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8847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包括:沿废水流经路径依次设置有预接触池、混凝池、絮凝池和澄清池的多效分离池;污泥回流管路的进泥端连通至澄清池的污泥流出口,出泥端分别连通至预接触池和絮凝池;生物滤池的过滤进水端与澄清池的出水端相连通,过滤出水端经滤板连通至产水池;酸碱调节池设置在靠近多效分离池处;反冲洗池的反冲洗进水端与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出水端相连通,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进水端与产水池的反冲洗出水端相连通;反冲洗池的反冲洗出水端与预接触池的污水进水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效分离池和生物滤池结合作为反渗透的综合预处理单元,可以大大降低预处理技术的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同时达到优质的产品水。

Reverse osmosis pre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反渗透预处理技术为超滤技术。但该技术有如下缺点:1、能耗较高,一般超滤给水泵的压力不小于0.25MPa;2、产生难处理的废水,超滤系统都需要化学加强反洗以及在线清洗,这两个过程产生的废水酸碱性、氧化性非常强,还会有大量的泡沫;3、产水率不高,超滤单元实际的运行的项目的产水率一般不会超过90%;4、投资成本高,单独的超滤单元的投资费用一般不低于6000元/m3·污水(质量较好的超滤膜);5、折旧成本高,目前市场上最长的质保期限为5年;6、药剂消耗费用高,超滤系统往往要投加次氯酸钠作为杀菌剂,后续还需要投加还原剂;7、系统复杂,超滤系统往往由超滤核心部分+反洗系统+在线清洗系统+膜丝检测系统+配水系统组成。前几年市场上常用的反渗透的预处理技术为絮凝沉淀+砂率+(活性炭滤池)。该技术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其有如下缺陷:1、出水水质较差,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的核心评价指标SDI值,该值越小对反渗透系统越有利。通常情况下,该值不大于5时,可以保证反渗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该技术产生的SDI值往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渗透预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效分离池,其进水口供废水流入,所述多效分离池还包括沿废水流经路径依次设置的预接触池、混凝池、絮凝池和澄清池;潜水搅拌器,其设置在所述预接触池内;污泥回流管路,其进泥端连通至所述澄清池的污泥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管路的出泥端分别连通至预接触池和絮凝池;生物滤池,其过滤进水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澄清池的出水端相连通,生物滤池的过滤出水端经滤板连通至产水池,所述生物滤池内填充有滤料;酸碱调节池,其设置在靠近所述多效分离池的第一管路上;以及反冲洗池,其反冲洗进水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进水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产水池的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效分离池,其进水口供废水流入,所述多效分离池还包括沿废水流经路径依次设置的预接触池、混凝池、絮凝池和澄清池;潜水搅拌器,其设置在所述预接触池内;污泥回流管路,其进泥端连通至所述澄清池的污泥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管路的出泥端分别连通至预接触池和絮凝池;生物滤池,其过滤进水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澄清池的出水端相连通,生物滤池的过滤出水端经滤板连通至产水池,所述生物滤池内填充有滤料;酸碱调节池,其设置在靠近所述多效分离池的第一管路上;以及反冲洗池,其反冲洗进水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生物滤池的反冲洗进水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产水池的反冲洗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反冲洗池的反冲洗出水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预接触池的污水进水端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澄清池底部,所述污泥排出口通过向外延伸设置的污泥管和污泥泵定期排污泥;污泥回流泵Ⅰ,其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管路连通至所述预接触池的部分管路上;污泥回流泵Ⅱ,其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管路连通至所述絮凝池的部分管路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亮刘泽叶身斌李彩芳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境友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