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25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能够支承上层结构承重墙体系、连梁体系和楼板体系并结合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完全装配,装配率达到100%,能够极大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施工过程均为干式作业,没有湿法施工,施工作业面整洁干净,所有材料定制加工,无浪费,不产生建筑垃圾,绿色环保,大大减少了房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垃圾排放;同时,无需等待混凝土等材料的成型和成熟,每一层的安装都是即安即可受力,安装完成就可以进行上一层的施工,施工简单快捷,速度快,整个施工周期基本上仅为普通混凝土建筑施工周期的20%左右。

A fully assembled hou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现有的大型装配式建筑基本都是装配与现浇相结合的结构,装配率一般较低,装配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设计形式、造价、工期等,装配率越高,能够工厂化生产的构件就越多,成本就越低,安装建造也会更加迅速,设计形式也会更加多变。同时,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尤其是预制板之间的连接基本采用对接或粘结,相邻的预制板受力条件差,整体性差,容易导致局部失稳,所以现在的装配式结构难以采用墙板承重的建筑体系。这样就像需要增设结构柱来承重,由于现有的结构柱或结构梁需要具备良好的连接性能,故基本采用型钢材料,这样的结构柱或结构梁制作和安装都比较复杂,使用寿命短,容易被腐蚀,使用中难以更换,以致于装配式结构往往会使施工和维护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配率低的技术问题,具有装配率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包括用于支承上层结构的承重墙体系、用于形成圈梁结构的连梁体系和用于形成楼板结构的楼板体系,所述承重墙体系包括墙板和墙板辅助连接构件,所述连梁体系包括连梁构件,所述楼板体系包括楼板;相邻的墙板之间、相邻的楼板之间、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之间以及楼板与连梁体系之间均采用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将相邻的墙板、相邻的楼板、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或楼板与连梁体系对拉连接的对拉件。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对拉件为对拉杆件,所述墙板、所述连梁构件和所述楼板上均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对拉杆件的连接通孔。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墙板为立式板,所述墙板的一侧板面上设有预制槽,所述墙板上还设有平直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槽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墙板的侧边。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墙板辅助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墙板的边缘侧面贴合的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墙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柱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企口凸起和第一企口凹槽,所述连梁构件对应所述连接柱体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企口凸起配合使用的第二企口凹槽和用于与所述第一企口凹槽配合使用的第二企口凸起。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楼板包括面板、沿所述面板的边缘设置的围板和贯穿所述围板的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的一端朝向所述围板外侧,另一端朝向所述围板内侧。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连梁构件包括一字型节点梁、T字型节点梁和L字型节点梁,相邻的所述一字型节点梁、所述T字型节点梁和所述L字型节点梁之间均通过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一字型节点梁为品字梁,所述一字型节点梁的两侧面设有用于搭接所述楼板的台肩面,所述一字型节点梁上设有竖向的第三连接通孔和横向的第四连接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通孔和所述第四连接通孔均位于垂直于所述一字型节点梁主轴线的横截面上。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预埋在所述连梁构件端部的螺栓板。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墙板上部设有第一企口凸条,下部设有第一企口沟槽;所述连梁构件上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企口沟槽配合使用的第二企口凸条,下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企口凸条配合使用的第二企口沟槽。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中,所述墙板和所述楼板的尺寸均为900mm的整数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能够支承上层结构承重墙体系、连梁体系和楼板体系并结合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完全装配,装配率达到100%,能够极大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整个施工过程均采用为机械连接结构连接的干式作业,全程没有湿法施工,施工作业面整洁干净,所有材料定制加工,无浪费,不产生建筑垃圾,绿色环保,大大减少了房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垃圾排放;而且大大提高了房屋的装配率,整个房屋的施工过程全程没有湿法施工,无需等待混凝土等材料的成型和成熟,每一层的安装都是即安即可受力,安装完成就可以进行上一层的施工,施工简单快捷,速度快,整个施工周期基本上仅为普通混凝土建筑施工周期的20%左右。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建造复杂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立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墙板间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楼板与连梁构件之间的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楼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墙板辅助连接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装配式房屋体系的圈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楼板;20-墙板;30-墙板辅助连接构件;40-连梁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进行说明。所述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包括用于支承上层结构的承重墙体系、用于形成圈梁结构的连梁体系和用于形成楼板10结构的楼板体系,所述承重墙体系包括墙板20和墙板辅助连接构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承上层结构的承重墙体系、用于形成圈梁结构的连梁体系和用于形成楼板结构的楼板体系,所述承重墙体系包括墙板和墙板辅助连接构件,所述连梁体系包括连梁构件,所述楼板体系包括楼板;相邻的墙板之间、相邻的楼板之间、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之间以及楼板与连梁体系之间均采用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将相邻的墙板、相邻的楼板、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或楼板与连梁体系对拉连接的对拉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承上层结构的承重墙体系、用于形成圈梁结构的连梁体系和用于形成楼板结构的楼板体系,所述承重墙体系包括墙板和墙板辅助连接构件,所述连梁体系包括连梁构件,所述楼板体系包括楼板;相邻的墙板之间、相邻的楼板之间、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之间以及楼板与连梁体系之间均采用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挤压对拉型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将相邻的墙板、相邻的楼板、承重墙体系与连梁体系或楼板与连梁体系对拉连接的对拉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件为对拉杆件,所述墙板、所述连梁构件和所述楼板上均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对拉杆件的连接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为立式板,所述墙板的一侧板面上设有预制槽,所述墙板上还设有平直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槽的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墙板的侧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装配式房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辅助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墙板的边缘侧面贴合的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墙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柱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第一企口凸起和第一企口凹槽,所述连梁构件对应所述连接柱体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企口凸起配合使用的第二企口凹槽和用于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李莽韩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丽建丽筑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