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件和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84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件和包括该电磁屏蔽件的连接器。电磁屏蔽件包括:第一金属部件,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金属部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磁屏蔽件包括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厚度不同的金属部件,因此,无需对电磁屏蔽件执行冲压打薄工艺,降低了电磁屏蔽件的制造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电磁屏蔽件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效果。

Electromagnetic shields and conn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屏蔽件和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屏蔽件和包括该电磁屏蔽件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USBType-C连接器的中间电磁屏蔽板和包括该中间电磁屏蔽板的USBType-C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USBType-C连接器包括一个上部端子模组和一个下部端子模组。上部端子模组具有上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上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排上部端子,下部端子模组具有下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下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排下部端子。一排上部端子的功能与一排下部端子的功能相同,因此,USBType-C连接器适于正反插接。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USBType-C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在一排上部端子与一排下部端子之间设置一个中间电磁屏蔽板,以防止一排上部端子与一排下部端子之间出现信号串扰。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整个连接器的高度尺寸,客户通常要求该中间电磁屏蔽板的中间区域的厚度要小于边缘区域的厚度。因此,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中间电磁屏蔽板的中间区域进行冲压打薄。但是,中间电磁屏蔽板通常由硬度较高的金属制成,其冲压打薄工艺难度大,稳定性差,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会降低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屏蔽件,该电磁屏蔽件包括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厚度不同的金属部件,因此,无需对电磁屏蔽件执行冲压打薄工艺,降低了电磁屏蔽件的制造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电磁屏蔽件的质量稳定性,提高了电磁屏蔽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屏蔽件,包括:第一金属部件,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金属部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边缘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燕尾槽,在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边缘部上形成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燕尾槽分别接合的至少一个燕尾接头;所述第一金属部件和所述第二金属部件通过所述燕尾接头和所述燕尾槽相互连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部件上的燕尾接头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上的燕尾槽紧密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可靠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两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屏蔽件为设置在Type-C连接器的上部端子模组和下部端子模组之间的电磁屏蔽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为具有第一厚度的金属薄板部件,所述第二金属部件为具有第二厚度的金属边框部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部件包括两个纵向边框,所述两个纵向边框分别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两个纵向边缘部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每个纵向边缘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燕尾槽,在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每个纵向边框上形成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燕尾槽分别接合的至少一个燕尾接头;所述第二金属部件的两个纵向边框分别通过所述燕尾接头和所述燕尾槽机械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金属部件的两个纵向边缘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部件还包括:一个横向边框,所述横向边框连接在所述两个纵向边框的后端之间;至少一个接地焊接脚,连接至所述横向边框,并从所述横向边框向后延伸。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上部端子模组,具有上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上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排上部端子;下部端子模组,具有下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下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排下部端子;和前述电磁屏蔽件,设置在所述上部端子模组和所述下部端子模组之间。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电磁屏蔽件包括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厚度不同的金属部件,因此,无需对电磁屏蔽件执行冲压打薄工艺,降低了电磁屏蔽件的制造成本,而且还提高了电磁屏蔽件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效果。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的示意图;和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磁屏蔽件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磁屏蔽件,包括:第一金属部件,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金属部件,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所述第一金属部件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屏蔽件100的示意图;和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磁屏蔽件1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磁屏蔽件100主要包括第一金属部件110和第二金属部件120。第一金属部件110具有第一厚度,第二金属部件120具有第二厚度。第二金属部件120的第二厚度大于第一金属部件110的第一厚度。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金属部件120的第二厚度可以为第一金属部件110的第一厚度的1.5倍以上,优选地,第二金属部件120的第二厚度可以为第一金属部件110的第一厚度的2倍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部件110与第二金属部件120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金属部件110的边缘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燕尾槽(或者梯形槽)110a,在第二金属部件120的边缘部上形成有与至少一个燕尾槽(或者梯形槽)110a分别接合的至少一个燕尾接头(或者梯形接头)120a。第一金属部件110和第二金属部件120通过燕尾接头120a和燕尾槽110a相互连接在一起。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金属部件120上的燕尾接头120a与第一金属部件110上的燕尾槽110a紧密接触,使得第一金属部件110与第二金属部件120可靠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燕尾接头120a装配到燕尾槽110a中之后,可以用锤子冲压燕尾接头120a,使得燕尾接头120a向四周扩张,这样,可以提高燕尾接头120a与燕尾槽110a之间的接合可靠性,并可保证燕尾接头120a与燕尾槽110a紧密接触,以防止在它们之间出现微小缝隙,以提高第一金属部件110与第二金属部件12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尽管未图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电磁屏蔽件100可以为设置在USBType-C连接器的上部端子模组和下部端子模组之间的电磁屏蔽件(或称为中间电磁屏蔽板)。Type-C连接器的上部端子模组通常具有上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上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排上部端子。类似地,Type-C连接器的下部端子模组通常具有下部绝缘本体和保持在下部绝缘本体中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屏蔽件和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部件(110),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金属部件(120),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部件(110),具有第一厚度;和第二金属部件(120),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组成一个具有不同厚度的电磁屏蔽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的边缘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燕尾槽(110a),在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的边缘部上形成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燕尾槽(110a)分别接合的至少一个燕尾接头(120a);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和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通过所述燕尾接头(120a)和所述燕尾槽(110a)相互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上的燕尾接头(120a)与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上的燕尾槽(110a)紧密接触,使得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与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可靠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件为设置在Type-C连接器的上部端子模组和下部端子模组之间的电磁屏蔽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屏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件(110)为具有第一厚度的金属薄板部件,所述第二金属部件(120)为具有第二厚度的金属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新朱戈吴剑锋黄昱翔薛仰荣谢茂坚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