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小利专利>正文

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520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氧气进入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均气板,所述均气板的内侧安装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顶端内侧设有通孔。该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通过均气板、空心管和顶金属网板的配合,氧气通过氧气进入管进入均气板内的后进入空心管内,气通过通孔排入外壳内,增加了氧气排入时的均匀度,使红茶更加均匀接收氧气,通过顶架和顶金属网板对通孔进行遮挡,防止红茶进入通孔内造成通孔堵塞,内架增强对红茶的阻挡效果,外圈可活动调节于横梁的外侧上,进而可调节氧气传感器放置槽的放置位置,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发酵效果,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A kind of inner circulating black tea ferme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type Black Tea fermentation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the housing is connected with a left through oxygen into the tube, the casing is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e are all gas, gas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tube, inside of the top end of the hollow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internal circulating Black Tea fermentation machine, the gas board, hollow tube and top metal with oxygen through the oxygen into the tube into the gas are within the plate into the hollow tube, gas through the hole into the shell, increase the uniformity of oxygen into the Black Tea make more uniform by receiving oxygen. The top of metal through hole occlusion and overhead, prevent Black Tea through holes caused by hole plugging, enhance the blocking effect of Black Tea within the frame of the outer ring can be adjusted in a lateral activity, and adjustable oxygen sensor placement slot position, so that the fermentation effect of tea, which tea the quality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机械
,具体为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
技术介绍
红茶制作通常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提香等工序,发酵则是关键步骤,只有发酵工序到位才能制成高品质的红茶,而在发酵时,氧气的充足量的均匀度也是重要的,在现有的红茶发酵机中,例如申请号为201320569569.0的技术专利,包括箱体和设置在该箱体内腔中的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在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层间具有间隙腔,在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外围具有空腔,箱体的顶部设有进茶口和排气窗,该专利虽然采用程序化控制,但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够很好的将氧气均匀输送至所需发酵的茶叶内,导致发酵后的茶叶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氧气进入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均气板,所述均气板与氧气进入管相贯通,所述均气板的内侧安装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顶端内侧设有通孔,所述空心管的顶端设有顶架,所述顶架通过固定螺栓与空心管相连,所述顶架的顶端内侧安装有顶金属网板,所述顶架的内侧安装有内架,所述内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孔,所述空心管的顶端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外侧套接有外圈,所述外圈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外圈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安装有平板,所述平板与横梁相配合,所述外圈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氧气传感器放置槽,所述氧气传感器放置槽的外侧安装有网孔板。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壁安装有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棉板,所述保温棉板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棉板的外侧安装有树脂板,所述树脂板的外侧设有耐高温橡胶板,所述耐高温橡胶板通过支杆与树脂板相连,所述支杆的内侧安装有合金橡胶圈,所述耐高温橡胶板的外侧设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通过粘合胶层与耐高温橡胶板相连。优选的,所述外圈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横梁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不锈钢圈。