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090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包括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包括2‑5级串联的处理区,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自吸泵将两路水体混合后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连接从而向缺氧区进水,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5‑1:2.5,所述系统的内循环比控制为50%‑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微生物的活化效果更显著,并且运行费用更低。

A system for remediation of eutrophic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ystem for repairing eutrophic water body, including a bio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2 5 stage treatment zone in series. The treatment zone consists of an anoxic zone and an aerobic zone in series. The aerobic zone of the last stage treatment zo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zone, and the sedimentation zone is transferred to the water body through a drainage outlet and a water distributor. Drainage, feeder and anoxic zone in the first stage treatment area are connected. On the one hand, the self-priming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bottom valve to absorb eutrophic wa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lf-priming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edimentation area to absorb high sludg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water from the sedimentation area. After mixing the two water bodies, the self-priming pump is connected with each anoxic zone separately. The volume ratio of the anoxic zone to the aerobic zone is 1:1.5 108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more remarkable activation effect on microorganisms and lower oper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属于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现黑臭及水华现象。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物质积累太多,即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丧失自我修复能力,最终令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已有的技术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生态法等四类。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引水稀释、充氧曝气等。底泥疏浚法工程量大,耗资较多,而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引水稀释法的缺点是它没能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污染物质随着水流进入下游,也将影响下游的水质和负荷,因而引水稀释通常作为应急和辅助方法;曝气法可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及使水体得到循环,但单一采用此法难以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往往也是治标不治本。化学修复方法主要是投放杀藻剂及絮凝剂,此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成本较高,通常只作为应急措施应用。生物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法等。生态修复方法是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综合修复方法。目前,生物修复以其对环境影响小、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而微生物修复在生物修复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修复法主要包括投加外源微生物及应用土著微生物两种。投加外源微生物存在接种难和外来物种带来安全风险等问题,一般很少使用。应用土著微生物法最主要是如何激发水体内微生物的活性,目前激活的手段通常是原位激活及旁路激活。原位激活是通过向水体投加酶、营养物,同时增加曝气复氧,从而提高微生物代谢速率。此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高及效果难以控制。旁路激活法是通过设置在水体旁的活化装置,从水体中抽取一定量含有土著微生物的原水作为被处理水,装置对被处理水里面的微生物加以活化处理而获得活力旺盛、接种数量足够的菌种,然后再将这些经过活化的菌种放回景观水体中,让其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分解水体污染物的C、N、P等元素物质。目前,对于旁路激活法的研究较少,在这些较少的研究中对于微生物的活化效果有限,特别是对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均衡生长繁殖方面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对微生物的活化效果好,特别是对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均衡生长繁殖方面效果突出,效果显著,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河道及景观水体。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2-5级串联的处理区,所述每级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所述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所述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所述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所述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自吸泵将两路水体混合后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连接从而向缺氧区进水,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所述每一个好氧区中都分别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每一个好氧区中的曝气器都分别与气泵相连,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5-1:2.5。优选的,所述系统的内循环比控制为50-100%,优选为100%优选的,所述自吸泵和吸水底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闸阀。优选的,所述自吸泵与沉淀区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闸阀。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自吸泵和吸水底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闸阀,而所述自吸泵与沉淀区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闸阀,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闸阀和第二调节闸阀使得富营养化水体和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的吸水量相等或基本相等。优选的,所述自吸泵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调节闸阀,通过所述调节闸阀调节进水比例,例如根据进入的水体的C/N值调节进水比例。具体地,如果进入的水体的C/N值大于3.5时,则各缺氧区进水比例由前往后逐级减少;如果进入的水体的C/N值小于等于3.5时,则各缺氧区等量进水。优选的,所述每一级处理区的容积相等。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的容积相等。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好氧区的容积相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的容积相等,所述每一级中的好氧区的容积相等。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均填充MBBR悬浮填料。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好氧区均填充MBBR悬浮填料。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及各好氧区均填充MBBR悬浮填料。MBBR悬浮填料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所使用的填料,该填料为聚乙烯、聚丙烯塑料,密度为0.97g/cm3左右,形状为短柱体或圆球体。MBBR悬浮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流动性好、生物活性高、易挂膜、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进一步优选的,所填料的投加体积比为30-70%。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的DO值在0-0.5mg/L。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好氧区的DO值在2-3mg/L。优选的,所述每一级中的缺氧区的DO值在0-0.5mg/L,所述每一级中的好氧区的DO值在2-3mg/L。其中,所述给料机的作用为给反应器投加培养基。优选的,所述布水器是设置在水体中。所述气泵的作用是是给反应器提供有压力的空气,从而使得反应器内的好氧区及缺氧区能有合适的含氧量。所述每一个缺氧区中设置有小曝气器。所述每一个好氧区中设置有大曝气器。优选的,所述沉淀区的容积与每一级缺氧区或其中之一的容积相仿。所述处理区的总体积为0.3-1m3。优选的,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沉淀区的上侧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2级串联的处理区,所述每级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也就是说,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所述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所述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所述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自吸泵将两路水体混合后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连接从而向缺氧区进水,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所述每一个好氧区中都分别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每一个好氧区中的曝气器都分别与气泵相连,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5-1:2.5,所述系统的内循环比控制为50-10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2-5级串联的处理区,所述每级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所述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所述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所述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所述自吸泵和吸水底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闸阀,所述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所述自吸泵与沉淀区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闸阀,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闸阀和第二调节闸阀使得富营养化水体和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的吸水量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2‑5级串联的处理区,所述每级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所述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所述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自吸泵将两路水体混合后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连接从而向缺氧区进水,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所述每一个好氧区中都分别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每一个好氧区中的曝气器都分别与气泵相连,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5‑1: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2-5级串联的处理区,所述每级处理区由一个缺氧区和一个好氧区串联组成,所述最后一级处理区的好氧区与沉淀区相连,所述沉淀区通过排水口、及布水器向水体中排水,给料机与第1级处理区中的缺氧区连接,自吸泵一方面与吸水底阀连接从而吸取富营养化水体,所述自吸泵另一方面与沉淀区底部连接从而从沉淀区吸取高污泥浓度的处理水,自吸泵将两路水体混合后分别与每一个缺氧区连接从而向缺氧区进水,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所述每一个好氧区中都分别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每一个缺氧区和每一个好氧区中的曝气器都分别与气泵相连,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5-1: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内循环比控制为50-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泵和吸水底阀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闸阀;和/或,所述自吸泵与沉淀区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卓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