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昆虫病毒增殖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564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昆虫病毒增殖效率的方法,涉及昆虫病毒的增殖和昆虫幼虫的敏感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包涵体经爆破获得的病毒粒子混合感染大龄昆虫幼虫,使其体内高效高水平增殖病毒;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病毒粒子复配,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利用体外昆虫病毒包涵体爆破,制备病毒粒子,用于提高昆虫病毒杀虫剂及其含有昆虫病毒的复合杀虫剂针对转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基因的植物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昆虫病毒的增殖、病毒杀虫剂及其复合杀虫剂的制备与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病毒的增殖和对昆虫幼虫的敏感性。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昆虫病毒包涵体在体外经爆破技术获得的病毒粒子,提高昆虫病毒有效增殖的方法;还涉及提高昆虫幼虫对昆虫病毒的敏感性,提高昆虫病毒杀虫剂活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1956年,Tanada等首次从美洲一星粘虫颗粒体病毒(Pseudaletia unipunctagranulosis virus,PuGV)分离出增效蛋白,并证实该增效蛋白对美洲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Pseudaletia unipunct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PuNPV)具有增强感染的作用(Tanada Y et al.,J Invertebr Pathol,1959,1215-231)。Hashimoto(Hashimoto Y et al.,J Gen Virol,1991,722645-2651)和Roelvink(Roelvink P Wet al.,J Gen Virol,1995,762693-2705)分别对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Trichoplusiani granulosis virus,TnGV)、PuGV、棉铃虫颗粒体病毒(Heliothis armigeragranulosis virus,HaGV)增效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同源性。目前,已在9种颗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LdNPV)和东方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entomopovirus,PsEPV)等4种痘病毒中发现了昆虫病毒增效蛋白(Hayakawa T etal.,Gene,1996,177269-270)。昆虫病毒增效蛋白是病毒基因编码的一种金属蛋白酶,分子量为89-110kDa,具有一个典型的金属蛋白酶锌-结合域HEXXH,位置十分保守,且对中肠围食膜的降解作用受到金属螯合剂的抑制(Lepore L S et al.,Invertebr Pathol,1996,68131-140)。昆虫病毒增效蛋白能提高昆虫的敏感性,加速NPV的感染进程(Tanada Y etal.,Insect Pathol,1959,1215-231),同时能提高苏云金杆菌伴孢晶体对幼虫的毒力(Corsaro B G et al.,A parasites and pathogens of insectsII.Pathogens.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3.127-145)。增效蛋白的作用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增效蛋白能与中肠细胞膜上的特异位点结合,介导病毒囊膜与细胞质膜之间的融合,促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从而增加病毒感染的效果。另一种机制是增效蛋白通过降解肠粘蛋白IIM而破坏昆虫幼虫中肠围食膜,使病毒粒子更容易进入中肠细胞,同时提高了某些必须穿透围食膜而发生作用的生物杀虫剂的效能(Wang P et al.,Natl Acad Sci USA,1997,946977-6982)。目前,获得昆虫病毒增效蛋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从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和痘病毒中分离纯化获得增效蛋白。(2)将增效蛋白基因重组在AcMNPV等广谱MNPV中,构建广谱高效的重组病毒。含增效蛋白基因的重组AcMNPV比野生型AcMNPV的感染能力略低,但当与野生型AcMNPV适当比例混合时,则其感染能力高于野生型病毒。(3)构建含增效蛋白基因的转基因植物,提高害虫对昆虫病毒的敏感性。(4)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达增效蛋白。昆虫包涵体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痘病毒。在自然环境下,昆虫包涵体病毒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由包涵体蛋白组成,其内包埋有病毒粒子。包涵体在自然环境中,非常稳定,能长时间保存其活性。当昆虫吞食包涵体后,进入中肠的包涵体,在高pH下迅速碱解,释放出病毒粒子。继而病毒粒子在细胞中复制,产生子代病毒,引起昆虫幼虫罹病死亡。病毒的作用效果与宿主的龄期、温度、阳光照射以及多角体浓度有关。昆虫病毒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虫剂,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在于特异性强、致病力高、稳定性好、安全、不污染环境,用后能引起害虫群体病毒性疾病流行传播,可自然控制害虫消长,并导致相继世代持续带毒,罹病死亡。目前,国内外已有3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进行了登记、注册、生产和应用。但是,昆虫病毒杀虫剂仍存在诸多问题,解决病毒增殖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病毒商品化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采用细胞培养生产病毒存在产量、成本等一些问题。昆虫病毒杀虫剂大多采用人工饲料饲毒或天然食料田间接毒感染增殖病毒。人工增殖病毒时,一般以2龄幼虫感染增殖病毒,但病毒增殖水平较低。尽管4、5龄幼虫最好,但由于大龄幼虫抗病性强,潜育期长,化蛹率高。采用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包涵体经爆破所获得的病毒粒子混合感染大龄幼虫,缩短了潜育期,降低了化蛹率,老龄幼虫虫体大,内容物丰富,从而提高了病毒增殖效率。昆虫病毒杀虫剂杀虫速度缓慢。昆虫病毒在体内潜育期较长,感病昆虫发病时间拖得很长,而虫口基数较大,虫子仍会对作物造成危害,防治效率较低。低龄幼虫敏感性强,幼虫龄期越小,对病毒的敏感性越强,死亡率高。随着虫龄龄期的增长,幼虫的抗病性越来越强,死亡率降低,防治效果越差。昆虫病毒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包涵体经爆破获得的病毒粒子混配,感染昆虫幼虫,能缩短潜育期,加速死亡,且对大龄期的昆虫幼虫防治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提供,即提供一种提高昆虫病毒增殖水平,提高昆虫病毒杀虫剂及其含有昆虫病毒的复合杀虫剂的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的方法。具体地说第一,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包涵体经爆破获得的病毒粒子混合感染大龄昆虫幼虫,体内高效高水平增殖病毒的方法。第二,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病毒粒子复配,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的方法。第三,利用体外昆虫病毒包涵体爆破,制备病毒粒子,用于提高昆虫病毒杀虫剂及其含有昆虫病毒的复合杀虫剂针对转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基因的植物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等生化技术从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等昆虫病毒中分离纯化获得增效蛋白,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从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中表达纯化获得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在体外,用人工爆破技术,如碱解液碱解昆虫病毒包涵体,获得病毒粒子。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包涵体经爆破获得的病毒粒子混合感染大龄昆虫幼虫,体内高效高水平增殖病毒的方法人工增殖病毒时,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与昆虫病毒粒子混合感染3-4龄昆虫幼虫,感染幼虫潜育期缩短、化蛹率降低,幼虫虫体大,内容物丰富,病毒增殖效率高。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病毒粒子复配,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活性、提高生防效率的方法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经人工爆破技术获得的病毒粒子复配,用于病毒杀虫剂或含病毒的复合杀虫剂的制备,应用于生物防治,缩短了病毒在幼虫中的潜育期,加速了幼虫死亡,且对大龄期的昆虫幼虫防治效果好,提高了昆虫病毒的杀虫活性。利用体外爆破昆虫病毒包涵体,制备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昆虫病毒增殖效率的方法,包括一种利用昆虫病毒增效蛋白和体外爆破昆虫病毒包涵体,提高昆虫病毒对昆虫幼虫的敏感性,提高昆虫病毒的增殖效率,提高其生防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增效蛋白与体外爆破昆虫病毒包涵体获得的昆虫病毒粒子混配,感染低龄或大龄昆虫幼虫。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小林徐进平王健鲁伟
申请(专利权)人:环球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