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65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连的充电枪,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插臂,插臂包括从右到左连接的连电臂、卡臂以及顶压臂,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端口朝左的第一转槽,充电枪中还设置有上下伸展且穿通第一转槽的第一装设槽中,连电臂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槽中,第一装设槽中安装有与连电臂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动齿状轮,装设槽中端处左右端壁中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被动齿状轮配合的第一带动齿状轮,充电枪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的中端槽,第一带动齿状轮、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中端处设置有左右伸展的花键槽。

A new energy vehicl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new energy vehicle device, including charging pile, charging gun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charging gun on call each oth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serting arm, arm connected to the left from right arm, arm and even electric card top pressure arm, charging gun on each other is the first port to the left turn slot, charging gun is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tretch and through the first turn slot first installation slot, even the right end of arm is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first rotary slot, the first installation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passive toothed whe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onnecting arm in the end, installed around the end wall of the rotatabl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leeve and second rotating sleeve groove, and a first passive toothed wheel with the first drive toothed whe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leev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leeve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around end Unicom terminal of the charging gun, The first drive rack wheel, the first rotating sleeve and the middle end of the second turn sleeve are arranged with a left and right extension key sl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主要是将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直接插入到充电桩体中,这种配合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充电枪插入到充电桩体中以后还是可以直接拔出的,当误踢误撞到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之间连接的线缆时,就会造成充电枪从充电桩体中脱离,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突然断电,因此现有的这种配合方式存在供电连接不稳定的风险,容易造成新能源汽车的突然断电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连的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插臂,所述插臂包括从右到左连接的连电臂、卡臂以及顶压臂,所述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端口朝左的第一转槽,所述充电枪中还设置有上下伸展且穿通所述第一转槽的第一装设槽中,所述连电臂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槽中,所述第一装设槽中安装有与所述连电臂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动齿状轮,所述装设槽中端处左右端壁中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所述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齿状轮配合的第一带动齿状轮,所述充电枪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的中端槽,所述中端槽左端设置有内螺状纹,所述第一带动齿状轮、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中端处设置有左右伸展的花键槽,所述中端槽内壁中位于所述第一转套左侧和所述第二转套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所述中端槽中设置有操持杆,所述操持杆从右至左设置为光部、与所述花键槽相配合的花键部以及与所述内螺状纹配合的外螺状纹部;所述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面积大于所述充电桩体的底座,所述底座中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充电桩体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第二装设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装设槽外侧端的第三装设槽,所述第三装设槽右侧设置有滑移腔,所述第二装设槽中通过第三转套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带动齿状轮,所述第三转套和第二带动齿状轮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且与所述卡臂相配合的卡紧槽,所述第三装设槽中通过转销轴可转动地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带动齿状轮相配合的第二被动齿状轮,所述所述第二带动齿状轮左端面中设置有弧状槽,所述弧状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锁紧齿相配合的弧状齿,所述转销轴右端穿入到所述滑移腔中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移腔右端壁中,所述转销轴位于所述滑移腔中设置为螺状杆,所述滑移腔中滑移安装有与所述螺状杆螺纹配合的第一滑移块,所述滑移腔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螺状杆平行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移块相固定的第二滑移块,所述滑移槽右端壁中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连电块,所述连电块中设置有端口朝向所述第二滑移块的凹入槽,所述第二滑移块右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入槽相配合的引电块,所述第二装设槽中左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弧状齿相配合的锁紧装置,所述第二装设槽右端壁设置有与所述连电臂相配合的插联孔,所述插联孔接近所述滑移腔的端壁中设置有与所述引电块电连接的引电触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装设槽左端壁且与所述顶压臂相配合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上下端壁互称设置有左右伸展的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设槽联通的第三滑移槽,所述第三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条,所述滑移条右端设置有与所述弧状齿相配合的锁紧齿,所述第一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顶压板,所述第二滑移槽中滑移安装与所述顶压板和所述滑移条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