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848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动力化粪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隔开成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在第一格通往第二格的连接口前倾斜安装一块格栅滤网,可以阻隔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接近第一二格的连接口,另外在连接口上还安装了曝气型过滤器,不仅起过滤悬浮固体的作用,同时也给微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工作时填料充满好氧微生物和被截留下来的悬浮物,悬浮物正好作为好氧微生物的营养物被分解消化。因此,悬浮物不会造成过水口及化粪池系统的堵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化粪池明显改善对污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和提升了处理效率,显著改善池内出现水流短路的死水区等现象,提高了池内的有效容积。

A microdynamic septic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 power septic tank,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eptic septic tank body, wherein the septic tank body is the first partition, second were separated into the first partition lattice, second squares and third to second in the first lattice; lattice lattice connections before installing a tilt grille screen can be connected most of the export barrier suspended near the first two lattice, in addition to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aeration filter in the port, not only fil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but also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microorganisms, work with filler aerobic microorganisms and suspended solids trapped down, suspended matter just as nutrition compound aerobic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digestion. Therefore, the suspended matter will not cause the blockage of the water inlet and septic tank system. The septic tank of the utility model obviously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ewage organic matter and improve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dead water area appearing in the pool and shortens the effective volume of the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动力化粪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处理池,尤其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化粪池,属于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介绍
化粪池作为生活排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等,对污水起到初步处理的作用。至今普遍使用的化粪池,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及所用的处理方式单一等一系列原因,致使其处理效果及效率较差。传统化粪池的内部结构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每格之间采用管道或孔口连接,污水流态是处于直流泛水状态,容易造成短流及死水区现象,降低了池内的有效容积,影响整体的处理效果。另外,当前化粪池单一采用厌氧发酵工艺,而仅用厌氧工艺是无法符合直接排放或后续生态处理的有机物及氨氮指标要求的。对于尚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农村及分散区域,现今的化粪池是难以满足需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化粪池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低下、容易堵塞、池内存在短流死水区等问题的微动力化粪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动力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隔开成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格与第二格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格与第三格之间;所述第一格与所述第二格之间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格与所述第三格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通,所述连接弯管位于所述第二格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的底部;所述第一格中设有入水口、格栅和曝气型过滤器,所述入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格的上部;所述格栅连接于所述第一格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设于所述连接口朝向第一格的一侧;所述第二格中设有厌氧填料和调节堰,所述调节堰设于连接口朝向第二格的一侧;所述第三格中通过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分别将第三格隔开成缺氧区、水流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缺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连通,所述水流区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连通;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填料和设于所述缺氧区底部的缺氧曝气头,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填料和设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好氧曝气头,所述好氧填料与所述好氧区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有出水口。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格中的格栅在所述第一格顶部和底部之间倾斜连接,且所述格栅与所述第一格底部之间朝向第二格方向的夹角小于90°。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型过滤器包括外壳、填充于所述外壳中的过滤填料和设于所述填料底部的曝气头,所述外壳为网状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型过滤器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曝气型过滤器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口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格中的厌氧填料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格的底部,所述厌氧填料的周边与所述第二格的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格中,缺氧区中的缺氧填料的周边紧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好氧区中的好氧填料的周边紧贴所述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的高度。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隔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三格的底部,所述第四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好氧填料的顶部持平。