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1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包括催化剂配置罐,所述催化剂配置罐的右侧底端安装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四通,所述第一四通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该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通过第一四通和左支管A、左支管B与左支管C的配合,催化剂通过第一四通的分流分别进入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内,使催化剂分流进入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内进行分流传输,使催化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化再生,在流动时催化剂碰撞在顶隔板上和底端的凸起坡上,缓冲催化剂的流动速度,延长催化剂的再生活性时间,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催化剂再生活性效果,其实际使用效果较强。

A feeding device for polyester cataly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device of a polyester catalyst, catalyst comprising the catalyst tank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ank bottom installed a transmission tube, the transmission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14,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four pass from top to bottom is installed with left A and left branch B and C left branch branch. The polyester catalyst feeding device, with four pass through the first branch and left A, left B and left branch branch C, respectively, A catalyst into the left branch branch left B and left C branch through the first four shunt, the catalyst shunt into the left branch pipe A and left B and left C branch branch in the shunt transmission, so that the catalyst has enough space for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raised in slope flow collision in the catalyst and the bottom of the top plate, flow rate of buffer catalyst, catalyst regeneration activity time, can play a very good auxiliary catalyst life effect, the actual effect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催化剂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催化剂系统中,催化剂通过泵经过流量计直接加入到齐聚物管线,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催化剂直接加入到齐聚物管线其作用只能发挥在后续两道反应中,其催化作用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在现有的入料装置中,例如申请号为201320028379.8的技术专利,包括催化剂配制罐、出料管、催化剂泵、流量计,催化剂配制罐的出料管上依次设有2个催化剂泵、2个流量计,其中2个催化剂泵为并联设置,该专利虽然调节了流量流速,但在实际使用时,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催化剂再生活性效果,其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包括催化剂配置罐,所述催化剂配置罐的右侧底端安装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四通,所述第一四通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的左端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的右侧分别设有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均通过抽吸泵分别与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相连,所述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四通,所述第二四通的右侧安装有外流出管,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左支管C、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的内壁顶端均安装有顶隔板,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左支管C、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的内壁底端均安装有凸起坡。优选的,所述左支管A和左支管C的外侧均套接有夹套,所述夹套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内侧贯穿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压力弹簧,所述左支管B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半圆套和右半圆套,所述左半圆套和右半圆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脚板,所述外脚板的内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压力弹簧,所述夹套的内侧安装有侧筒,所述左半圆套和右半圆套的外侧均安装有侧杆,所述侧杆贯穿侧筒,所述侧筒的内侧安装有端盖,所述侧杆通过压缩弹簧与侧筒相连。优选的,所述传输管和外流出管与第一四通和第二四通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套。优选的,所述顶隔板的外壁安装有侧不锈钢斜板。优选的,所述左支管A、左支管B、左支管C、右支管A、右支管B和右支管C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保温棉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通过第一四通和左支管A、左支管B与左支管C的配合,催化剂通过第一四通的分流分别进入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内,使催化剂分流进入左支管A、左支管B和左支管C内进行分流传输,使催化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化再生,在流动时催化剂碰撞在顶隔板上和底端的凸起坡上,缓冲催化剂的流动速度,延长催化剂的再生活性时间,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催化剂再生活性效果,其实际使用效果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支管A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夹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翼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支管A,2、左支管B,3、左支管C,4、右支管A,5、右支管B,6、右支管C,7、催化剂配置罐,8、传输管,9、密封套,10、第一四通,11、流量调节阀,12、抽吸泵,13、第二四通,14、外流出管,15、顶隔板,16、侧不锈钢斜板,17、凸起坡,18、侧筒,19、端盖,20、左半圆套,21、右半圆套,22、夹套,23、压缩弹簧,24、侧杆,25、外脚板,26、第一压力弹簧,27、第一螺杆,28、第二螺杆,29、第二压力弹簧,30、翼板,31、保温棉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包括催化剂配置罐7,催化剂配置罐7的右侧底端安装有传输管8,传输管8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四通10,第一四通10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催化剂流出时进入传输管8内,通过第一四通10的分流分别进入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内,使催化剂分流进入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内进行分流传输,使催化剂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化再生,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左端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1,通过转动流量调节阀11调节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内流入的催化剂量,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右侧分别设有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保温棉套31,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均通过抽吸泵12分别与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相连,抽吸泵12的型号为的型号为150QJ0-50/7,且连接有外接电源,接通外接电源或断掉外接电源使抽吸泵12开启或停止工作,接通抽吸泵12的外接电源使其工作将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内的催化剂抽吸至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内,辅助催化剂的流动,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四通13,第二四通13的右侧安装有外流出管14,传输管8和外流出管14与第一四通10和第二四通13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套9,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顶端均安装有顶隔板15,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底端均安装有凸起坡17,在流动时催化剂碰撞在顶隔板15上和底端的凸起坡17上,缓冲催化剂的流动速度,延长催化剂的再生活性时间,辅助下一步工序工作,顶隔板15的外壁安装有侧不锈钢斜板16,左支管A1和左支管C3的外侧均套接有夹套22,夹套22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翼板30,翼板30的内侧贯穿连接有第二螺杆28,第二螺杆28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压力弹簧29,第二压力弹簧29的弹性系数为20N/CM,夹套22分别套接在左支管A1和左支管C3上,通过转动第二螺杆28对夹套22进行束紧,加强对左支管A1和左支管C3的束紧固定效果,左支管B2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脚板25,外脚板25的内侧贯穿连接有第一螺杆27,第一螺杆27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压力弹簧26,第一压力弹簧26的弹性系数为15N/CM,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夹合在左支管B的左右两端,并通过第一螺杆27进行连接,由于设置第一压力弹簧26可推动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向外侧推挤,保证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安装时的稳定效果,夹套22的内侧安装有侧筒18,左半圆套20和右半圆套21的外侧均安装有侧杆24,侧杆24贯穿侧筒18,侧筒18的内侧安装有端盖19,侧杆24通过压缩弹簧23与侧筒18相连,压缩弹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包括催化剂配置罐(7),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配置罐(7)的右侧底端安装有传输管(8),所述传输管(8)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四通(10),所述第一四通(10)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左端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1),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右侧分别设有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均通过抽吸泵(12)分别与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相连,所述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四通(13),所述第二四通(13)的右侧安装有外流出管(14),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顶端均安装有顶隔板(15),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底端均安装有凸起坡(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包括催化剂配置罐(7),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配置罐(7)的右侧底端安装有传输管(8),所述传输管(8)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四通(10),所述第一四通(10)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左端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1),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的右侧分别设有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和左支管C(3)均通过抽吸泵(12)分别与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相连,所述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四通(13),所述第二四通(13)的右侧安装有外流出管(14),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顶端均安装有顶隔板(15),所述左支管A(1)、左支管B(2)、左支管C(3)、右支管A(4)、右支管B(5)和右支管C(6)的内壁底端均安装有凸起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催化剂的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管A(1)和左支管C(3)的外侧均套接有夹套(22),所述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彩烟姜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第一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