移槽左端壁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顶压板相连的弹压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持杆右端固定设置有操持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中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状纹部相配合的螺状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充电桩体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滑移块位于所述滑移腔左端,所述第二滑移块在所述第一滑移块的作用下位于所述滑移槽左端,从而使所述连电块与所述凹入槽相脱离,可使所述引电触块不带电,从而有效增加了充电桩体的使用安全性;而所述顶压板在所述弹压件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而使所述锁紧齿与所述弧状齿相配合,从而所述第二带动齿状轮被锁定而无法被转动,因此,不会驱动所述引电块与所述凹入槽配合,故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所外螺状纹部与所述螺状孔相配合,因此,将所述连电臂锁定在所述插联孔中,因此,可实现供电稳定,意外触碰所述充电枪或者踢绊到线缆时不会发生充电枪的掉落或者松动,故不会造成突然断电;本专利技术装置运行稳定,使用方便,用电安全性高,大大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新能源汽车通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插臂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桩体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0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连的充电枪50,所述充电枪50中上下互称设置有插臂51,所述插臂51包括从右到左连接的连电臂52、卡臂53以及顶压臂54,所述充电枪50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端口朝左的第一转槽,所述充电枪50中还设置有上下伸展且穿通所述第一转槽的第一装设槽65中,所述连电臂52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槽中,所述第一装设槽65中安装有与所述连电臂52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动齿状轮64,所述装设槽65中端处左右端壁中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转套57和第二转套62,所述第一转套57和第二转套62之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齿状轮64配合的第一带动齿状轮63,所述充电枪50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的中端槽,所述中端槽左端设置有内螺状纹,所述第一带动齿状轮63、第一转套57和第二转套62中端处设置有左右伸展的花键槽,所述中端槽内壁中位于所述第一转套57左侧和所述第二转套62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55和右放置槽58,所述中端槽中设置有操持杆,所述操持杆从右至左设置为光部59、与所述花键槽相配合的花键部61以及与所述内螺状纹配合的外螺状纹部56;所述充电桩体10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面积大于所述充电桩体10的底座101,所述底座101中安装有配重块102,所述充电桩体10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第二装设槽23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装设槽23外侧端的第三装设槽33,所述第三装设槽33右侧设置有滑移腔30,所述第二装设槽23中通过第三转套12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带动齿状轮11,所述第三转套12和第二带动齿状轮11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且与所述卡臂53相配合的卡紧槽18,所述第三装设槽33中通过转销轴35可转动地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带动齿状轮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连的充电枪,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插臂,插臂包括从右到左连接的连电臂、卡臂以及顶压臂,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端口朝左的第一转槽,充电枪中还设置有上下伸展且穿通第一转槽的第一装设槽中,连电臂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槽中,第一装设槽中安装有与连电臂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动齿状轮,装设槽中端处左右端壁中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被动齿状轮配合的第一带动齿状轮,充电枪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的中端槽,中端槽左端设置有内螺状纹,第一带动齿状轮、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中端处设置有左右伸展的花键槽,中端槽内壁中位于第一转套左侧和第二转套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中端槽中设置有操持杆,操持杆从右至左设置为光部、与花键槽相配合的花键部以及与内螺状纹配合的外螺状纹部;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面积大于所述充电桩体的底座,底座中安装有配重块,充电桩体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第二装设槽以及位于第二装设槽外侧端的第三装设槽,第三装设槽右侧设置有滑移腔,第二装设槽中通过第三转套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带动齿状轮,第三转套和第二带动齿状轮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且与卡臂相配合的卡紧槽,第三装设槽中通过转销轴可转动地安装有与第二带动齿状轮相配合的第二被动齿状轮,第二带动齿状轮左端面中设置有弧状槽,弧状槽中设置有与锁紧齿相配合的弧状齿,转销轴右端穿入到滑移腔中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滑移腔右端壁中,转销轴位于滑移腔中设置为螺状杆,滑移腔中滑移安装有与螺状杆螺纹配合的第一滑移块,滑移腔一侧设置有与螺状杆平行的滑移槽,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与第一滑移块相固定的第二滑移块,滑移槽右端壁中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连电块,连电块中设置有端口朝向第二滑移块的凹入槽,第二滑移块右端固定设置有与凹入槽相配合的引电块,第二装设槽中左端壁中设置有与弧状齿相配合的锁紧装置,第二装设槽右端壁设置有与连电臂相配合的插联孔,插联孔接近滑移腔的端壁中设置有与引电块电连接的引电触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相连的充电枪,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插臂,插臂包括从右到左连接的连电臂、卡臂以及顶压臂,充电枪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端口朝左的第一转槽,充电枪中还设置有上下伸展且穿通第一转槽的第一装设槽中,连电臂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槽中,第一装设槽中安装有与连电臂固定连接的第一被动齿状轮,装设槽中端处左右端壁中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之间固定连接有与第一被动齿状轮配合的第一带动齿状轮,充电枪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的中端槽,中端槽左端设置有内螺状纹,第一带动齿状轮、第一转套和第二转套中端处设置有左右伸展的花键槽,中端槽内壁中位于第一转套左侧和第二转套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中端槽中设置有操持杆,操持杆从右至左设置为光部、与花键槽相配合的花键部以及与内螺状纹配合的外螺状纹部;充电桩体底端面固定安装有底面积大于所述充电桩体的底座,底座中安装有配重块,充电桩体中上下互称设置有第二装设槽以及位于第二装设槽外侧端的第三装设槽,第三装设槽右侧设置有滑移腔,第二装设槽中通过第三转套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带动齿状轮,第三转套和第二带动齿状轮中端处设置有左右联通且与卡臂相配合的卡紧槽,第三装设槽中通过转销轴可转动地安装有与第二带动齿状轮相配合的第二被动齿状轮,第二带动齿状轮左端面中设置有弧状槽,弧状槽中设置有与锁紧齿相配合的弧状齿,转销轴右端穿入到滑移腔中并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昌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