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56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包括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卡槽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助于快速完成板式换热器框架的装配工作。无需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大幅缩减装配时间,提高装配精度。通过紧固器将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夹紧于卡槽内,同时通过底座上的地脚螺钉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在地面或操作台上,能够保证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无法自由移动,避免了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前压紧板和后压紧板极易出现前后晃动甚至倾倒,提高装配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本技术属于板式换热器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装配模具。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是目前在城市供热与制冷、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高效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组装工序是第一步先将前压紧板(也称固定压紧板)、后压紧板(也称活动压紧板)的上下梁定位孔的轴心对齐、再连接上下梁以及后立柱组成框架,之后将后压紧板向后移至立柱一侧,在两压紧板之间放入换热板片和密封胶条对齐排列,使用夹紧螺栓固定完成组装。在框架装配工艺方法中,现有技术通常是先使用天车将前、后压紧板分别立起并由两个操作员左右手工扶持立于平地上,再由一人操作天车移动后压紧板使之与前压紧板对齐,之后再连接后立柱、上梁和下梁等零部件完成最后装配。这种装配工艺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装配质量难以保证,在后压紧板无法精确与前压紧板对齐时,强行安装会导致上下梁扭曲变形,使得换热板片、密封胶条无法对齐排列,出现错位。其次是安全性较低,在装配大型换热器框架时,由于压紧板重量通常为100千克以上,人工把持时由于力量不够使得压紧板极易出现晃动甚至倾倒,造成危险事故。最后是生产效率低,装配中若发现前、后压紧板出现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13);卡槽(13)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竖直并列设置,且两者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13);卡槽(13)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紧固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的侧壁厚度为30~60mm,卡槽(13)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压紧板(1)或后压紧板(5)厚度50~1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的下端均固接于底座(6)上,底座(6)安装有地脚螺钉;底座(6)上还固接有侧板(8),前定位柱(7)和后定位柱(10)两者背离所述卡槽(13)的侧壁分别与侧板(8)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框架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分别贯通所述前定位柱(7)的上下两端和后定位柱(10)的上下两端,且后定位柱(10)与底座(6)之间还安装有垫块(11)。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能双鹤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