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807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其通过将继电器REL1和负载RX1并联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在交流电的正半周工作,负载稳压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工作,从而使阻容降压电源产品中的CBB或X2电容容量做到最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稳定性强的特点。

A new type of resistance resistance and depressurization and relay driv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resistance capacitance step-down and relay driving circuit, including buck circuit, load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and the relay drive circuit; the step-down circuit includes fourth resistor R4, a current limiting resistor RF1 and capacitor CX1 second; the load voltage stabilizing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rectifier diode D1,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 first capacitor EC1 first C1, ZD1, RX zener diode load; the relay drive circuit comprises second rectifier diode rectifier diode D3, third D2, second Q1, the first triode transistor, a first resistor R1, Q2 second, R2 third, R3 resistor resistance secon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EC2, REL1 relay. The REL1 and RX1 parallel connected relay load, the relay drive circuit in AC positive half cycle, the load in the negative half cycle of AC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so that the resistance capacitance step-down power supply products in the CBB or X2 capacity to the minimu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low power consumption, stro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驱动电路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阻容降压主要两种:全波整流与半波整流。但全波整流方案存在浮地情况,安全性差;而传统半波整流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只能使用交流电半周提供的功率工作,电源使用效率低,所需电容容值大,造成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使用半波整流且能使用交流电的正负半周都能工作,并避免浮地情况,提高电源的使用效率,减小电容容值,降低成本,降低待机功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第二电容CX1与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U1的火线ACL,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一端,所述交流电源U1的零线ACN接地。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负载RX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负载RX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连接有第二电压,所述继电器REL1的线圈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信号端口CTRL。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电容CX1选取CBB电容或者X2电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电压为+5V。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电压为-24V。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三电压为+5V。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继电器REL1和负载RX1并联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在交流电的正半周工作,负载稳压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工作,从而使阻容降压电源产品中的CBB或X2电容容量做到最小,本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稳定性强的特点。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第二电容CX1与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U1的火线ACL,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一端,所述交流电源U1的零线ACN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X1选取CBB电容或者X2电容。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负载RX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负载RX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为+5V。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连接有第二电压,所述继电器REL1的线圈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信号端口CTRL。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压为-24V。所述第三电压为+5V。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其通过将继电器REL1和负载RX1并联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在交流电的正半周工作,负载稳压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工作,从而使阻容降压电源产品中的CBB或X2电容容量做到最小,本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稳定性强的特点。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降压电路:输入交流电经阻容降压。负载稳压电路:输入交流电正半波通过降压电路,第一整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解电容EC1,提供+5V输出电压供负载RX1工作。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入交流电负半波通过降压电路,通过第一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第二电容CX1与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U1的火线ACL,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一端,所述交流电源U1的零线ACN接地;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负载RX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负载RX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连接有第二电压,所述继电器REL1的线圈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信号端口CTR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阻容降压及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电路、负载稳压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限流电阻RF1和第二电容CX1,所述第二电容CX1与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U1的火线ACL,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一端,所述交流电源U1的零线ACN接地;所述负载稳压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负载RX,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接地,所述负载RX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负载RX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电压;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解电容EC2、继电器REL1,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F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继能谢辉邵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