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7592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3:37
一种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包括母管、进气罩、分隔罩、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叶轮组、涡轮组、主轴、导向器、整流锥和整流罩;进气罩、整流罩分别安装在母管两端,第一支架安装在母管靠近进气罩一端的内孔中,第二支架安装在母管靠近整流罩一端的内孔中,整流锥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主轴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整流锥上的轴承组合,分隔罩安装在母管靠近进气罩一端的内孔中,其圆锥台形筒体内孔为储气室,其圆锥台形筒体外壁、其圆环片的环面与母管的内壁围成储液室,储液室的母管壁上设有进液口,环面上设有喷液孔,叶轮组安装在主轴上并位于储气室内,导向器安装在主轴上且位于分隔罩圆环片与整流锥之间,涡轮组安装在导向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泡沫发生器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消防灭火的泡沫发生器。
技术介绍
现有泡沫发生器按进气方式可分为:主动给气方式与自然进气方式。所述主动给 气方式是输入母管的气体为经过压缩后的加压气体,因而需要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等配套 设备,不仅增大了成本,而且使用中增加了对配套设备的携带,给消防灭火人员带来不便。 所述自然进气方式是输入母管的气体为自然空气,国家标准GB15308-2006《泡沫灭火剂》 推荐使用的低倍数泡沫发生器是一种自然进气方式的泡沫发生器,包括直径不同的两段腔 体,液体高速通过一小直径腔体进入到大直径腔体内,迅速向周围扩散,使气液两相分散、 混合,形成泡沫。因此,供给液体的压力要足够大,才能保证吸入足够的空气,进行分散、混 合,但足够大的压力会使液体流速过大,造成气液混合不均匀,泡沫发泡倍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此种 泡沫发生器不仅气液混合均匀,能实现充分发泡,而且不需要配套的气体增压设备。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包括母管、进气罩、分隔罩、第一支架、第二支 架、叶轮组、涡轮组、主轴、导向器、整流锥和整流罩;所述母管为圆管,进气罩安装在母管的 一端形成进气通道,整流罩安装在母管的另一端形成泡沫输出通道,第一支架安装在母管 靠近进气罩一端的内孔中且与母管内壁固连,第二支架安装在母管靠近整流罩一端的内孔 中且与母管内壁固连;所述整流锥为圆锥体,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安装方式是:整流锥的中 心线与第二支架的中心线重合、整流锥的锥顶朝向整流罩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中心部位和 整流锥的中心部位分别安装有与主轴组合的轴承,主轴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一支架中心部位 的轴承组合,主轴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整流锥中心部位的轴承组合;所述分隔罩为圆锥台形 筒体与圆环片的组合体,圆环片的环面上设置有多个喷液孔,圆环片环绕圆锥台形筒体小 端端部安装,其环面垂直于圆锥台形筒体的中心线;分隔罩安装在母管靠近进气罩一端的 内孔中且位于第一支架之后,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的大端朝向进气罩方向且圆锥台形筒 体的大端端部外壁与母管的内壁固连,分隔罩的圆环片外侧面与母管的内壁固连,分隔罩 的圆锥台形筒体内孔为储气室,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外壁、圆环片的环面与母管的内壁 围成储液室,围成储液室的母管壁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叶轮组由至少三个不同直径的叶 轮组成,各叶轮分别安装在主轴上并位于储气室内;所述导向器为圆锥体和圆锥台的组合 体,圆锥台的大端与圆锥体的锥底相接且圆锥台大端的直径与圆锥体锥底的直径相同,导 向器安装在主轴上且位于分隔罩圆环片与整流锥之间,导向器的圆锥体锥顶朝向分隔罩圆 环片方向,所述涡轮组由至少两个涡轮组成,各涡轮分别安装在导向器的圆锥台上,分隔罩 的圆环片环面与导向器的圆锥台大端之间的空间为气液混合室。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其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的长度优选为母管 长度的4~I,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的大端外径与母管的内径相同、小端外径优选为大 3 2 端外径的士~士.>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由支承体和环绕支 承体均匀分布并与支承体固连的至少三根连接杆组成,第二支架的连接杆优选向背离支承 体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其分隔罩的圆环片环面上设置的喷液孔总面 积与环面面积的比值为0. 25~0. 33。出液孔的数量为4~6个,相隔等角度在环面上均匀 分布。