18、19,所述左导轨18上滑动配合有前、后两个左滑块20,所述右导轨19上滑动配合有前、后两个右滑块21,前后移动架22安装在两个左滑块20和两个右滑块21上,所述前后移动架22的驱动为前后移动电机23带动的前后丝杆螺母副24,如图1、图3所示。六排秧盘竖架4前、后等距间隔竖直设于前后移动架22上,各秧盘竖架4上设有上、下的三排秧盘插格,左、右的三个秧苗竖盘5(左右向位长度方向,上下向位高度方向,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5内按矩阵排布方式(行×列)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如图1、图3所示。所述播秧装置6设于送秧装置前方,包括安装于悬伸架34(水平安装于前导轨11前方)上的播秧框架33,所述播秧框架33左、右框边的底部设于悬伸架34前部上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10上,播秧框架33前方的悬伸架34中间设有与播秧框架33底部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竖盘式自动播秧机

【技术保护点】
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包括行走装置(1),送秧装置和播秧装置(6),其特征在于:①、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设于行走装置上,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设于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上,前、后的多排秧盘竖架(4)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上,各秧盘竖架(4)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左、右的多个秧苗竖盘(5)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5)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②、所述播秧装置(6)设于送秧装置前方,包括可供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进入且在其内左、右移动的播秧框架(33),所述播秧框架(33)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10)上,播秧框架(33)在曲柄连杆机构(9)带动下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33)内设有前、后几根与秧盘竖架(4)间距一致的播秧杆(7),各播秧杆(7)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7)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向后的推秧柱销(8)。

【技术特征摘要】
1.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包括行走装置(1),送秧装置和播秧装置(6),其特征在于:①、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设于行走装置上,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设于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上,前、后的多排秧盘竖架(4)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上,各秧盘竖架(4)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左、右的多个秧苗竖盘(5)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5)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②、所述播秧装置(6)设于送秧装置前方,包括可供秧盘前后移动机构(3)进入且在其内左、右移动的播秧框架(33),所述播秧框架(33)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10)上,播秧框架(33)在曲柄连杆机构(9)带动下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33)内设有前、后几根与秧盘竖架(4)间距一致的播秧杆(7),各播秧杆(7)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7)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向后的推秧柱销(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2)包括设于行走装置上的前、后导轨(11、12)以及与前、后导轨(11、12)滑动配合的左、右前滑块(13)和左、右后滑块(14),左右移动架(15)设于左、右前滑块(13)和左、右后滑块(14)上,所述左右移动架(15)的驱动为左右移动电机(16)带动的左右丝杆螺母副(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盘式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禄吴月明冯国顺潘宇晨何维龚军慧冯雅岚吴侃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