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421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二衬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包括上模板和设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可拆卸式连接并能绕连接轴翻转,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为放置中埋式止水带的空间,所述下模板与设于二衬台车端头的连接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下模板与二衬台车端头固定相连后,在进行中埋式止水带固定时,当止水带放入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后,只需直接翻转上模板即可将止水带夹紧,简化止水带固定施工过程,提高止水带固定施工效率和质量,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该装置在拆模时只需翻转上模板,而不必完全拆卸上模板,有利于提高拆模速度。

A fixed device for buried waterstop in a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二衬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衬砌防排水系统是隧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防水系统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工程质量。现行隧道设计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有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的防水层、防水层与初期支护之间的排水管以及拱墙衬砌混凝土环向施工缝之间的止水系统。拱墙衬砌混凝土环向施工缝之间的止水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一种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是隧道二衬施工缝防水措施的一种,也是目前较为流行、通用的设计做法。现有中埋式止水带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U形钢筋卡具,双层钢筋将止水带夹住并弯成L形,固定于二次衬砌端模上,拆除端模后将钢筋与止水带一同调直,此种方式在固定止水带前需要加工定型钢筋,并焊接于端模,空间狭小焊接较困难,且止水带埋设位置很难控制,经常出现止水带被全部埋入混凝土中或是完全脱落现象,影响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质量和施工进度;二是衬砌端头采用固定钢模与活动木模将止水带居中夹住,此种方式每次须在现场加工大量木模,固定木模较繁琐,用大量木模形成的二衬端头易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或空洞等问题,且增加工序操作步骤和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在隧道二衬施工时,现有中埋式止水带固定方式存在止水带固定质量不稳定、施工工序繁琐以及增加工程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该装置与二次衬砌端模板相结合,能确保止水带位置居中,止水带固定质量稳定,固定过程简易,减少木模板的加工及拆装,提高二衬施工效率,有效避免二衬端头质量通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包括上模板和设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可拆卸式连接并能绕连接轴翻转,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为放置中埋式止水带的空间,所述下模板与设于二衬台车端头的连接板相连。该装置通过下模板上的连接板与二衬台车端头固定相连后,在进行中埋式止水带固定时,当止水带放入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后,只需直接翻转上模板即可将止水带夹紧;与采用U形钢筋固定止水带相比,省去U形钢筋加工及安装环节,也无需在拆模后对止水带进行调直工作,简化止水带固定施工过程,提高止水带固定质量;与采用钢模配木模固定止水带相比,省去大量木模加工及拼装环节,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该装置在拆模时只需绕连接轴翻转上模板,而不必完全拆卸上模板,有利于提高拆模速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设有上肋板、下肋板,所述上肋板和下肋板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强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刚度,同时上模板和下模板采用螺栓连接后,使用时在翻转上模板将止水带夹住后拧紧螺栓即可,拆模时只需松开螺栓后再将上模板绕螺栓翻转即可,这样也能使拆模操作更加方便容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模板与中埋式止水带相贴合的面上设有止推台阶,该止推台阶与下模板前端面的距离为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值的一半。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止推台阶,在安放止水带时,只需将止水带推至与止推台阶相接触后,然后夹紧止水带,使止水带安放位置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保证止水带在施工缝两侧的宽度一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止推台阶的凸起高度为中埋式止水带厚度值的1/4~1/2。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在夹紧止水带时,由于止水带被压缩而出现止推台阶与上模板干涉的现象,从而导致止水带无法压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沿长度方向均呈拱形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该装置在使用时,上模板就位后能够与衬砌外轮廓相适应,减少上模板与接触面的间隙,从而减少用小木条封堵该间隙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为横截面呈L型的钢模,所述下模板为横截面呈倒L型的钢模。采用这样的设计避免采用非常厚的钢板来加工制造以实现挡住衬砌端的混凝土,从而有利于减轻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重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外沿设有用于加固整个装置的钢管。通过将钢管一端搭在二衬台车上,一端撑在隧道壁上,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辅助加固,避免上模板出现移位以及整个装置出现晃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通过下模板与二衬台车端头固定相连后,在进行中埋式止水带固定时,当止水带放入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后,只需直接翻转上模板即可将止水带夹紧;与采用U形钢筋固定止水带相比,省去U形钢筋加工及安装环节,也无需在拆模后对止水带进行调直工作,简化止水带固定施工过程,提高止水带固定质量;与采用钢模配木模固定止水带相比,省去大量木模加工及拼装环节,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该装置在拆模时只需翻转上模板,而不必完全拆卸上模板,有利于提高拆模速度;2、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止推台阶,在安放止水带时,只需将止水带推至与止推台阶相接触后,然后夹紧止水带,使止水带安放位置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保证止水带在施工缝两侧的宽度一致;3、通过将上模板和下模板沿长度方向均呈拱形结构,这样该装置在使用时,上模板就位后能够与衬砌外轮廓相适应,减少上模板与接触面的间隙,从而减少用小木条封堵该间隙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下模板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的安装图。图中标记:1-上模板,11-上肋板,2-下模板,21-下肋板,22-止推台阶,23-下模板前端面,3-中埋式止水带,4-连接板,5-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包括上模板1和设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2,其中上模板1为横截面呈L型的钢模,下模板2为横截面呈倒L型的钢模,所述上模板1、下模板2分别设有上肋板11、下肋板21,所述上肋板11和下肋板21通过螺栓连接,使上模板能绕下模板翻转,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设有放置中埋式止水带3的空间,所述下模板2通过螺栓与焊接于二衬台车端头的连接板4固定相连,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外沿采用钢管5加固,将钢管一端搭在二衬台车上,一端撑在隧道壁上,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辅助加固,避免上模板出现移位以及整个装置出现晃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止推台阶22,该止推台阶22与下模板前端面23的距离为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值的一半。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止推台阶,在安放止水带时,只需将止水带推至与止推台阶相接触后,然后夹紧止水带,使止水带安放位置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保证止水带在施工缝两侧的宽度一致。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推台阶22的凸起高度为中埋式止水带厚度值的1/4~1/2。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在夹紧止水带时,由于止水带被压缩而出现止推台阶与上模板干涉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沿隧道横截面方向呈圆弧形结构。采用这样的设计使该装置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设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可拆卸式连接并能绕连接轴翻转,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为放置中埋式止水带的空间,所述下模板与设于二衬台车端头的连接板相连,所述下模板与中埋式止水带相贴合的面上设有止推台阶,该止推台阶与下模板前端面的距离为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值的一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和设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可拆卸式连接并能绕连接轴翻转,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为放置中埋式止水带的空间,所述下模板与设于二衬台车端头的连接板相连,所述下模板与中埋式止水带相贴合的面上设有止推台阶,该止推台阶与下模板前端面的距离为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值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下模板分别设有上肋板、下肋板,所述上肋板和下肋板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锡良徐强刘春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