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04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输入机构、水平输出机构、竖直传送机构、底座和料匣,所述2个后端输送轮分别通过后端支座安装于底座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输送皮带与同侧的前端输送轮连接,所述转轴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的通孔内,所述轴承进一步包括内圈、滚动体和外圈,用于驱动接匣板往返运动,所述水平气缸的推杆与一螺柱连接,此螺柱末端具有一凸缘部,所述接匣板靠近水平气缸的一端侧表面开有一T形盲孔,所述螺柱的凸缘部嵌入接匣板的T形盲孔内并通过一锁紧螺母与接匣板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硬性接触PCB板造成板上元器件损坏、刮伤,同时避免人手接触PCB板污染板面且整体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高效生产。

Feed and drive mechanism for PCB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feeding and receiving of PCB board, including the level of input mechanism, an output mechanism, the level of vertical transport mechanism, the base and the material box, the front end of the 2 roun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delivery through the rear seating mounted on the base surface and through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conveying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ame side through hol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embedded in the 2 front bearing, the bearing further comprises an inner ring, rolling body and the outer box plate, used to drive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push rod, the horizontal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stud and the stud end having a flange portion, one end side surface the box plate is close to the level of the cylinder has a T shaped hole, T shaped blind hole the stud flange of the embedded box board and a locking nut and a box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rigid contact PCB board board components caused by damage, scratches, and avoid contact with PCB plate surface pollution and overall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labor saving, efficient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料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属于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PCB板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将待加工的PCB板一块块的上料至工作台上,浪费人力、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操作者手部接触PCB板,非常容易造成PCB板的污染,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加工,这也是现有的PCB板加工过程不能实现全自动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PCB板生产的自动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该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避免硬性接触PCB板造成板上元器件损坏、刮伤,同时避免人手接触PCB板污染板面且整体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高效生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输入机构、水平输出机构、竖直传送机构、底座和料匣,所述水平输入机构安装于底座上表面,所述水平输出机构通过若干支撑柱安装于底座上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正上方,所述竖直传送机构通过一支座安装于底座上表面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和水平输出机构后端;所述水平输入机构进一步包括水平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皮带、2个前端输送轮、2个后端输送轮和输送皮带,所述水平电机通过一电机座固定安装于底座上表面,水平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套装于一转轴上并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2个前端输送轮分别位于从动轮两侧且套装于转轴两端,所述2个后端输送轮分别通过后端支座安装于底座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输送皮带与同侧的前端输送轮连接,所述转轴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的通孔内,并通过套装于前端支座通孔内的轴承与前端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轴承进一步包括内圈、滚动体和外圈,所述转轴嵌入轴承内圈并与其紧密连接,所述轴承外圈嵌入前端支座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水平输出机构进一步包括载板、2个条形座、水平气缸和接匣板,所述2个条形座平行设置于载板上表面,所述水平气缸通过联接座安装于载板上表面中间并与2个条形座平行设置,所述接匣板通过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活动安装于载板上表面并位于2个条形座之间,所述水平气缸与接匣板卡接,用于驱动接匣板往返运动,所述水平气缸的推杆与一螺柱连接,此螺柱末端具有一凸缘部,所述接匣板靠近水平气缸的一端侧表面开有一T形盲孔,所述螺柱的凸缘部嵌入接匣板的T形盲孔内并通过一锁紧螺母与接匣板端面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支撑柱的数目为4个,分别位于水平输出机构基板的4个拐角处。2.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柱的直径与螺柱凸缘部的直径比为1:2~3。3.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支座与后端支座均通过螺钉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其转轴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的通孔内,并通过套装于前端支座通孔内的轴承与前端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轴承进一步包括内圈、滚动体和外圈,所述转轴嵌入轴承内圈并与其紧密连接,所述轴承外圈嵌入前端支座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密接触,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连接,滚动部产生动力,保证轴承的转动,保证转轴转动的灵活性,从而保证了输送轮转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2.