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83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门窗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所述防水窗套包括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组成框架结构,所述防水窗套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过程中,窗洞内安装窗框后,将防水窗套的第二连接部与窗框相连,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连接,防水窗套将窗洞的四周均有效包裹,不仅增加了窗洞的美观程度,同时可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且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

A waterproof window sleeve and its installation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
本技术属于门窗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
技术介绍
窗户安装后发生渗漏,是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一难解决的通病。窗户和外墙窗台之间的缝隙密封不严易造成漏水,其中窗扇下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更容易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虽然系统本身的密封性能良好,当有连续的雨水落下时,容易出现窗户渗漏,甚至影响到室内环境。同时由于窗户本身是安装在墙体中,墙体窗台凸出部分(包括侧墙面)经雨水长期的冲洗以及阳光的照射,出现墙体部分斑驳、渗水现象的发生。窗墙结合部位是外墙防水的薄弱部位,外窗渗漏通常发生在窗框与墙体结合部位。传统建筑门窗安装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收口材料水泥沙浆、面砖、铝板等直接与窗框型材对接时留嵌缝槽,通过打密封胶作防水处理,该处理方法受密封胶材料性能及施工环境影响较大,密封胶易老化开裂,造成窗框周边渗水;2,窗下口收口部位通常采用防水水泥沙浆填充防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水泥沙浆易开裂渗水。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窗框与墙体接触处渗水,同时便于成品窗保护的防水窗套及其的安装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防止窗框与墙体接触处渗水,同时便于成品窗保护的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水窗套,包括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组成框架结构,所述防水窗套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本技术的安装过程中,窗洞内安装窗框后,将防水窗套的第二连接部与窗框相连,第一连接部伸出至外墙板的外侧并与外墙板连接,防水窗套将窗洞的四周均有效包裹,不仅增加了窗洞的美观程度,同时可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且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进一步,所述防水窗套一体成型。此处所述的一体成型可以是3D打印成型,整体铸造成型,也可是采用一定延展性的型材折叠成型。进一步,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与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紧密拼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与上披水板、下披水板可以通过连接件相连,也可以通过卡槽嵌入式连接,另外,四者可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四者在安装过程中均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窗框连接后构成整体,此时,优选在其拼接部打胶密封。进一步,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侧板与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或第二侧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另一侧板与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或第二侧披水板平行设置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如此设置,安装过程中,所述L型板与外墙板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置槽,可在外墙板上设置固定条,固定条嵌入容置槽内便于披水板的临时固定,同时第一连接部与披水板平行的侧板形成承载平台,便于在其上打胶后与外墙板密封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或第二侧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进一步,所述上披水板设有向上凸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集水槽。设置的滴水槽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以及披水板的底面流至窗台甚至窗框上,滴水槽向上凸使得披水板此处相对于披水板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避免雨水沿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拼接缝进入防水窗套内后顺着披水板的顶面流入窗框甚至室内,同时形成的集水槽使得进入防水窗套内后流入集水槽的中后沿集水槽两端排出。进一步,所述下披水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另一侧向下弯折形成档水板。如此,使得雨水能顺着披水板、挡水板流下,并减少雨水对下窗台墙面的冲刷,挡水板的设置可有效防止雨水沿披水板与窗洞的拼接面渗入室内。进一步,所述档水板的内侧设有宽度可调的限位件。限位件的设置使得挡水板的位置可以根据窗框安装位置的误差及外墙外保温层的厚度变化进行调节;同时防水窗套安装完成后,限位件的设置形成承载平台,便于在其上打胶后与外墙板密封固定。进一步,所述挡水板的两端设有端盖板。如此设置,避免雨水沿挡水板的两端进入防水窗套内并长时间沉积在其中对防水窗套进行腐蚀。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弱化带,所述限位板可沿所述弱化带弯折。通常防水窗套的设计过程中会将限位件的宽度设计稍长,在安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限位板的宽度适当的缩短,限位板沿所述弱化带弯折即可实现限位板宽度的缩短;当然,当限位板为脆性材料时,限位板可沿所述弱化带折断。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端盖板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窗套的安装节点,包括外墙板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防水窗套,所述外墙板开设有窗洞,所述窗洞内设有窗框,所述防水窗套设置在所述窗洞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窗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外墙板的外侧并与所述外墙板密封连接。如此,减少雨水对窗台的冲刷,解决墙体窗台凸出部分经雨水长期的冲洗出现墙体部分斑驳现象的发生,保持窗洞口处墙面的清洁,同时有效解决窗框与墙体搭边的位置出现雨水渗入的现象。进一步,所述防水窗套与窗洞面之间设有双面泡沫胶。如此设置,双面泡沫胶可对缝隙进行补偿,使得防水窗套与窗扇边框之间紧密接触,避免了渗漏水点出现,且断绝窗框与窗台处热桥现象。进一步,所述防水窗套与窗洞面之间填充有保温层。如此设置,使防水窗套与窗洞面更好的结合,同时窗洞的具有较佳的保温隔热作用。进一步,所述防水窗套与所述窗洞面之间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灌注有保温浆料。进一步,所述挡水板与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外墙板的外侧,所述限位件与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将限位件与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并将二者进行固定。进一步,所述外墙板的外壁至少设有一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所述集水槽内,所述L型板与披水板平行的侧板延伸至外墙板的外壁面并与其紧密拼接,所述L型板与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将L型板与外墙板的拼接缝密封并将二者进行固定。固定条的设置,利于第一连接部与外墙板外壁的临时固定,降低安装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窗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披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披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披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披水板的安装节点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披水板的安装节点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披水板的安装节点示意图。图中:1上披水板2下披水板3第一侧披水板4第二侧披水板5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固定条8外墙板9窗框10容置槽11保温层12密封胶13螺钉14防水卷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水窗套及其安装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组成框架结构,所述防水窗套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组成框架结构,所述防水窗套设有用于连接外墙板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窗框的第二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窗套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与上披水板、下披水板紧密拼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和第二侧披水板均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侧板与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或第二侧披水板垂直设置并相连,另一侧板与所述上披水板、第一侧披水板或第二侧披水板平行设置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窗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李雪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