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套板及其安装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320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门窗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窗套板及其安装节点,所述窗套板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披水板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集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可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同时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套板及其安装节点
本技术属于门窗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窗套板及其安装节点。
技术介绍
窗户安装后发生渗漏,是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一难解决的通病。窗户和外墙窗台之间的缝隙密封不严易造成漏水,其中窗扇下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更容易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虽然系统本身的密封性能良好,当有连续的雨水落下时,容易出现窗户渗漏,甚至影响到室内环境。同时由于窗户本身是安装在墙体中,墙体窗台凸出部分(包括侧墙面)经雨水长期的冲洗以及阳光的照射,出现墙体部分斑驳、渗水现象的发生。窗墙结合部位是外墙防水的薄弱部位,外窗渗漏通常发生在窗框与墙体结合部位。传统建筑门窗安装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收口材料水泥沙浆、面砖、铝板等直接与窗框型材对接时留嵌缝槽,通过打密封胶作防水处理,该处理方法受密封胶材料性能及施工环境影响较大,密封胶易老化开裂,造成窗框周边渗水;2,窗下口收口部位通常采用防水水泥沙浆填充防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水泥沙浆易开裂渗水。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窗框与墙体接触处渗水,同时便于成品窗保护的窗套板以及该窗套板的安装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窗框与墙体接触处渗水,同时便于成品窗保护的窗套板以及该窗套板的安装节点。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窗套板,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披水板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集水槽。安装使用过程中,窗洞内安装窗框后,所述窗套板可安装在窗洞的顶部或侧部,将第二连接部与窗框相连,第一连接部伸出至外墙板的外侧并与外墙板连接,披水板设置的滴水槽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以及披水板的底面流至窗台甚至窗框上,滴水槽向上凸使得披水板此处相对于披水板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拼接缝进入窗套板内后顺着披水板的顶面流入窗框甚至室内,同时形成的集水槽使得进入窗套板内后流入集水槽的中后沿集水槽两端排出。本技术的设置可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同时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披水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是指其安装状态时与建筑物外墙板的外侧和内侧的描述一致。进一步,所述披水板的表面设置导水斜纹。如此设置,可引导雨水沿导水斜纹流出至室外,进一步避免雨水沿披水板进入窗框内。进一步,在所述披水板设置滴水槽的内侧设有凸起或凸肋。一般而言,为断绝窗框与窗台处热桥现象,会在披水板与窗洞面之间设置保温层,凸起或凸肋的设置则可有效增加披水板与保温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二者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设置在所述披水板的上部,所述L型板的一侧板与所述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另一侧板与所述披水板平行设置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如此设置,安装过程中,所述L型板与外墙板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置槽,可在外墙板上设置固定条,固定条嵌入容置槽内便于披水板的临时固定,同时第一连接部与披水板平行的侧板形成承载平台,便于在其上打胶后与外墙板密封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披水板的下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凹槽。为避免雨水沿披水板进入窗框与披水板的拼接缝内,会在二者的拼接缝内设置防水材料,连接板的内侧凹槽的设置,在连接板与窗框紧固连接后,防水材料可嵌入所述的凹槽内,提高密封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窗套板的安装节点,包括外墙板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窗套板,所述外墙板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内设有窗框,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外墙板外壁,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窗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将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并将二者进行固定。所述窗套板可安装在窗洞的顶部或侧部,如此,可有效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以及披水板的底面流至窗台甚至窗框上,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同时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进一步,所述外墙板的外壁至少设有一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所述集水槽内,所述L型板与披水板平行的侧板延伸至外墙板的外壁面并与其紧密拼接,所述L型板与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将L型板与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并将二者进行固定。固定条的设置,利于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外壁的临时固定,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优选安装过程中,滴水槽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墙板的外壁平齐或滴水槽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外墙板的外壁的外侧。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第二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钉与窗框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窗框的拼接缝内设有防水卷材。如此设置,避免因第一连接部处的密封胶老化开裂后造成门窗周边渗水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所述披水板与窗洞面之间设有双面泡沫胶,所述双面泡沫胶的一面贴在披水板的上表面,另一面贴在窗洞面。如此设置,双面泡沫胶可对缝隙进行补偿,使得窗套板与窗扇边框之间紧密接触,避免了渗漏水点出现,且断绝窗框与窗台处热桥现象。进一步,所述披水板与窗洞面之间填充有保温层。如此设置,使披水板与窗洞面更好的结合,同时窗洞的具有较佳的保温隔热作用。进一步,所述披水板上部设有限位件,所述披水板与所述窗洞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灌注有保温浆料。此时,所述限位件的顶部贴住所述窗洞顶面,对披水板起到一定的限位支撑作用形成容置空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上框用窗套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套板的安装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披水板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滴水槽5凸肋6凹槽7固定条8外墙板9窗框10容置槽11保温层12密封胶13螺钉14防水卷材15窗洞16集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如下,如图1和图2,一种窗套板,包括披水板1,所述披水板1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8的第一连接部2,所述披水板1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窗框9的第二连接部3,所述披水板1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4,所述滴水槽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之间形成集水槽16。安装使用过程中,窗洞15内安装窗框9后,所述窗套板可安装在窗洞15的顶部或侧部,将第二连接部3与窗框9相连,第一连接部2伸出至外墙板8的外侧并与外墙板8连接,披水板1设置的滴水槽4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2以及披水板1的底面流至窗台甚至窗框9上,滴水槽4向上凸使得披水板1此处相对于披水板1与第一连接部2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窗套板及其安装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披水板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集水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披水板,所述披水板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披水板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集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披水板的表面设置导水斜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套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披水板设置滴水槽的内侧设有凸起或凸肋。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设置在所述披水板的上部,所述L型板的一侧板与所述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另一侧板与所述披水板平行设置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披水板的下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6.一种窗套板的安装节点,包括外墙板,所述外墙板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内设有窗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套板,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外墙板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李雪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