优选的,所述内架的内壁设有集尘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通过均气板、空心管和顶金属网板的配合,氧气通过氧气进入管进入均气板内的后进入空心管内,气通过通孔排入外壳内,增加了氧气排入时的均匀度,使红茶更加均匀接收氧气,通过顶架和顶金属网板对通孔进行遮挡,防止红茶进入通孔内造成通孔堵塞,内架增强对红茶的阻挡效果,外圈可活动调节于横梁的外侧上,并且转动螺纹杆带动平板下降对横梁进行挤压,使外圈固定于横梁上,所需使用的氧气传感器放置于氧气传感器放置槽内并通过网孔板进行保护,进而可调节氧气传感器放置槽的放置位置,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氧气传感器的放置位置,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发酵效果,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顶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复合保温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氧气进入管,2、外壳,3、均气板,4、横梁,5、复合保温板,501、树脂板,502、合成橡胶圈,503、保温棉板,504、支杆,505、耐高温橡胶板,506、粘合胶层,507、金属板,6、空心管,7、固定螺栓,8、顶架,9、顶金属网板,10、内架,11、通孔,12、集尘过滤网,13、开孔,14、橡胶垫,15、不锈钢圈,16、螺纹套,17、螺纹杆,18、平板,19、外圈,20、底座,21、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2、网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包括外壳2,外壳2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氧气进入管1,外壳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均气板3,均气板3为空心的高密度合金板,且外壁镀有耐腐蚀油漆层,均气板3与氧气进入管1相贯通,均气板3的内侧安装有空心管6,空心管6与均气板3相贯通,均气板3内的氧气可通过均气板3进入空心管6内,空心管6的顶端内侧设有通孔11,氧气通过通孔11排入外壳2内,增加了氧气排入时的均匀度,使红茶更加均匀接收氧气,空心管6的顶端设有顶架8,顶架8通过固定螺栓7与空心管6相连,顶架8的顶端内侧安装有顶金属网板9,通过顶架8和顶金属网板9对通孔11进行遮挡,防止红茶进入通孔11内造成通孔11堵塞,顶架8的内侧安装有内架10,内架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孔13,内架10的内壁设有集尘过滤网12,通过内架10增强对红茶的阻挡效果,空心管6的顶端安装有横梁4,横梁4的外壁紧密包裹有不锈钢圈15,横梁4的外侧套接有外圈19,外圈19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橡胶垫14,外圈19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与外圈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16,螺纹杆17的底端安装有平板18,平板18与横梁4相配合,外圈19可活动调节于横梁4的外侧上,并且转动螺纹杆17带动平板18下降对横梁4进行挤压,使外圈19固定于横梁4上,外圈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0,底座20的内部设有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的外侧安装有网孔板22,所需使用的氧气传感器放置于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内并通过网孔板22进行保护,进而可调节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的放置位置,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氧气传感器的放置位置,外壳2的外壁安装有复合保温板5,复合保温板5包括保温棉板503,保温棉板503与外壳2固定连接,保温棉板503的外侧安装有树脂板501,树脂板501的外侧设有耐高温橡胶板505,耐高温橡胶板505通过支杆504与树脂板501相连,支杆504的内侧安装有合金橡胶圈502,耐高温橡胶板505的外侧设有金属板507,金属板507通过粘合胶层506与耐高温橡胶板505相连,通过保温棉板503、树脂板501和耐高温橡胶板505通过其本体的特性增强了外壳2的保温效果、隔热效果和耐高温性能。氧气通过氧气进入管1进入均气板3内的后进入空心管6内,气通过通孔11排入外壳2内,通过顶架8和顶金属网板9对通孔11进行遮挡,防止红茶进入通孔11内造成通孔11堵塞,内架10增强对红茶的阻挡效果,外圈19可活动调节于横梁4的外侧上,并且转动螺纹杆17带动平板18下降对横梁4进行挤压,使外圈19固定于横梁4上,所需使用的氧气传感器放置于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内并通过网孔板22进行保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氧气进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均气板(3),所述均气板(3)与氧气进入管(1)相贯通,所述均气板(3)的内侧安装有空心管(6),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内侧设有通孔(11),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设有顶架(8),所述顶架(8)通过固定螺栓(7)与空心管(6)相连,所述顶架(8)的顶端内侧安装有顶金属网板(9),所述顶架(8)的内侧安装有内架(10),所述内架(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孔(13),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安装有横梁(4),所述横梁(4)的外侧套接有外圈(19),所述外圈(19)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与外圈(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16),所述螺纹杆(17)的底端安装有平板(18),所述平板(18)与横梁(4)相配合,所述外圈(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的内部设有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所述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的外侧安装有网孔板(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式红茶发酵机,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氧气进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均气板(3),所述均气板(3)与氧气进入管(1)相贯通,所述均气板(3)的内侧安装有空心管(6),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内侧设有通孔(11),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设有顶架(8),所述顶架(8)通过固定螺栓(7)与空心管(6)相连,所述顶架(8)的顶端内侧安装有顶金属网板(9),所述顶架(8)的内侧安装有内架(10),所述内架(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孔(13),所述空心管(6)的顶端安装有横梁(4),所述横梁(4)的外侧套接有外圈(19),所述外圈(19)的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螺纹杆(17)与外圈(19)的连接处设有螺纹套(16),所述螺纹杆(17)的底端安装有平板(18),所述平板(18)与横梁(4)相配合,所述外圈(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的内部设有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所述氧气传感器放置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熊小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