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053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增加垃圾暴露面的前提下,运用立体原理,将垃圾卸料堆体分成高低上下两层,设置两条进出场道路,始终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的实施,有效的克服了场地小、车流量大、易拥堵的困难,确保大流量大产量的正常处置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种立体作业方法起到较好的效果,既减少车辆排队等候时间,又能提前轮流移动卸料平台,减少职工加班时间,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极大地促进垃圾填埋工艺高效运作。

Solid waste landfil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
,特别涉及高作业量下的立体堆料原理,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进场堆料主要是自卸卡车重车通过计量磅计量后,通过钢板路基箱道路进入卸料区钢结构卸料平台卸料。填埋场根据作业量设置作业点个数,作业量较高时,采用多点作业法。生活垃圾填埋作业量高,作业区域比较集中时,由于作业时间短、场地小、车流量大,多点作业法由于道路单一,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车辆周转不便,易发生拥堵,如果车辆故障极可能影响工艺运作,这既不利于垃圾填埋堆料,也不利于后续垃圾处理处置。因此,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加快车辆周转速度,开发新的垃圾卸料作业技术,对于垃圾填埋处置工艺具有极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加快车辆周转速度,促进垃圾填埋工艺更加高效有序地运作而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以便解决时间短、车流量大、车辆易拥堵、车辆故障给垃圾填埋工艺运作带来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增加垃圾暴露面的前提下,运用立体原理,将垃圾卸料堆体分成高低上下两层,设置两条进出场道路,始终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垃圾填埋初期,在垃圾填埋区域中央建造一条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垃圾车辆由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进出垃圾填埋场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左侧的左侧垃圾填埋区域卸倒垃圾进行第一层垃圾填埋;(2)当左侧垃圾填埋区域填埋一层垃圾后,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中间位置建造一条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同时在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的末端设置有三个卸料点,其中任一卸料点均可作为倒车点,垃圾车辆由所述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进出左侧垃圾填埋区至卸料点卸倒垃圾,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进行第二层垃圾填埋;(3)在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右侧的右侧垃圾填埋区域中间位置建造一条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同时废除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在建造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的同时在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的末端也设置有三个卸料点,其中任一卸料点均可作为倒车点,垃圾车辆由所述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进出左侧垃圾填埋区至卸料点卸倒垃圾进行第一层垃圾填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末端的三个卸料点成十字交叉布置;所述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末端的三个卸料点成十字交叉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垃圾填埋区域的垃圾填埋高度始终高于所述右侧垃圾填埋区域的垃圾填埋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和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可建造成循环道路。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设置初期就带来了非常大的成效,给垃圾填埋工艺运作带来极大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与现有垃圾填埋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改变原有垃圾填埋方法多点作业一条进出路线的形式,通过设置两条进出道路,减缓车流量大造成的压力,在钢板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循环道路;二是有利于应急需要。在车辆故障等突发事件造成道路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另一条道路,开通备用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由于车辆故障等情况造成垃圾卸料平台不足的情况;三是有利于整理钢板路基箱和移动卸料平台。利用非作业时间或垃圾产量减少情况下,整理及铺设钢板路及卸料平台;四是有利于层间排水管道的铺设。充分利用高低差,在没有作业的垃圾平台区域构筑层间排水设施,五是促进垃圾填埋区域卸料的规范化,解决原有作业法卸料平台散乱无序的局面,方便后续机器操作以及摊铺工艺的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的实施,有效的克服了场地小、车流量大、易拥堵的困难,确保大流量大产量的正常处置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种立体作业方法起到较好的效果,既减少车辆排队等候时间,又能提前轮流移动卸料平台,减少职工加班时间,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极大地促进垃圾填埋工艺高效运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图1并集合主要工艺流程。对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增加垃圾暴露面的前提下,运用立体原理,将垃圾卸料堆体分成高低上下两层,设置两条进出场道路,始终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垃圾填埋初期,在垃圾填埋区域100中央建造一条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垃圾车辆由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进出垃圾填埋场向设置在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左侧的左侧垃圾填埋区域120卸倒垃圾进行第一层垃圾填埋;(2)当左侧垃圾填埋区域120填埋一层垃圾后,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中间位置建造一条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同时在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的末端设置有三个卸料点122、123、124,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末端的三个卸料点122、123、124成十字交叉布置,其中任一卸料点122、123、124均可作为倒车点例如如果将卸料点124作为倒车点,则在卸料点122、123卸倒垃圾,方便垃圾车辆来回周转。垃圾车辆由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进出左侧垃圾填埋区120至卸料点122、123、124卸倒垃圾,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120进行第二层垃圾填埋;(3)在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右侧的右侧垃圾填埋区域130中间位置建造一条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同时废除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在建造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的同时在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的末端也设置有三个卸料点132、133、134,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末端的三个卸料点132、133、134成十字交叉布置,其中任一卸料点132、133、134均可作为倒车点例如如果将卸料点134作为倒车点,则在卸料点132、133卸倒垃圾,方便垃圾车辆来回周转。垃圾车辆由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进出左侧垃圾填埋区130至卸料点132、133、134卸倒垃圾进行第一层垃圾填埋。建造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时可以利用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的钢板路基箱,以节省投资。左侧垃圾填埋区域120的垃圾填埋高度始终高于右侧垃圾填埋区域130的垃圾填埋高度。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10、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和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可建造成循环道路。在车流量大的情况下,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21和第三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131可以同时运行,减少车辆拥堵造成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设置了两条进出场道路,在道路、车辆出现故障时,另一条仍可独立完成垃圾卸料堆体作业。另外,在两条进出场道路上的垃圾运输车卸料时,形成堆体的两条道路卸料平台形成高度差,在出现拥堵、故障等问题时,可利用立体高度差,由高低卸料平台路线方向出场,高度差的存在促进作业面的规范化推进,有利于摊铺、机械操作等后续流程进行,同时利于雨污水分流,由高作业面流到低作业面,方便节流。最后,应该指出,以上实施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

【技术保护点】
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增加垃圾暴露面的前提下,运用立体原理,将垃圾卸料堆体分成高低上下两层,设置两条进出场道路,始终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在不增加垃圾暴露面的前提下,运用立体原理,将垃圾卸料堆体分成高低上下两层,设置两条进出场道路,始终保持卸料平台“做三备一”,交替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垃圾填埋立体作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垃圾填埋初期,在垃圾填埋区域中央建造一条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垃圾车辆由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进出垃圾填埋场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左侧的左侧垃圾填埋区域卸倒垃圾进行第一层垃圾填埋;(2)当左侧垃圾填埋区域填埋一层垃圾后,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中间位置建造一条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同时在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的末端设置有三个卸料点,其中任一卸料点均可作为倒车点,垃圾车辆由所述第二垃圾车辆进出场道路进出左侧垃圾填埋区至卸料点卸倒垃圾,在左侧垃圾填埋区域进行第二层垃圾填埋;(3)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忠荣唐文荣唐周宝储向军唐佶王文林朱英明金华沈燕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