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高密度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922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藻的培养领域,特别是涉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高密度培养方法。在培养初期采取静置或温和搅拌的方式,使之利用培养基中的碳源和其它营养先增殖一段时间,待细胞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实施通气,从而使藻细胞避开了培养初期由搅拌或通气引起的剪切所导致的细胞损伤。通入的气体中可配有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以提供藻细胞生长所需的碳源,同时维持一定的pH值。在培养初期只供给适度的氮、磷浓度,使之在培养初期能够快速增殖,在培养后期氮、磷成为生长的限制因素的时候补加氮、磷,从而缓解了后期氮、磷的缺乏,使之能够持续增殖,达到高的细胞密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藻的培养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神经麻痹性毒素(PSP)的海洋甲藻,是常见的赤潮藻类。由它引发的有毒赤潮常发生于日本、欧洲以及北美东北沿海。在我国胶州湾及南海海域曾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种或其孢囊,在厦门地区虾塘曾达到赤潮密度。国内外研究者们对引发该藻赤潮的环境和营养因子及产毒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文献1.Parker NS,Negri AP,Frampton DMF,Rodolfi L,Tredici MR,Blackburn SI.Growth of the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Dinophyceae)using high biomass culturessystems.J.Appl.Phycol.,2002,14313-324。2.Wang D,Ho AYT,Hsieh DPH.Production of C2 toxin by Alexandrium tamarense CI01using different cultu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对数生长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接入透光的培养装置中,装置中的培养基为f/2加富的人工海水,改变培养基中NaNO↓[3]、NaH↓[2]PO↓[4]的浓度,起始的NaNO↓[3]浓度为0.05~1.0mmol/L、NaH↓[2]PO↓[4]浓度为0.002~0.05mmol/L;    (2)在培养开始的4~10天以前静置培养,或者采用转速不超过60转/分钟的温和搅拌,或者采用间隔0.5~2小时的定时搅拌,在培养开始的4~10天之后按照每升培养液体积以每分钟通入20~200ml的流量通入混合有0%~5%CO↓[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晗华石岩峻丛威康瑞娟蔡昭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