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克翠专利>正文

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240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包括插秧组件,所述插秧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插秧板,所述插秧板均布若干插秧孔,插秧孔内设置有空心的插秧杆;所述插秧组件的中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插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着插秧组件运动的推杆。其能够快速的批量插秧,提高插秧效率。

A manual transplanting throwing integrate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ual transplanting seedling transplanting devic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components, the transplant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transplanting plate, the plate of rice planting hole planting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in the middle of th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rod; transplanting component down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the transplanting the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push rod assembly for planting movement. 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ice transplanting with rapid trans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农民耕种秧苗的时候一般都是手工操作,特别丘林地带,田地呈阶梯状布置,若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受到田地大小和位置的限制,需要频繁的移动插秧机的位置来满足插秧的需求,这样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效率低下,所以现有的大型插秧机在丘林地带较难普及;对于平原地带,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插秧会提高插秧效率,但该种插秧机依然会存在上述位置挪动的不方便性,更重要的是,采用大型插秧机插秧需要耗费较多的电力资源,且不易控制。另外,多数农民所拥有的田地亩数有限,不适宜动用该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此,该种大型插秧机无论在丘林地带或者是平原地带普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不通过插秧装置插秧,而是通过手工去插的,效率很低,需要的人工也比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其能够快速的批量插秧,提高插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包括插秧组件,所述插秧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插秧板,所述插秧板均布若干插秧孔,插秧孔内设置有空心的插秧杆;所述插秧组件的中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插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着插秧组件运动的推杆。进一步的,所述插秧杆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叉口槽,并且叉口槽沿着推杆移动方向设置。进一步的,在插秧杆的底部位于叉口槽的两侧设置有弹性垫。进一步的,所述插秧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秧杆的定位螺栓。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呈八字形的叉杆。进一步的,叉杆外包裹有软垫。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若干个插秧杆批量进行插秧,提高了插秧效率,并且结构简单,使用轻便;2、插秧杆通过定位螺栓二固定,实现可拆卸、高度可调的功能,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的稻田来选择合适的高度和数量;3、当秧苗从插秧杆中落入稻田中后,通过叉杆叉住秧苗根茎,然后轻微下压,让秧苗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体现插秧杆被抬起后的状态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体现秧苗上端和叉口槽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用于表达叉杆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秧板;11、连杆;12、支撑杆;121、定位螺栓一;13、推杆;14、插秧孔;141、插秧杆;142、叉口槽;143、定位螺栓二;144、弹性垫;15、叉杆;151、软垫;2、秧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插秧组件,插秧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插秧板1,本实施例以两个插秧板1为例,两个插秧板1之间通过连杆11连接,连杆11的中部穿设有支撑杆12并通过定位螺栓一121固定,插秧组件上沿着连杆11的设置方向水平设置有一个推杆13,用于推动整个插秧组件移动。插秧板1上均布若干插秧孔14,插秧孔14内设置有空心的插秧杆141,插秧孔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秧杆141的定位螺栓二143;插秧杆141的上端低于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下端高于支撑杆12。具体实施说明:使用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插秧杆141的数量,然后通过定位螺栓二143调节插秧杆141的高度。使用时,将整个装置放于田中,通过支撑杆12来支撑整个插秧装置,并且插秧杆141的下端高于稻田,然后用手扶着推杆13让插秧板1处于水平。将若干秧苗2陆续插入到各个插秧杆141中,秧苗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入田中,完成批量插秧,并且在秧苗2落入田中后,松动定位螺栓一121让整个插秧组件能够在支撑杆12上向下移动,对秧苗进行下压,起到稳固秧苗的作用。然后,将插秧组件还原并固定,并将支撑杆连同插秧组件向上提升直至秧苗露出插秧杆141,从而将该装置整体移动到下一个插秧位置。实施例二,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如图3和4所示,在插秧杆141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叉口槽142,叉口槽142沿着推杆13移动方向设置;在插秧杆的底部位于叉口槽的两侧设置有弹性垫144。当秧苗落入到插秧杆141中后,秧苗的顶部位于叉口槽142处,通过推杆13向前推动插秧组件,从而秧苗2便会从叉口槽142中通过,这样就不用将整个装置抬起,省时省力,而弹性垫144能够降低对秧苗的损伤。实施例三,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有呈八字形的叉杆15,叉杆外包裹有软垫151,该叉杆15端部向上延伸并连接,以便单手操作。虽然可以通过向下移动插秧组件来稳固秧苗,但是不排除其中某个秧苗依然固定不稳,这时用叉杆15叉住秧杆,然后轻微下压,让秧苗2能够更加牢固的直立在田中,叉杆15底部呈八字形,能够适应不同杆径的秧苗,软垫151能降低对秧苗的损伤。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插秧组件,所述插秧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插秧板(1),所述插秧板(1)均布若干插秧孔(14),插秧孔(14)内设置有空心的插秧杆(141);所述插秧组件的中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杆(12),所述插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着插秧组件运动的推杆(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插秧组件,所述插秧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插秧板(1),所述插秧板(1)均布若干插秧孔(14),插秧孔(14)内设置有空心的插秧杆(141);所述插秧组件的中部向下设置有支撑杆(12),所述插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着插秧组件运动的推杆(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式插秧抛秧一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插秧杆(141)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叉口槽(142),并且叉口槽(142)沿着推杆(13)移动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翠
申请(专利权)人:吴克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