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其进气罩一端与母管匹配,另一端为空气入 口,其形状为向空气入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整流罩一端与母管匹配,另一端为泡沫出 口,其形状为向泡沫出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 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具有一定压力的发泡液通过母管 上设置的进液口进入储液室,再从分隔罩的圆环片环面上设置的出液孔高速喷射入气液混 合室,自然空气经进气罩、储气室进入气液混合室,在气液混合室中,高速发泡液与空气混 合进行一次发泡,一次发泡后的高速泡沫冲击位于气液混合室之后的涡轮叶片,从而带动 涡轮叶片高速旋转对泡沫液进行搅拌形成二次发泡,二次发泡后的泡沫液经整流罩的出口 喷出,涡轮叶片的高速旋转则带动主轴和安装在主轴上的叶轮组高速旋转,将空气大量吸 入储气室并增压后送入气液混合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可使高速发泡液与空气在气液混合室混合 进行一次发泡,再通过位于气液混合室之后的涡轮叶片的搅拌实现二次发泡,因而气液混 合均匀,可保证完全发泡。 2、利用一次发泡后的高速泡沫使涡轮叶片高速旋转,从而带动主轴及叶轮组高速 旋转,不仅可将空气大量吸入储气室并增压后送入气液混合室满足一次发泡的空气需要, 使一次发泡效果更好,而且可节约能源,不增加配套的气体增压设备。 3、导向器的结构,有利于提高一次发泡、二次发泡的效果。 4、进气罩为向空气入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能够避免空气在其周围形成涡 旋,外部空气能够最大限度的通过进气罩进入储气室。 5、整流锥及第二支架形状和构造,能够使二次发泡后的泡沫减少能量损失,与向 泡沫出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的整流罩配合,可提高泡沫的消防灭火效果。 6、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结构紧凑、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中分隔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与母管的组合方式图; 图5是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与母管的组合方式图; 图中,1母管,2进气罩,3储气室,4进液口,5分隔罩,5-1圆锥台形筒体,,5-2圆环 片,5-3喷液孔,6第一支架,6-1支承体,6-2连接杆,第二支架7, 7-1支承体,7-2连接杆, 8叶轮组,9涡轮组,10储液室,11气液混合室,12主轴,13导向器,14整流锥,整流罩1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作进一步详细说 明。 本实施例中,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母管1、进气罩2、分隔 罩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叶轮组8、涡轮组9、主轴12、导向器13、整流锥14和整流罩 15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母管1为圆管,所述进气罩2 -端与母管匹配,另一端为空气入 口,其形状为向空气入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所述整流罩15-端与母管匹配,另一端 为泡沫出口,其形状为向泡沫出口方向收缩的流线形结构;进气罩2安装在母管的一端形 成进气通道,整流罩15安装在母管的另一端形成泡沫输出通道。 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6由支承体6-1和环绕支承体均匀分布并与支承体固连的 三根连接杆6-2组成,相邻连接杆6-2之间的夹角为120〇,如图5所示,第二支架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进气式泡沫发生器,包括母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罩(2)、分隔罩(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叶轮组(8)、涡轮组(9)、主轴(12)、导向器(13)、整流锥(14)和整流罩(15);所述母管(1)为圆管,进气罩(2)安装在母管的一端形成进气通道,整流罩(15)安装在母管的另一端形成泡沫输出通道,第一支架(6)安装在母管靠近进气罩一端的内孔中且与母管内壁固连,第二支架(7)安装在母管靠近整流罩一端的内孔中且与母管内壁固连;所述整流锥(14)为圆锥体,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安装方式是:整流锥的中心线与第二支架的中心线重合、整流锥的锥顶朝向整流罩方向;所述第一支架(6)中心部位和整流锥(14)的中心部位分别安装有与主轴(12)组合的轴承,主轴(12)的一端与安装在第一支架(6)中心部位的轴承组合,主轴(12)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整流锥(14)中心部位的轴承组合;所述分隔罩(5)为圆锥台形筒体(5‑1)与圆环片(5‑2)的组合体,圆环片的环面上设置有多个喷液孔(5‑3),圆环片环绕圆锥台形筒体小端端部安装,其环面垂直于圆锥台形筒体的中心线;分隔罩安装在母管靠近进气罩一端的内孔中且位于第一支架之后,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的大端朝向进气罩方向且圆锥台形筒体的大端端部外壁与母管的内壁固连,分隔罩的圆环片外侧面与母管的内壁固连,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内孔为储气室(3),分隔罩的圆锥台形筒体外壁、圆环片的环面与母管的内壁围成储液室(10),围成储液室的母管壁上开设有进液口(4);所述叶轮组(8)由至少三个不同直径的叶轮组成,各叶轮分别安装在主轴上并位于储气室内;所述导向器(13)为圆锥体和圆锥台的组合体,圆锥台的大端与圆锥体的锥底相接且圆锥台大端的直径与圆锥体锥底的直径相同,导向器(13)安装在主轴上且位于分隔罩圆环片与整流锥之间,导向器的圆锥体锥顶朝向分隔罩圆环片方向,所述涡轮组(9)由至少两个涡轮组成,各涡轮分别安装在导向器(13)的圆锥台上,分隔罩的圆环片环面与导向器的圆锥台大端之间的空间为气液混合室(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凤四海王准贺元骅陈现涛伍毅郭绪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