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65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尘装置,包括:料筒;箱体,安装在料筒的开口处、并与料筒围成封闭的腔室;用于过滤粉尘的滤袋,安装在腔室内、并上下分隔腔室成上腔和下腔;负压风机,位于箱体和料筒的外侧、且其吸气口连接上腔;供气源,位于箱体和料筒的外侧、且其排气口连接上腔;和控制单元,与供气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收尘装置,箱体与料筒之间围成封闭的腔室,滤袋分隔腔室呈上腔和下腔,这样供气源向上腔内供气时,就不会部分气体外排至外界大气中,保证了供气的压力,实现了滤袋高效除灰的目的,料筒内粉料的回收利用率可显著提升。

Dust colle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指一种收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收尘装置中,由脉冲发生器对7路气管进行通断控制,使得一一对应安装于料筒安装口处的56个滤袋通过(7路气管上的)56个喷嘴其进行吹气除尘,而随着喷嘴喷吹及料筒排气的不断进行,滤袋外表面的粉尘会不断增加,造成设备阻力随之上升。当设备阻力上升到一定值时,由于56个喷嘴均是与外界相通的,进行清灰操作的过程中,喷吹滤袋就经常发生清灰不彻底的问题,造成收尘滤袋阻塞而引发料筒排气不畅通,严重制约料筒内粉料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尘装置,能够解决随着滤袋外表面的粉尘会不断增加而最终造成的料筒排气不畅通的问题,有效提升料筒内粉料的回收利用率。为了达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尘装置,包括:料筒;箱体,安装在所述料筒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料筒围成封闭的腔室;用于过滤粉尘的滤袋,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上下分隔所述腔室成上腔和下腔;负压风机,位于所述箱体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吸气口连接所述上腔;供气源,位于所述箱体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排气口连接所述上腔;和控制单元,与所述供气源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箱体的覆盖所述料筒开口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滤袋安装在所述安装口处。可选地,所述安装口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滤袋包括与所述安装口一一对应安装的多个。可选地,所述收尘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隔板,安装在所述上腔内,同时分隔所述上腔成相连通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多个所述滤袋中的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子腔的底壁上的所述安装口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底壁上的所述安装口处;其中,所述负压风机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三子腔相连接、所述供气源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相连接。可选地,所述供气源包括:气泵;和三通的气管,所述气泵的排气口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相连接。可选地,所述供气源还包括:开关元件,安装在所述气管的主路或两支路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关元件为脉冲阀,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收尘装置,箱体与料筒之间围成封闭的腔室,滤袋分隔腔室呈上腔和下腔,这样供气源向上腔内供气时,就不会部分气体外排至外界大气中,保证了供气的压力,实现了滤袋高效除灰的目的,料筒内粉料的回收利用率可显著提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收尘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2箱体,21安装口,3滤袋,32第一子腔,33第二子腔,34第三子腔,4负压风机,5隔板,6气管,7开关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收尘装置和去除附着在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的方法。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收尘装置,包括:料筒(图中未示出);箱体2,安装在料筒的开口处、并与料筒围成封闭的腔室;用于过滤粉尘的滤袋3,安装在腔室内、并上下分隔腔室成上腔和下腔;负压风机4,位于箱体2和料筒的外侧、且其吸气口连接上腔;供气源,位于箱体2和料筒的外侧、且其排气口连接上腔;和控制单元,与供气源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收尘装置,箱体2与料筒之间围成封闭的腔室,滤袋3分隔腔室呈上腔和下腔,这样供气源向上腔内供气时,就不会部分气体外排至外界大气中,保证了供气的压力,实现了滤袋3高效除灰的目的,料筒内粉料的回收利用率可显著提升。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收尘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如图1所示,箱体2的覆盖料筒开口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口21,滤袋3安装在安装口21处,且滤袋3的边缘与安装口21的边缘之间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安装口21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滤袋3包括与安装口21一一对应安装的多个,任一滤袋均呈向上开口的圆柱形筒状、且任一滤袋3内还设置有支撑滤袋3的筋梁。再者,如图1所示,收尘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隔板5,安装在上腔内,同时分隔上腔成相连通的第一子腔32、第二子腔33和第三子腔34,多个滤袋3中的一部分安装于第一子腔32的底壁上的安装口21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子腔33的底壁上的安装口21处。其中,负压风机4的吸气口与第三子腔34相连接、供气源的排气口与第一子腔32和第二子腔33相连接。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供气源包括:气泵(图中未示出);和三通的气管6(如图1所示),气泵的排气口通过气管6与第一子腔32和第二子腔33相连接。另外,如图1所示,供气源还包括:开关元件7,安装在气管6的主路或两支路上、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控制气管6的导通和截止。具体地,开关元件7为脉冲阀,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发送脉冲信号来控制脉冲阀打开。本技术提供的去除附着在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的方法(图中未示出),包括:启动负压风机4,使腔室内形成负压力、来实现滤袋3在该负压力的作用下向上凸起;控制单元控制供气源以第一设定时间的时间间隔向腔室内通入第二设定时间的压力气体,并使得向上凸起的滤袋3在第二设定时间的时间段内反向运动而变换为向下凸起、而后在该第二设定时间结束后的下一个第一设定时间的时间段内滤袋3再次反向运动而变换为向上凸起,且滤袋3实现向上凸起到向下凸起的变换的时间间隔不大于1s。本技术提供的去除附着在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的方法,滤袋3实现向上凸起到向下凸起的变换的时间间隔不大于1s,供气源喷出的高压气体瞬间经气管6喷出,作用在滤袋3的内表面上、使滤袋3由原凹状变成凸状,并能够在变形量达到最大值时,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加速度,吸附在滤袋3上的粉尘主要是在反向加速度作用下,脱离滤袋3外表面而落入料筒内。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去除附着在滤袋外表面上的粉尘的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第二设定时间的取值范围为0.1~0.5s,可使得滤袋3的除灰效果更好。具体地,第二设定时间为0.3s,第一设定时间优选为30s(或如20s、40s、50s等的其他数值)。脉冲阀按照设定时间间隔顺序依次动作,直到完成一个循环。两路-两腔通过脉冲控制其喷吹均匀、风压流量稳定,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喷吹清灰,且耗气量小、清灰彻底、性能稳定,完全解决了收尘滤袋堵塞故障以及粉尘污染大气等所存在的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收尘装置,箱体与料筒之间围成封闭的腔室,滤袋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收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箱体(2),安装在所述料筒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料筒围成封闭的腔室;用于过滤粉尘的滤袋(3),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上下分隔所述腔室成上腔和下腔;负压风机(4),位于所述箱体(2)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吸气口连接所述上腔;供气源,位于所述箱体(2)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排气口连接所述上腔;和控制单元,与所述供气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箱体(2),安装在所述料筒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料筒围成封闭的腔室;用于过滤粉尘的滤袋(3),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上下分隔所述腔室成上腔和下腔;负压风机(4),位于所述箱体(2)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吸气口连接所述上腔;供气源,位于所述箱体(2)和所述料筒的外侧、且其排气口连接所述上腔;和控制单元,与所述供气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覆盖所述料筒开口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口(21),所述滤袋(3)安装在所述安装口(21)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21)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滤袋(3)包括与所述安装口(21)一一对应安装的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隔板(5),安装在所述上腔内,同时分隔所述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冉丁启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