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647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它包含一体式密闭的罐体(1),该罐体(1)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第四隔板(5)分隔出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所述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人孔,所述的厌氧池(6)、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均安装有组合填料,所述厌氧池(6)的前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内设有进水管(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污水的流动性和罐体内的停留时间;可以促进泥水接触增强处理效果;可以增强泥水分离效果;且安装方便,维修简单,溶氧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局部地区污水没有收集管网,为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不受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小型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装置来对日常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体式密闭的罐体1,该罐体1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第四隔板5分隔出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所述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人孔,所述的厌氧池6、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均安装有组合填料,所述厌氧池6的前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内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延伸出厌氧池6外与格栅井相连,其另一端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的污泥回流井9内的底部安装有污泥回流栗12,所述的污泥回流栗12上设有回流管13,该回流管13的一端与污泥回流栗12出泥端相连,其另一端穿过好氧池8和缺氧池7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水管14,该第一配水管14的一端与厌氧池6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缺氧池7内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方设有第二配水管15,该第二配水管15的一端与缺氧池7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好氧池8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三隔板4的上方设有导流管16,该导流管16的一端与好氧池8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第四隔板5延伸到沉淀池10内与竖流筒17相连,所述沉淀池10底部设置有第四导流管27,该第四导流管27的一端与污泥回流井9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0的后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内设有出水管19 ;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有潜水栗20,该潜水栗20的进水端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与缺氧池7和好氧池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的出水端分别与位于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底部上方与潜水式水射曝气器23相连,所述潜水栗20的供氧端附近安装有总控制阀24,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5和第二控制阀26。所述沉淀池10底部位于第四导流管27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28,该第一挡板2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板30,所述回流板3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31,所述竖流筒17的底部穿过第二挡板31延伸至沉淀池10的底部并垂直延伸出射流管18,该射流管18顶端开设有数个正对回流板30的射流孔29,所述第四隔板5的底部设有第四导流管2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提高了一体化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可以提尚污水的流动性和触体内的停留时间;可以促进泥水接触增强处理效果;可以增强泥水分离效果;且造价便宜,安装方便,维修简单,溶氧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一体式密闭的罐体1,该罐体1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第四隔板5分隔出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所述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人孔,所述的厌氧池6、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均安装有组合填料,所述厌氧池6的前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内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延伸出厌氧池6外与格栅井相连,其另一端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的污泥回流井9内的底部安装有污泥回流栗12,所述的污泥回流栗12上设有回流管13,该回流管13的一端与污泥回流栗12出泥端相连,其另一端穿过好氧池8和缺氧池7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水管14,该第一配水管14的一端与厌氧池6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缺氧池7内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方设有第二配水管15,该第二配水管15的一端与缺氧池7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好氧池8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三隔板4的上方设有导流管16,该导流管16的一端与好氧池8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第四隔板5延伸到沉淀池10内与竖流筒17相连,所述沉淀池10底部设置有第四导流管27,该第四导流管27的一端与污泥回流井9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0的后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内设有出水管19 ;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有潜水栗20,该潜水栗20的进水端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与缺氧池7和好氧池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的出水端分别与位于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底部上方与潜水式水射曝气器23相连,所述潜水栗20的供氧端附近安装有总控制阀24,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5和第二控制阀26。所述沉淀池10底部位于第四导流管27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28,该第一挡板2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板30,所述回流板3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31,所述竖流筒17的底部穿过第二挡板31延伸至沉淀池10的底部并垂直延伸出射流管18,该射流管18顶端开设有数个正对回流板30的射流孔29,所述第四隔板5的底部设有第四导流管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阐述:1、一体化罐体1前端设置有格栅井,格栅井内设置有提升栗吸水井,污水经过提升栗进入一体化设备,减少一体化罐体1内的提升井功能,从而提高一体化罐体的有效利用率;2、采用下进上出的布水形式,可以提高污水的流动性和罐体1内的停留时间;3、沉淀池10的前端设置了污泥回流井9,把回流的污泥送到厌氧池6内,这样就可以达到污泥回流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将厌氧池6内的污泥进行搅拌的作用,促进了泥水接触,增强了处理效果;4、沉淀池10增加了竖流筒17、射流管18、第一挡板28、回流板30和第二挡板31,增强了泥水分离效果,使得泥水分离得更彻底;5、采用潜水式水射曝气器23,能够更好的完成气水混合,达到气泡变小,更有利于气水混合,外部潜水栗20供水用一台潜水栗完成,且潜水式水射曝气器23造价便宜,安装方便,维修简单,溶氧效果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体式密闭的罐体(1),该罐体(1)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第四隔板(5)分隔出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所述厌氧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体式密闭的罐体(1),该罐体(1)通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和第四隔板(5)分隔出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所述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污泥回流井(9)和沉淀池(1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人孔,所述的厌氧池(6)、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均安装有组合填料,所述厌氧池(6)的前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内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延伸出厌氧池(6)外与格栅井相连,其另一端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的污泥回流井(9)内的底部安装有污泥回流泵(12),所述的污泥回流泵(12)上设有回流管(13),该回流管(13)的一端与污泥回流泵(12)出泥端相连,其另一端穿过好氧池(8)和缺氧池(7)延伸到厌氧池(6)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配水管(14),该第一配水管(14)的一端与厌氧池(6)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缺氧池(7)内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方设有第二配水管(15),该第二配水管(15)的一端与缺氧池(7)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到好氧池(8)内并位于底部上方,所述第三隔板(4)的上方设有导流管(16),该导流管(16)的一端与好氧池(8)相连通,其另一端穿过第四隔板(5)延伸到沉淀池(10)内与竖流筒(17)相连,所述沉淀池(10)底部设置有第四导流管(27),该第四导流管(27)的一端与污泥回流井(9)相连通,所述沉淀池(10)的后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内设有出水管(19);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有潜水泵(20),该潜水泵(20)的进水端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与缺氧池(7)和好氧池(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 水管(22)的出水端分别与位于缺氧池(7)和好氧池(8)内底部上方与潜水式水射曝气器(23)相连,所述潜水泵(20)的供氧端附近安装有总控制阀(24),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1)和第二进水管(2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25)和第二控制阀(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应萍林国宁汪伟魏霄霞林菡钟希冰黄达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