本技术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其水平气缸的推杆与接匣板卡接,用于驱动接匣板往返运动,通过气缸和接匣板的设置,实现对料匣的自动接运,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其次,其水平气缸的推杆与一螺柱连接,此螺柱末端具有一凸缘部,所述接匣板靠近水平气缸的一端侧表面开有一T形盲孔,所述螺柱的凸缘部嵌入接匣板的T形盲孔内并通过一锁紧螺母与接匣板端面固定连接,T形盲孔和螺柱末端凸缘部的配合设置,将气缸与接匣板巧妙连接,有效驱动接匣板的往返运动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传动机构的水平输入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传动机构的水平输出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传动机构的水平输出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水平输入机构;2、水平输出机构;3、竖直传送机构;6、底座;7、支撑柱;8、支座;9、料匣;10、轴承;101、内圈;102、滚动体;103、外圈;11、水平电机;12、主动轮;13、从动轮;14、传动皮带;151、前端输送轮;152、后端输送轮;16、输送皮带;17、电机座;18、转轴;191、前端支座;192、后端支座;21、载板;22、条形座;23、水平气缸;24、接匣板;241、T形盲孔;242、让位通孔;26、螺柱;261、凸缘部;262、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输入机构1、水平输出机构2、竖直传送机构3、底座6和料匣9,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通过若干支撑柱7安装于底座6上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正上方,所述竖直传送机构3通过一支座8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和水平输出机构2后端;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进一步包括水平电机11、主动轮12、从动轮13、传动皮带14、2个前端输送轮151、2个后端输送轮152和输送皮带16,所述水平电机11通过一电机座17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水平电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从动轮13套装于一转轴18上并通过所述传动皮带14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2个前端输送轮151分别位于从动轮13两侧且套装于转轴18两端,所述2个后端输送轮152分别通过后端支座192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输送皮带16与同侧的前端输送轮151连接,所述转轴18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191的通孔内,并通过套装于前端支座191通孔内的轴承10与前端支座191活动连接,所述轴承10进一步包括内圈101、滚动体102和外圈103,所述转轴18嵌入轴承10内圈101并与其紧密连接,所述轴承10外圈103嵌入前端支座191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进一步包括载板21、2个条形座22、水平气缸23和接匣板24,所述2个条形座22平行设置于载板21上表面,所述水平气缸23通过联接座安装于载板21上表面中间并与2个条形座22平行设置,所述接匣板24通过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活动安装于载板21上表面并位于2个条形座22之间,所述水平气缸23与接匣板24卡接,用于驱动接匣板24往返运动,所述水平气缸23的推杆与一螺柱26连接,此螺柱26末端具有一凸缘部261,所述接匣板24靠近水平气缸23的一端侧表面开有一T形盲孔241,所述螺柱26的凸缘部261嵌入接匣板24的T形盲孔241内并通过一锁紧螺母262与接匣板24端面固定连接。上述若干支撑柱7的数目为4个,分别位于水平输出机构2基板的4个拐角处;上述螺柱26的直径与螺柱26凸缘部261的直径比为1:2。实施例2: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包括水平输入机构1、水平输出机构2、竖直传送机构3、底座6和料匣9,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通过若干支撑柱7安装于底座6上且位于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输入机构(1)、水平输出机构(2)、竖直传送机构(3)、底座(6)和料匣(9),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通过若干支撑柱(7)安装于底座(6)上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正上方,所述竖直传送机构(3)通过一支座(8)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和水平输出机构(2)后端;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进一步包括水平电机(11)、主动轮(12)、从动轮(13)、传动皮带(14)、2个前端输送轮(151)、2个后端输送轮(152)和输送皮带(16),所述水平电机(11)通过一电机座(17)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水平电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从动轮(13)套装于一转轴(18)上并通过所述传动皮带(14)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2个前端输送轮(151)分别位于从动轮(13)两侧且套装于转轴(18)两端,所述2个后端输送轮(152)分别通过后端支座(192)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输送皮带(16)与同侧的前端输送轮(151)连接,所述转轴(18)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191)的通孔内,并通过套装于前端支座(191)通孔内的轴承(10)与前端支座(191)活动连接,所述轴承(10)进一步包括内圈(101)、滚动体(102)和外圈(103),所述转轴(18)嵌入轴承(10)内圈(101)并与其紧密连接,所述轴承(10)外圈(103)嵌入前端支座(191)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进一步包括载板(21)、2个条形座(22)、水平气缸(23)和接匣板(24),所述2个条形座(22)平行设置于载板(21)上表面,所述水平气缸(23)通过联接座安装于载板(21)上表面中间并与2个条形座(22)平行设置,所述接匣板(24)通过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活动安装于载板(21)上表面并位于2个条形座(22)之间,所述水平气缸(23)与接匣板(24)卡接,用于驱动接匣板(24)往返运动,所述水平气缸(23)的推杆与一螺柱(26)连接,此螺柱(26)末端具有一凸缘部(261),所述接匣板(24)靠近水平气缸(23)的一端侧表面开有一T形盲孔(241),所述螺柱(26)的凸缘部(261)嵌入接匣板(24)的T形盲孔(241)内并通过一锁紧螺母(262)与接匣板(24)端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CB板的收料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输入机构(1)、水平输出机构(2)、竖直传送机构(3)、底座(6)和料匣(9),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所述水平输出机构(2)通过若干支撑柱(7)安装于底座(6)上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正上方,所述竖直传送机构(3)通过一支座(8)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且位于水平输入机构(1)和水平输出机构(2)后端;所述水平输入机构(1)进一步包括水平电机(11)、主动轮(12)、从动轮(13)、传动皮带(14)、2个前端输送轮(151)、2个后端输送轮(152)和输送皮带(16),所述水平电机(11)通过一电机座(17)固定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水平电机(1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从动轮(13)套装于一转轴(18)上并通过所述传动皮带(14)与主动轮(12)连接,所述2个前端输送轮(151)分别位于从动轮(13)两侧且套装于转轴(18)两端,所述2个后端输送轮(152)分别通过后端支座(192)安装于底座(6)上表面并通过所述输送皮带(16)与同侧的前端输送轮(151)连接,所述转轴(18)的两个末端分别嵌入2个前端支座(191)的通孔内,并通过套装于前端支座(191)通孔内的轴承(10)与前端支座(191)活动连接,所述轴承(10)进一步包括内圈(101)、滚动体(102)和外圈(103),所述转轴(18)嵌入轴承(10)内圈(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王凯姜海光王海昌张成位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尔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