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503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由1个注空气井排(1)、2口注烟道气井(4)及2个生产井排(2)组成,2口注烟道气井(4)和2个生产井排(2)对称的设置在注空气井排(1)的左右两侧,注烟道气井(4)设置在注空气井排(1)和生产井排(2)之间,注烟道气井(4)为水平井,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1)平行,生产井排(2)与注空气井排(1)平行。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可用于稠油油藏火驱开发同时空气烟道气同时注入,既减缓了火线超覆,扩大火驱波及体积,进一步提高火驱采收率又保护了大气环境,使火驱项目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
技术介绍
火驱技术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它是通过往油层中注入空气,利用油层中原油的一部分重质成分作燃料,不断燃烧产生热量和气体,把油层中的原油驱出。由于火驱产生的气体主要为N2、C02、CH4、S02、H2S等气体混合物,与烟道气类似,因此俗称火驱烟道气。火驱烟道气中含有大量污染气体、碳氢化合物和粉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有效利用火驱烟道气,既保护自然环境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烟道气注入地层采油工艺,是将烟道气经过处理、增压后,作为一种溶剂注入油层,与油层中的残留原油混溶成一种流体而驱替产出的三次采油方法。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非热力混相方法主要包括应用烃气,氮气或CO2和惰性气的高压混相驱。注CO2气强化采油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注烟道气的效果介于注0)2和氮气之间。火驱过程中,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气体向上超覆,进而牵引火线向上超覆,火驱波及体积随之减小,火驱最终采收率受到影响。减缓火线超覆是火驱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无论哪种火驱井网,都没有考虑烟道气回收利用,这势必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及烟道气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火驱井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及烟道气资源的浪费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可用于稠油油藏火驱开发同时空气烟道气同时注入,既减缓了火线超覆,扩大火驱波及体积,进一步提高火驱采收率又保护了大气环境,使火驱项目更加环保。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由I个注空气井排、2 口注烟道气井及2个生产井排组成,2 口注烟道气井和2个生产井排对称的设置在注空气井排的左右两侧,注烟道气井设置在注空气井排和生产井排之间,注烟道气井为水平井,注烟道气井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平行,生产井排与注空气井排平行。注空气井排含有多口沿直线方向均匀排布的注空气井,注空气井为直井,在注空气井排中,相邻的2 口注空气井之间的距离为80m?120m。注烟道气井的水平段的长度为250m?350m,注烟道气井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之间的距离15m?25m。生产井排含有多口沿直线方向均匀排布的生产井,生产井为直井,在生产井排中,相邻的2 口生产井之间的距离为40m?60m。生产井排与注空气井排之间的距离为80m?120m。沿注空气井的排列方向,I口注空气井位于与该注空气井相对应的相邻的2口生产井之间的中点位置。注空气井位于油层,注空气井含有射孔段,注空气井的射孔段位于该油层的底部,注空气井的射孔段的射开厚度为该油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生产井位于油层,生产井含有射孔段,生产井的射孔段位于该油层的底部,生产井的射孔段的射开厚度为该油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注烟道气井的水平段位于该油层,注烟道气井的水平段位于注空气井的射孔段的上方3m?8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采用了对称式行列直平组合井网结构,将烟道气回注到油层顶部,减缓了火线超覆,扩大了火驱波及体积,大大提高了火驱采收率,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保护了环境,推动了火驱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注空气井排;2、生产井排;3、注空气井;4、注烟道气井;5、生产井;6、油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由I个注空气井排1、2 口注烟道气井4及2个生产井排2组成,2 口注烟道气井4和2个生产井排2对称的设置在注空气井排I的左右两侧,注烟道气井4设置在注空气井排I和生产井排2之间,注烟道气井4为水平井,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I平行,生产井排2与注空气井排I平行,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注空气井排I含有多口沿直线方向均匀排布的注空气井3,注空气井3为直井,在注空气井排I中,相邻的2 口注空气井3之间的距离为80m?120m。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的长度为250m?350m,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I之间的距离15m?25m。生产井排2含有多口沿直线方向均匀排布的生产井5,生产井5为直井,在生产井排2中,相邻的2 口生产井5之间的距离为40m?60m。生产井排2与注空气井排I之间的距离为80m?120m ο在本实施例中,注空气井排I中的注空气井3与生产井排2中生产井5交错布置。具体的,沿注空气井3的排列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I 口注空气井3位于与该注空气井3相对应的相邻的2 口生产井5之间的中点位置,即在图1中,将最上部的注空气井3向右移动到生产井排2上时,该注空气井3位于最上部的2 口生产井5之间的中点位置。沿注空气井3的排列方向,相邻的2 口注空气井3之间的中点位置与相邻的2 口生产井5之间的中点位置相同,即在图1中,将生产井排2中从上向下数的第二口生产井5和第三口生产井5向左移动到注空气井排I上时,该第二口生产井5和第三口生产井5之间的中点位置与注空气井排I中从上向下数的第一口注空气井3和第二口注空气井3之间的中点位置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注空气井3位于油层6,注空气井3含有射孔段,注空气井3的射孔段位于该油层的底部6,注空气井3的射孔段的射开厚度为该油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生产井5位于油层6,生产井5含有射孔段,生产井5的射孔段位于该油层6的底部,生产井5的射孔段的射开厚度为该油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位于该油层,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位于注空气井3的射孔段的上方3m?Sm,如图2所示。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适用于油层厚度大于等于20m,小于等于50m稠油油藏。下面介绍该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的使用实例。某油层厚度30m,采用图1所示的对称式行列直平组合井网结构,注空气井排I位于油层中部,相邻的2 口注空气井3之间的距离为100m。注空气井排I左右两侧距离20m的位置布置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该水平段的长度为300m。注空气井排I两侧距离10m的位置布置生产井排2,相邻的2 口生产井5之间的距离为50m。通过设置注采层位,实现空气烟道气同时注入,达到减缓火线超覆保护环境作用。注空气井3和生产井5自油层底部射孔,射孔厚度15m。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的纵向位置距离注空气井3射孔顶界距离5m,距离油层底部20m。注烟道气井4注烟道气,由于气体的浮力,烟道气逐渐充满油层上部,且注烟道气井和生产井之间没有注采通道,油层上部压力升高,形成压力挡板,减缓下部油层火线超覆,使下部油层得到充分燃烧,扩大了火驱波及体积。同时烟道气驱原油在压力和下部火驱释放热量的作用下,向下部油层运移,被生产井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技术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技术中的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烟道气同注井网结构由1个注空气井排(1)、2口注烟道气井(4)及2个生产井排(2)组成,2口注烟道气井(4)和2个生产井排(2)对称的设置在注空气井排(1)的左右两侧,注烟道气井(4)设置在注空气井排(1)和生产井排(2)之间,注烟道气井(4)为水平井,注烟道气井(4)的水平段与注空气井排(1)平行,生产井排(2)与注空气井排(1)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刘茜葛明曦杜宇恒苏磊吴迪楠杨光璐宋杨邹兆玉王中元许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