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49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该烟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凸起的强化混合构件,所述强化混合构件沿所述烟道的中心线所在竖直面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强化混合构件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板以及向上倾斜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烟道侧壁的夹角α为30°~45°,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烟道侧壁的夹角β为30°~4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强化混合构件,有效提高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效率,并且不额外消耗动力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A flue gas and active carbon injection system with reinforced hybrid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nhanced flue mixed components and activated carbon injection system, the flu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onvex inward mixing component, the mixed component section along the centerline of the flue is vertical to the triangle, the mixed member has a first inclined downward sloping plate and to the second inclined plate on the tilt angle, the first inclined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flue is 30 degrees to 45 degrees, the angle beta second inclined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flue is 30 DEG to 45 deg.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mixing efficiency of the flue gas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powder by setting the intensified mixing component, and does not consume extra power energy, reduces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二噁英、SO2和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目前都需采取一些净化处理措施,使其达到一定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活性炭吸附法因其工艺简单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烟气净化技术。现有的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中,随流式活性炭吸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案,其原理是将活性炭粉末喷入烟道,让烟气与活性炭粉末充分接触后,使其中的有害成分被活性炭吸附,然后通过除尘器将活性炭捕捉下来,从而达到烟气净化的目的。为了获得较高的净化效率,需要保证活性炭粉末与烟气的充分混合接触,因此,活性炭喷射系统是该技术的核心。现有技术如技术专利CN205114512U采用风机和文丘里喷射器产生正压将活性炭送入烟道,有助于活性炭粉进入烟道,并提高烟气与活性炭颗粒的接触效果,但由于烟道后续部位的气流作用,活性炭往往容易在烟道边壁聚集,难以使得活性碳粉与烟气充分混合。技术专利CN206334507U提出了在烟道上布置再混合系统,保证后续活性炭粉末能够与烟气充分接触,但再混合系统需要正压气体作为动力,需消耗动力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不充分、需要额外消耗动力能源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包括用于输送烟气的烟道,所述烟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凸起的强化混合构件,所述强化混合构件沿所述烟道的中心线所在竖直面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强化混合构件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板以及向上倾斜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烟道侧壁的夹角α为30°~45°,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烟道侧壁的夹角β为30°~4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烟道的连接部处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烟道的连接部处于另一水平面,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高度h为0.25D~0.5D,D为所述烟道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混合构件朝向所述烟道中心线方向的弧形部的圆心位于所述烟道的中心线上,所述弧形部的圆心角γ为60°~9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混合构件沿烟道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烟道的内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内同一横截面上沿所述烟道的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强化混合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内相邻横截面上交错布置强化混合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内,强化混合构件所在的两个相邻横截面间的距离H为1-2m。优选地,所述烟道内,强化混合构件所在的两个相邻横截面间的距离H为1.5m。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具有上述烟道的活性炭喷射系统,所述烟道的进气部连通有喷射管,所述喷射管连通有正压气体发生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喷射管连通有定量输送装置,所述定量输送装置上设有料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量输送装置为螺旋给料机或星型给料器或螺旋电子秤。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强化混合构件,有效提高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效率,并且不额外消耗动力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烟道剖视图。图2显示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烟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a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一截面相对布置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结构示意图。图4b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相邻截面位置交错布置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炭喷射系统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料斗2—定量输送装置3—正压气体发生装置4—喷射管5—强化混合构件6—烟道7—第一斜板8—第二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包括用于输送烟气的烟道6,烟道6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凸起的强化混合构件5,强化混合构件5沿烟道6的中心线所在竖直面的剖视图为三角形,强化混合构件5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板7以及向上倾斜的第二斜板8,第一斜板7与烟道6侧壁的夹角α为30°~45°,第二斜板8与烟道6侧壁的夹角β为30°~45°。强化混合构件5通过向内凸起,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而强化烟气与活性炭在烟道6内的混合,不再需要消耗额外的动力能源,即可实现烟气与活性炭粉充分混合,在节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混合效率。两个斜板的倾角均会影响气流的变向程度,进而影响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程度,专利技术人通过模拟实验,找到倾角与混合度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夹角α、β均为30°~45°时,可使烟气与活性炭粉最大程度地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板7与烟道6的连接部处于一水平面,第二斜板8与烟道6的连接部处于另一水平面,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高度h为0.25D~0.5D,D为烟道6的直径。高度h决定强化混合构件5向内凸起的程度,进而影响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强化混合构件5朝向烟道6中心线方向的弧形部的圆心位于烟道6的中心线上,弧形部的圆心角γ为60°~90°。圆心角γ是也是影响烟气与活性炭粉混合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发现,60°~90°是最佳角度范围,可使烟气与活性炭粉最大程度地混合。强化混合构件5在烟道6内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烟道6内同一横截面上沿烟道6的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强化混合构件5,气流在强化混合构件5的作用下充分混合,该结构能有效提高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混合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强化混合构件5沿烟道6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在烟道6的内壁,即是说,烟道6的每个横截面上设有一个强化混合构件5,相邻两个横截面上,强化混合构件5所在的侧壁相对,该结构使得强化混合构件5沿烟道6轴向交错布置,进而提高烟气与活性炭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以及活性炭喷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烟气的烟道(6),所述烟道(6)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凸起的强化混合构件(5),所述强化混合构件(5)沿所述烟道(6)的中心线所在竖直面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强化混合构件(5)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板(7)以及向上倾斜的第二斜板(8),所述第一斜板(7)与所述烟道(6)侧壁的夹角α为30°~45°,所述第二斜板(8)与所述烟道(6)侧壁的夹角β为30°~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强化混合构件的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烟气的烟道(6),所述烟道(6)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内凸起的强化混合构件(5),所述强化混合构件(5)沿所述烟道(6)的中心线所在竖直面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强化混合构件(5)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斜板(7)以及向上倾斜的第二斜板(8),所述第一斜板(7)与所述烟道(6)侧壁的夹角α为30°~45°,所述第二斜板(8)与所述烟道(6)侧壁的夹角β为30°~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7)与所述烟道(6)的连接部处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斜板(8)与所述烟道(6)的连接部处于另一水平面,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高度h为0.25D~0.5D,D为所述烟道(6)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混合构件(5)朝向所述烟道(6)中心线方向的弧形部的圆心位于所述烟道(6)的中心线上,所述弧形部的圆心角γ为6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