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517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抛光机,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机架,机架的正面通过第一竖向导轨连接有竖向支架,机架的侧面通过第二竖向导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横向支架,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支架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第二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支架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竖向支架的下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螺头,底座上转动设有旋转底盘,旋转螺头配合旋转底盘夹紧待抛光工件,横向支架的前端下方连接有抛光电机,抛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抛光麻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精度高,避免了因受力不均而造成工件表面不圆滑、不平整的现象,不锈钢桶身抛光效果好且均匀。

An automatic polis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oli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base and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front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vertical guide ra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bracket,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verse frame before and after extending through the second vertical guide rail, the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nd second power mechanism first,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support along the vertical guide rails on the first, second power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transverse bracket moving along second vertical guide rail; lower vertical bracket is installed on the rotary motor, an output shaft of the rotat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crew head, a rotating a rotary chassis, with rotating screw head the rotary chassis to be polished workpiece clamping, front side lateral sup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polishing machine, polishing with polishing hemp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machining accuracy, avoid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workpiece surface is not smooth and uneven due to the uneven force, and the polishing effect of the stainless steel barrel body is good and ev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抛光机。
技术介绍
在过去,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依靠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时移境迁,随着近年来新增劳动人口减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不再是廉价资源,一工难求已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实现将机械生产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抛光盘的转速一般在1500-3000r/min,多为无级变速,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然而现有结构的抛光机是采用人工操作,再配合利用电动麻轮对不锈钢桶身的外壁进行抛光打磨,由于操作过程受到人工技能、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可能会抛光不均匀或效果不佳,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抛光机,该抛光机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抛光作业的自动化,快速抛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旋转螺头带动不锈钢桶身转动,同时抛光麻轮转动对不锈钢桶身进行抛光打磨,不锈钢桶身抛光效果好且均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抛光机,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机架,所述机架的正面通过第一竖向导轨连接有竖向支架,所述机架的侧面通过第二竖向导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横向支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支架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支架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竖向支架的下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螺头,所述底座上转动设有旋转底盘,所述旋转螺头配合所述旋转底盘夹紧待抛光工件,所述横向支架的前端下方连接有抛光电机,所述抛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抛光麻轮,所述抛光麻轮和所述旋转螺头以及旋转底盘的位置对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竖向电机和带动竖向支架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一螺杆,利用第一竖向电机带动第一螺杆正反转动,使得竖向支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竖向电机和带动横向支架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二螺杆,利用第二竖向电机带动第二螺杆正反转动,使得横向支架上下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旋转电机和抛光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机构为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旋转底盘上设有用于放置待抛光工件的垫模,所述垫模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是否放置有待抛光工件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机械手机构,所述底座分区设置,包括置料区、抛光区以及成品区,所述旋转底盘设置在所述抛光区内,所述机械手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待抛光工件从置料区送至抛光区,以及将已抛光工件从抛光区送至成品区;所述机械手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械手机构包括多自由度旋转臂以及设置在多自由旋转臂末端的抓手,所述抓手为吸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带缺口的隔离罩,所述抛光麻轮由所述隔离罩罩设,所述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旋转螺头以及所述旋转底盘的位置对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动力机构驱动竖向支架带动旋转电机和旋转螺头沿第一竖向导轨向下移动,使得旋转螺头配合所述旋转底盘夹紧待抛光工件,旋转螺头、抛光麻轮分别在旋转电机和抛光电机的作用下带动不锈钢桶身转动和对不锈钢桶身进行抛光打磨,同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驱动横向支架带动抛光麻轮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抛光作业的自动化,快速抛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且加工精度高,避免了因受力不均而造成工件表面不圆滑、不平整的现象,不锈钢桶身抛光效果好且均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底座2-机架3-竖向支架4-横向支架5-旋转电机6-旋转螺头7-旋转底盘8-抛光电机9-抛光麻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一种自动抛光机,包括底座1和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机架2的正面通过第一竖向导轨连接有竖向支架3,机架2的侧面通过第二竖向导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横向支架4,机架2上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支架3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第二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支架4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竖向支架3的下部安装有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螺头6,底座1上转动设有旋转底盘7,旋转螺头6配合旋转底盘7夹紧待抛光工件,横向支架4的前端下方连接有抛光电机8,抛光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抛光麻轮9,抛光麻轮9和旋转螺头6以及旋转底盘7的位置对应。上述结构的自动抛光机的操作原理在于:将待抛光工件如不锈钢桶身放置在旋转底盘7上,然后第一动力机构驱动竖向支架3带动旋转电机5和旋转螺头6沿第一竖向导轨向下移动,使得旋转螺头6配合旋转底盘7夹紧待抛光工件,旋转螺头6、抛光麻轮9分别在旋转电机5和抛光电机8的作用下带动不锈钢桶身转动和对不锈钢桶身进行抛光打磨,同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驱动横向支架4带动抛光麻轮9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抛光作业的自动化,快速抛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且不锈钢桶身抛光效果好且均匀。具体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竖向电机和带动竖向支架3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一螺杆,利用第一竖向电机带动第一螺杆正反转动,使得竖向支架3上下移动;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竖向电机和带动横向支架4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二螺杆,利用第二竖向电机带动第二螺杆正反转动,使得横向支架4上下移动。上述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实现抛光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旋转电机5和抛光电机8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具体地,控制机构为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器。更为优选的,旋转底盘7上设有用于放置待抛光工件的垫模,垫模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是否放置有待抛光工件的感应器,感应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根据感应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旋转电机5和抛光电机8配合进行抛光作业。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机械手机构,底座1分区设置,包括置料区、抛光区以及成品区,旋转底盘7设置在抛光区内,机械手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将待抛光工件从置料区送至抛光区,以及将已抛光工件从抛光区送至成品区;机械手机构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具体地,机械手机构包括多自由度旋转臂以及设置在多自由旋转臂末端的抓手,抓手为吸盘,吸盘位置可据待抛光件材大小调整位置,以满足不同种类工件的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器用于检测垫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抛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所述机架(2)的正面通过第一竖向导轨连接有竖向支架(3),所述机架(2)的侧面通过第二竖向导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横向支架(4),所述机架(2)上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支架(3)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支架(4)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竖向支架(3)的下部安装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螺头(6),所述底座(1)上转动设有旋转底盘(7),所述旋转螺头(6)配合所述旋转底盘(7)夹紧待抛光工件,所述横向支架(4)的前端下方连接有抛光电机(8),所述抛光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抛光麻轮(9),所述抛光麻轮(9)和所述旋转螺头(6)以及旋转底盘(7)的位置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架(2),所述机架(2)的正面通过第一竖向导轨连接有竖向支架(3),所述机架(2)的侧面通过第二竖向导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横向支架(4),所述机架(2)上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支架(3)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支架(4)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竖向支架(3)的下部安装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螺头(6),所述底座(1)上转动设有旋转底盘(7),所述旋转螺头(6)配合所述旋转底盘(7)夹紧待抛光工件,所述横向支架(4)的前端下方连接有抛光电机(8),所述抛光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有抛光麻轮(9),所述抛光麻轮(9)和所述旋转螺头(6)以及旋转底盘(7)的位置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竖向电机和带动竖向支架(3)沿第一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一螺杆,利用第一竖向电机带动第一螺杆正反转动,使得竖向支架(3)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竖向电机和带动横向支架(4)沿第二竖向导轨上下移动的第二螺杆,利用第二竖向电机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新艺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