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20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层和设置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基层是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20mm;所述混凝土面层是由胶凝材料将细骨料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细骨料的粒径为0.1‑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透水混凝土具有长久的透水性,较好的防堵塞能力,且混凝土强度高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等。

Anti clogging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clogging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concrete base and set concrete surface layer on the concrete base, the concrete base is composed of coarse aggreg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ll be cemented into the structure layer with irregular honeycomb interior, the coarse aggregate particle size of 5 by 20mm; the concrete surface layer is made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ll fine aggregate cement into layers with irregular honeycomb interior, the fine aggregate particle size of 0.1 3mm.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at pervious concrete has long water permeability, good anti blocking ability, and high strength of concrete, which 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parking lots, sidewalks and squa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透水路面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比,透水性混凝土具有透水、透气、吸声降噪、保护地下水资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众多优良的使用性能。目前城市建设中所采用的透水路面材料主要依赖孔径透水,一般孔径为3mm,使得雨水中较大的颗粒能够被阻挡,但是一些孔径较小的颗粒仍然可以进水透水通道,孔径易被堵塞造成透水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通常城市里透水混凝土路面3-6个月透水性能下降50%左右,1年以后几乎无法透水。因此,容易形成面积积水,造成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能有效地防止灰尘、浆料堵塞透水混凝土中的透水通道,保持可持续性的透水性能,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和设置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基层是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20mm;所述混凝土面层是由胶凝材料将细骨料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细骨料的粒径为0.1~3mm。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厚度是60mm~150mm。所述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20mm的石灰石。所述混凝土基层的胶凝材料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20mm。所述细骨料采用粒径为0.1-3mm的机制砂。所述细骨料采用粒径为0.1-3mm的天然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混凝土基层和混凝土面层两层结构,混凝土基层采用粗骨料,混凝土面层采用细骨料,混凝土基层的孔径比混凝土面层的孔径大,且混凝土面层细骨料形成的孔径和空隙率在保证混凝土面层渗透性的同时又兼具过滤性,使得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物全部处于混凝土面层上表面,无法进入混凝土基层内部,避免堵塞大孔径的透水孔隙,保证透水混凝土具有长久的透水性,同时基层拥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等。本技术具有较好的防堵塞能力,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厚度60mm-150mm,所述混凝土基层是混合土路面的结构层,该厚度保障了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所述粗骨料采用粒径5-20mm的石灰石,所述细骨料采用粒径0.1-3mm的机制砂或天然砂,这些材料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保障了混凝土的强度。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20mm,该厚度保障了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延长了混凝土面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混凝土面层,1-1为细骨料,2为混凝土基层,2-1为粗骨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所示,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层2和设置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混凝土面层1,所述混凝土基层2是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2-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粗骨料2-1的粒径为5-20mm,所述混凝土基层2的厚度为60mm-150mm,使整个混凝土路面的强度高。所述粗骨料2-1采用粒径为5-20mm的石灰石。所述混凝土基层2的胶凝材料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所述混凝土基层2由粗骨料2-1、胶凝材料和水混合而出,混凝土基层2的胶凝材料用量为粗骨料用量的5-25%,水的用量为混凝土基层的胶凝材料用量的20-35%,以质量百分比计量。该混凝土基层2采用粒径为5-20mm的粗骨料,形成的孔径大。所述混凝土面层1是由胶凝材料将细骨料1-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细骨料1-1的粒径为0.1-3mm,所述混凝土面层1的厚度为10-20mm,增强了混凝土面层1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所述细骨料1-1采用粒径0.1-3mm的机制砂或天然砂。混凝土面层1的胶凝材料用量为细骨料用量的5-15%,以质量百分比计量。所述混凝土面层1的胶凝材料为100份环氧树脂、10-60份固化剂和2-10份稀释剂的混合物,所示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液态树脂,固化剂为聚酰胺,稀释剂为醋酸乙酯。所述混凝土面层1采用粒径为0.1-3mm的细骨料1-1,形成的孔径小,使混凝土面层渗透性好,同时能够将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物全部处于混凝土面层上表面,无法进入混凝土基层内部。本实用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采用现浇工艺,首先浇注混凝土基层2,等基层强度达到要求后,再在浇注混凝土基层2上浇注混凝土面层1。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2)和设置在混凝土基层(2)上的混凝土面层(1),所述混凝土基层(2)是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2‑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粗骨料(2‑1)的粒径为5~20mm;所述混凝土面层(1)是由胶凝材料将细骨料(1‑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细骨料(1‑1)的粒径为0.1~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2)和设置在混凝土基层(2)上的混凝土面层(1),所述混凝土基层(2)是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2-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粗骨料(2-1)的粒径为5~20mm;所述混凝土面层(1)是由胶凝材料将细骨料(1-1)胶结成内部具有不规则蜂窝状多孔的结构层,所述细骨料(1-1)的粒径为0.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2)的厚度是60mm~1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堵塞透水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曾路何牟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