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五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好氧填料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五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的高度。作为本技术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导流斜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格的侧壁上。本技术的微动力化粪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显著改善出水的水质。本技术将传统化粪池的单一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改变为厌氧—兼氧—好氧处理的组合工艺,这三种不同特点的工艺互相补充,明显改善对污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和提升了处理效率。2)显著降低化粪池堵塞的发生率。本技术在第一格通往第二格的连接口前倾斜安装一块格栅滤网,可以阻隔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接近第一二格的连接口,另外在连接口上还安装了曝气型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形状为梯形体,外壳由粗孔网格冲压而成,内部充满过滤填料,并且在填料底部设置有曝气头,令过滤器内部处于好氧状态。过滤填料不仅起过滤悬浮固体的作用,同时也给微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工作时填料充满好氧微生物和被截留下来的悬浮物,悬浮物正好作为好氧微生物的营养物被分解消化。因此,悬浮物不会造成过水口及化粪池系统的堵塞。3)显著改善池内出现水流短路的死水区等现象,提高了池内的有效容积。第一二格连接口上的曝气型过滤器外壳为网格冲压而成的梯形立体,水流可以从多个方向进入过滤器内部,即第一格至第二格的水流是环流泛水形式流动的,不存在短流和死水区。第二三格内部设有导流通道,水流依赖落差势能推动由入口往出口移动,因而也不存在返流、短路和死水区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微动力化粪池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格、2为第二格、3为第三格、10为第一隔板、20为第二隔板、30为第三隔板、40为第四隔板、50为第五隔板、11为入水口、12为曝气型过滤器、13为连接口、14为格栅、21为厌氧填料、22为连接弯管、23为调节堰、31为缺氧区、32为水流区、33为好氧区、34为沉淀区、310为缺氧填料、311为缺氧曝气头、330为好氧填料,331为好氧曝气头、340为导流斜板、341为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微动力化粪池的一种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动力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20分别隔开成第一格1、第二格2和第三格3;所述第一隔板10位于所述第一格1与第二格2之间,所述第二隔板20位于所述第二格2与第三格3之间;所述第一格1与所述第二格2之间通过连接口13连通,所述第二格2与所述第三格3之间通过连接弯管22连通,所述连接弯管22位于所述第二格2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2的底部;所述第一格1中设有入水口11、格栅14和曝气型过滤器12,所述入水口11设于所述第一格1的上部;所述格栅14连接于所述第一格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12设于所述连接口13朝向第一格1的一侧;所述第二格2中设有厌氧填料21和调节堰23,所述调节堰23设于连接口13朝向第二格2的一侧;所述第三格3中通过第三隔板30、第四隔板40、第五隔板50分别将第三格3隔开成缺氧区31、水流区32、好氧区33、沉淀区34;所述缺氧区31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32连通,所述水流区32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33连通,所述好氧区33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34连通;所述缺氧区31包括缺氧填料310和设于所述缺氧区31底部的缺氧曝气头311,所述缺氧填料310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31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33包括好氧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动力化粪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动力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隔开成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格与第二格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格与第三格之间;所述第一格与所述第二格之间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格与所述第三格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通,所述连接弯管位于所述第二格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的底部;所述第一格中设有入水口、格栅和曝气型过滤器,所述入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格的上部;所述格栅连接于所述第一格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设于所述连接口朝向第一格的一侧;所述第二格中设有厌氧填料和调节堰,所述调节堰设于连接口朝向第二格的一侧;所述第三格中通过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分别将第三格隔开成缺氧区、水流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缺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连通,所述水流区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连通;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填料和设于所述缺氧区底部的缺氧曝气头,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填料和设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好氧曝气头,所述好氧填料与所述好氧区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有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力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隔开成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格与第二格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格与第三格之间;所述第一格与所述第二格之间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格与所述第三格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通,所述连接弯管位于所述第二格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的底部;所述第一格中设有入水口、格栅和曝气型过滤器,所述入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格的上部;所述格栅连接于所述第一格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设于所述连接口朝向第一格的一侧;所述第二格中设有厌氧填料和调节堰,所述调节堰设于连接口朝向第二格的一侧;所述第三格中通过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分别将第三格隔开成缺氧区、水流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缺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连通,所述水流区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连通;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填料和设于所述缺氧区底部的缺氧曝气头,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填料和设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好氧曝气头,所述好氧填料与所述好氧区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有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中的格栅在所述第一格顶部和底部之间倾斜连接,且所述格栅与所述第一格底部之间朝向第二格方向的夹角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卓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