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泡沫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19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包括:封隔器,封隔器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封隔器的第一端;第二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封隔器的第二端。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一本体与封隔器的第一端连接;喷嘴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喷嘴具有朝向封隔器设置并用于喷射出发泡剂的喷射部;用于向第一本体内导入氮气的氮气流道,氮气流道临近于喷射部,且位于喷射部与封隔器之间;扩散部,扩散部用于接收喷嘴喷射出的发泡剂和由氮气通道流入的氮气,从而进行第一次混合发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井下泡沫发生器,能够在井底产生连续、稳定地高质量的泡沫,使驱油效果更加理想。

Downhole foam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泡沫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油田稀油开发效果,在注入井中采用氮气泡沫流体驱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井深及近井地带管壁常存在污垢等情况,传统的地面发泡装置只能在地面混合发泡,无法保证井底产生的泡沫质量,对油层的处理不是十分的理想,不能保证井底气、液两相液体处于高速紊流状态及产生连续、稳定地高质量的泡沫,导致驱油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能够在井底产生连续、稳定地高质量的泡沫,使驱油效果更加理想。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包括:封隔器,所述封隔器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一端,用于进行第一次发泡;第二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二端,用于进而第二次发泡。优选地,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封隔器的第一端连接;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喷嘴具有朝向所述封隔器设置并用于喷射出发泡剂的喷射部;用于向所述第一本体内导入氮气的氮气流道,所述氮气流道临近于所述喷射部,且位于所述喷射部与所述封隔器之间;扩散部,所述扩散部用于接收所述喷嘴喷射出的发泡剂和由所述氮气通道流入的氮气,从而进行第一次混合发泡。优选地,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混合部,所述混合部均与所述喷射部和所述氮气流道连通,用于将发泡剂和氮气混合。优选地,所述氮气流道位于所述喷嘴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之间,所述氮气通道朝向第二端倾斜。优选地,所述氮气流道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侧壁的通孔,以及由所述喷嘴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空间。优选地,所述喷嘴垂直于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自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小。优选地,所述扩散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自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混合部和所述扩散部一体构造。优选地,所述第二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封隔器的第二端连通;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内,所述中心管沿所述封隔器轴线的两端封堵,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的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第二间隙空间;导向盘,所述导向盘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空间内。优选地,所述中心端的两端设置有堵头。优选地,所述导向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外壁上的导向盘。优选地,所述第二间隙空间呈环形。优选地,所述第二泡沫发生机构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液器连接,所述分液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间隙空间与所述封隔器连通的第一贯穿孔。优选地,第二泡沫发生机构包括出液盘,所述出液盘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盘连接,所述出液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间隙空间连通的第二贯穿孔。优选地,所述导向盘用于使泡沫流呈快速螺旋流动,进而使氮气与发泡剂充分接触以便进行二次发泡。综上,本申请中的井下泡沫发生器能够在井底产生连续、稳定地高质量的泡沫,使驱油效果更加理想,可用在任何需要注入泡沫流体的地方,能够保证产生连续稳定的高质量泡沫,提高原油的开采效果。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井下泡沫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接头;2、第一本体;3、喷嘴;4、第一间隙空间;5、通孔;61、混合部;62、扩散部;7、封隔器;8、第二本体;9、分液器;10、第一堵头;11、导向盘;12、出液盘;13、第二堵头;14、第二接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包括封隔器7,所述封隔器7沿轴线方向延伸,且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7的第一端,用于进行第一次发泡。第二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7的第二端,即所述第二泡沫发生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的下游,用于在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进行第一次发泡后,再进行第二次发泡。具体的,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一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2与所述封隔器7的第一端连接;喷嘴3,所述喷嘴3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内,所述喷嘴3具有朝向所述封隔器7设置并用于喷射出发泡剂的喷射部;用于向所述第一本体2内导入氮气的氮气流道,所述氮气流道临近于所述喷射部,且位于所述喷射部与所述封隔器7之间;扩散部62,所述扩散部62用于接收所述喷嘴3喷射出的发泡剂和由所述氮气通道流入的氮气,从而进行第一次混合发泡。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2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1。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二端通过螺纹丝扣与所述封隔器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喷嘴3通过螺纹丝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内,且靠近于所述第一本体2的第一端。所述喷嘴3的喷射部朝向第二端设置。所述喷嘴3垂直于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自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小。所述氮气流道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2侧壁的通孔5,以及由所述喷嘴3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61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空间4。所述第一间隙空间4与喷嘴3的喷射部紧邻。所述氮气流道位于所述喷嘴3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61之间,所述氮气通道朝向第二端倾斜。当本技术随油管下到目的油藏,封隔器7坐封后,当发泡剂通过喷嘴3,在喷嘴3外部形成负压抽吸区,油套环空中的氮气会通过通孔5与第一间隙空间4,与发泡剂混合发泡。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还可以包括混合部61,所述混合部61均与所述喷射部和所述氮气流道连通,用于将发泡剂和氮气混合。所述扩散部62用于接收所述喷嘴3喷射出的发泡剂和由所述氮气通道流入的氮气,从而进行第一次混合发泡。所述扩散部62垂直于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自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部62和所述混合部61为喉管扩散一体管,一体式构造。喉管扩散一体管通过螺纹丝扣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2内部。所述第二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二本体8,所述第二本体8与所述封隔器7的第二端连通;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8内,所述中心管沿所述封隔器7轴线的两端封堵,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的第二本体8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封隔器7连通的第二间隙空间;导向盘11,所述导向盘1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空间内。具体的,所述第二本体8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本体8的第一端与所述封隔器7的第二端通过螺纹丝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本体8的第二端通过螺纹丝扣与第二接头14连接。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第二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井下泡沫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隔器,所述封隔器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一端,用于进行第一次发泡;第二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二端,用于进而第二次发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隔器,所述封隔器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一端,用于进行第一次发泡;第二泡沫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隔器的第二端,用于进而第二次发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封隔器的第一端连接;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喷嘴具有朝向所述封隔器设置并用于喷射出发泡剂的喷射部;用于向所述第一本体内导入氮气的氮气流道,所述氮气流道临近于所述喷射部,且位于所述喷射部与所述封隔器之间;扩散部,所述扩散部用于接收所述喷嘴喷射出的发泡剂和由所述氮气通道流入的氮气,从而进行第一次混合发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发生机构包括混合部,所述混合部均与所述喷射部和所述氮气流道连通,用于将发泡剂和氮气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流道位于所述喷嘴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之间,所述氮气通道朝向第二端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流道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侧壁的通孔,以及由所述喷嘴的第二端与所述混合部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垂直于轴线的截面的截面积自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小。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泡沫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部垂直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杨洁吴享远毕圣胡庆榆付强王书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