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05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炉体内置容腔,容腔内设有中空盘管,中空盘管连接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内,炉体外连接真空泵,真空泵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内,容腔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容腔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淹没其中,且炉体内设有对容腔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缩短冷却时间,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冷却炉
本技术涉及食品冷却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循环冷却炉。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餐厅利用冷却炉对加工半成品食品进行冷却,改善食品的口感,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炉是将冷风通入冷却炉内,通过这种风冷方式预冷食品,预冷效果差,冷却时间长,且容易带走食物的水分,食品口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有效缩短冷却时间,冷却时间短,冷却效果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循环冷却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炉体内置容腔,容腔内设有中空盘管,中空盘管连接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内,炉体外连接真空泵,真空泵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内,容腔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容腔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淹没其中,且炉体内设有对容腔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将半成品食品液压进入中空盘管,中空盘管中的半成品食品通过容腔内冷却液进行冷却,同时在炉体内还设置了循环冷却系统,进一步对容腔液体降温,加快中空盘管中食物的冷却,从而达到快速冷却效果,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管、冷却泵、冷却器、冷却循环管道,用于对冷却循环管道内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塔,与冷却塔连通设置的冷却池,冷却池与容腔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依次进行多次冷处理,达到所需的液体温度,既能对循环冷却炉进行降温也可以保证不至于过冷的液体温度对循环冷却炉造成破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泵设有若干,各冷却泵并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效节能,运行平稳,多级冷却泵并联设置,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泵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却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液体倒转回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器并列设有若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效果好,冷却时间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设有泄流管,泄流管上设有泄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连接有泄流管,由于泄流管的水来自冷却循环管中,冷却循环管的液体是经过冷却泵冷却过的,水温低于初始状态的液体,由于半成品食物进入循环冷却炉中的水温度比较高,通过冷却泵进入水,由于水是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的,进入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中水温度不能过低,水温过低虽能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温差过大易对发电机组造成损坏,通过泄流管把已经降温处理过的液体和容腔内温度高的水进行混合,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对中空盘管进行降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塔并联设有若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塔并联设置,加快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实现了供给降温液的再次循环和多次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循环管与冷却塔之间设有节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控制流体流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腔底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腔底部设有排污管,并在排污管上设置排污阀,通过控制排污阀便于将容腔内污液从排污管外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池和容腔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入冷却池也能进入容腔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进入的补给水,使得一定水量能循环重复利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节约,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真空泵将半成品食品液压进入中空盘管,中空盘管中的半成品食品通过容腔内冷却液进行冷却,同时在炉体内还设置了循环冷却系统,进一步对容腔液体降温,加快中空盘管中食物的冷却,从而达到快速冷却效果,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其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依次进行多次冷处理,达到所需的液体温度,既能对循环冷却炉进行降温也可以保证不至于过冷的液体温度对循环冷却炉造成破坏;其三,冷却泵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由于冷却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液体倒转回流;其四,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设有泄流管,泄流管上设有泄流阀,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连接有泄流管,由于泄流管的水来自冷却循环管中,冷却循环管的液体是经过冷却泵冷却过的,水温低于初始状态的液体,由于半成品食物进入循环冷却炉中的水温度比较高,通过冷却泵进入水,由于水是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的,进入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中水温度不能过低,水温过低虽能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温差过大易对发电机组造成损坏,通过泄流管把已经降温处理过的液体和容腔内温度高的水进行混合,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对中空盘管进行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循环冷却系统连接示意图。图中:1、炉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容腔;5、中空盘管;6、真空泵;7、进液口;8、出液口;9、循环冷却系统;91、第一冷却管;92、冷却泵;93、冷却器;94、冷却循环管;95、冷却塔;96、冷却池;97、冷却止回阀;98、泄流管;99、泄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循环冷却炉,包括炉体1,在炉体1上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炉体1内置容腔4,容腔4内设有中空盘管5,中空盘管5连接于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4内。在容腔4上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容腔4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5淹没其中。在炉体1外连接真空泵6,真空泵6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1内。实施例二:一种循环冷却炉,包含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炉体1内设有对容腔4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9。参照图2,循环冷却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管91、冷却泵92、冷却器93、冷却循环管94,用于对冷却循环管94内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塔95,与冷却塔95连通设置的冷却池96,冷却池96与容腔4连通设置。其中,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冷却泵92,两个冷却泵92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泵92的个数。在冷却泵92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97,有效避免冷却过程中液体回流现象。冷却器93并列设有若干,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冷却器93,两个冷却器93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器93的个数。在容腔4上设有泄流管98,泄流管98上设有泄流阀99。冷却塔95并联设有若干,本实施例设有三个冷却器93,三个冷却器93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器93的个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循环冷却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炉体(1)内置容腔(4),容腔(4)内设有中空盘管(5),中空盘管(5)连接于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4)内,炉体(1)外连接真空泵(6),真空泵(6)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1)内,容腔(4)上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容腔(4)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5)淹没其中,且炉体(1)内设有对容腔(4)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炉体(1)内置容腔(4),容腔(4)内设有中空盘管(5),中空盘管(5)连接于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4)内,炉体(1)外连接真空泵(6),真空泵(6)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1)内,容腔(4)上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容腔(4)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5)淹没其中,且炉体(1)内设有对容腔(4)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管(91)、冷却泵(92)、冷却器(93)、冷却循环管(94),用于对冷却循环管(94)内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塔(95),与冷却塔(95)连通设置的冷却池(96),冷却池(96)与容腔(4)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隆亨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