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6426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顶升装置,机架的上方被配置为尾柱安装区;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机架的顶部且位于尾柱安装区的前端,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机架的顶部且位于尾柱安装区的后端,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待焊接的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顶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圆弧面,第二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圆弧面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顶升装置的底端固定于机架上,顶升装置的顶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面抵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简化装焊工艺、提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A welding device for ship tail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ip stern wel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member and the lifting device,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frame is configured as a tail column installation area; the first support member is secur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top of the housing and is located in the tail of the installation area of column, the second support member is fixed on the rack the top of the column and is located in the tail of the installation area is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support of the cone shell is arranged at the top part of the welding of ship stern column to match the shape of the first circular arc surface, second arc second top support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e shell ship tail column at the bottom of the shape matching, center and second the first circular arc circular arc center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 the bottom end of the lift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top end of the lifting device for the cone shell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hip stern Fit for coord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simplify the welding proces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尾柱作为船舶尾部最后端的构件,通常是设置在尾端下部,用于承受螺旋桨的重量、以及螺旋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转舵时产生的力矩,因此,常常需要保证船舶尾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目前在船舶尾柱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其强度和刚度,部分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船舶尾柱形状。在该图中,船舶尾柱由中空的圆锥体外壳和多个肋板构成,其中肋板沿圆锥体外壳的中轴线从上到下间隔排布于圆锥体外壳的内部,并且每个肋板的外周缘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圆锥体外壳的内壁连接。上述船舶尾柱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将肋板垂直焊接于圆锥体外壳上,因此,通常在施工过程中会将圆锥体外壳直接沿其外表面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之后分别在其前后两端部两侧各斜焊接一根角钢作为支撑,最后通过吊垂线、换算画线尺寸等工序完成焊接。而该过程中由于采用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仅仅是通过水平工作平台和角钢实现的,而受限于船舶尾柱的结构,使得采用该装焊装置进行施工时,不仅需要进行大量换算工作,而且在完成船舶尾柱加工后,还需将与圆锥体外壳焊接的角钢拆除并进行加热、补焊以及打磨,从而使船舶尾柱的装焊工艺不仅复杂,而且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船舶尾柱装焊装置会使船舶尾柱的装焊工艺复杂、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顶升装置,所述机架的上方被配置为尾柱安装区;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后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待焊接的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顶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升装置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顶升装置的顶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面抵接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包括等腰梯形支架和固定架,所述等腰梯形支架与所述船舶尾柱的中轴线所对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下底端,所述顶升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一立杆和设于所述第一立杆之间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横杆以及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立杆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的两端,所述第一竖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所述第一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竖杆垂直,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构成所述第一圆弧面,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安装口,所述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并围合成顶部具有开口的顶升安装腔,所述顶升装置固定于所述顶升安装腔内,且所述顶升装置的顶端由所述顶升安装腔的顶部开口伸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二立杆以及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杆之间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立杆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下底端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面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下底端,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构成所述第二圆弧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两个腰部上的两个斜撑,所述斜撑的底部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腰部上,所述斜撑的顶部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舶尾柱装焊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多个吊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还包括承压杆,所述承压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上,所述承压杆的顶端沿所述第二圆弧面的方向伸出,用于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端面抵接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腰梯形支架为双层框架结构,包括上层框、下层框以及连接所述上层框与所述下层框的至少13个支撑杆,所述上层框与所述下层框的结构相同,且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上层框与所述下层框均由多个连接杆连接而成,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点位置分别与所述支撑杆的位置对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升装置为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以对位于尾柱安装区内的待焊接的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形成支撑,而位于第一支撑件顶部的第一圆弧面和位于第二支撑件顶部的第二圆弧面可以对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形成很好地限位,并通过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中轴线保持水平,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进行大量换算工作;而通过顶升装置可以实现对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微调,以使其中轴线可以水平设置,确保船舶尾柱的装焊精度,从而使得采用上述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在进行装焊作业时,不仅可以简化装焊工艺、提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尾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船舶尾柱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船舶尾柱装焊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船舶尾柱装焊装置的右视图;其中,1、机架;11、等腰梯形支架;111、上层框;112、下层框;113、支撑杆;12、固定架;121、限位板;122、底板;13、斜撑;14、承压杆;2、第一支撑件;21、第一圆弧面;22、第一立杆;23、第一支撑板;24、第一横杆;25、第一竖杆;3、第二支撑件;31、第二圆弧面;32、第二立杆;33、第二支撑板;4、顶升装置;5、吊耳;6、船舶尾柱;61、圆锥体外壳;62、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船舶尾柱6装焊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以及顶升装置4,其中,所述机架1的上方被配置为尾柱安装区,该尾柱安装区在具体施工中是待焊接的船舶尾柱6的圆锥体外壳61的安装位。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固定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前端,用于对所述船舶尾柱6的顶部形成支撑;而所述第二支撑件3固定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后端,用于对所述船舶尾柱6的底部形成支撑。而为了使所述第一支撑件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在对所述船舶尾柱6的圆锥体外壳61形成支撑的同时,可以对所述船舶尾柱6的圆锥体外壳61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船舶尾柱6的圆锥体外壳61的顶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圆弧面21,所述第二支撑件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船舶尾柱6的圆锥体外壳61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圆弧面31,并且所述第一圆弧面21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面31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可以使放置于所述第一圆弧面21与所述第二圆弧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顶升装置,所述机架的上方被配置为尾柱安装区;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后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待焊接的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顶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升装置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顶升装置的顶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面抵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顶升装置,所述机架的上方被配置为尾柱安装区;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尾柱安装区的后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待焊接的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顶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部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升装置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顶升装置的顶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尾柱的圆锥体外壳的底面抵接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等腰梯形支架和固定架,所述等腰梯形支架与所述船舶尾柱的中轴线所对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下底端,所述顶升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一立杆和设于所述第一立杆之间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横杆以及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立杆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的两端,所述第一竖杆垂直固定于所述等腰梯形支架的上底端,所述第一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且与所述第一竖杆垂直,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构成所述第一圆弧面,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尾柱装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辉关汝滔詹映龙张志升吉祥杨凡陈军郝长亮廖志勇霍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