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8796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包括空瓶轨道、卡座以及顶端敞口的接油容器;所述空瓶轨道上与灌装机的灌装阀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卡座,卡座上设有与卡座适配的所述接油容器;卡座的顶面呈倾斜平面,卡座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卡槽;接油容器的底面呈与卡座的顶面适配的倾斜平面,接油容器底面的上部设有与卡座的卡槽适配的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高,避免了接油装置在灌装机上移动的现象,避免了灌装机的灌装阀与接油装置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保证了收集灌装阀内油滴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Oil receiving device for fil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oil fill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empty bottle, and the top deck rail open oil vessel; filling valve corresponding to the empty bottle on the track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illing machine is fixed the deck, deck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adapted the oil container the top deck of the inclined plane; the upper surfac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groov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inclined plane oil container bottom surface and deck of the adapter, then oil container bottom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groove seat matched with the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practicability, avoid the oil receiving device is moved in on the filling machine, filling machine to avoid filling valve and oil receiving device collision phenomenon, so as to avoid the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ensure the effect of oil droplets collecting and filling valv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食用油、大瓶饮料、矿泉水等液体需经灌装机注入桶或者瓶器皿中,再通过输送导轨将装满油或者饮料或者水的桶或者瓶送入下一生产工序。为了避免灌装机的灌装阀关闭后,灌装阀内的油滴滴落在下方的桶或者瓶或者机器上,人们在灌装机上设计了一个收集灌装阀油滴的接油槽。但是,该接油槽与灌装头非常接近,在工作运行中,接油槽极易发生移动,导致灌装阀在向下移动中与接油槽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灌装阀损坏,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有效地避免了灌装阀与接油装置发生碰撞的现象,同时保证了收集灌装阀内油滴的效果,避免了经济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包括空瓶轨道、卡座以及顶端敞口的接油容器;所述的空瓶轨道上与灌装机的灌装阀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卡座,卡座上设有与卡座适配的所述接油容器;卡座的顶面呈倾斜平面,卡座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卡槽;接油容器的底面呈与卡座的顶面适配的倾斜平面,接油容器底面的上部设有与卡座的卡槽适配的卡扣。本技术将卡座固定在空瓶轨道,再通过卡座的卡槽与接油装置的卡扣的配合,避免了接油容器在灌装机上移动的现象,避免了灌装机的灌装阀与接油容器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保证了收集灌装阀内油滴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卡座的卡槽呈L型孔,接油容器的卡扣呈L型挂扣;接油容器的卡扣嵌入卡座的卡槽中,在接油容器的重力作用下,接油容器向下滑动,使接油容器的卡扣与卡座的卡槽形成挂合。卡槽和卡扣的设计,以及接油容器底面和卡座顶面的倾斜平面设计,使得接油容器稳稳地挂合在卡座上,避免了接油容器在卡座上出现窜动的现象。优选地,所述卡座顶面的边部设有一圈凸沿,接油容器底面与卡座的凸沿的内侧面适配。接油容器置于卡座的凸沿内,进一步保证了接油容器在卡座上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接油容器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把手,把手设在接油容器顶部平面的下方。把手的设计便于人们对接油容器的取放,同时避免了把手露出接油容器而影响其他机械结构的正常工作,消除了事故隐患。优选地,所述接油容器的顶部设有呈对称布置的两个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高,避免了接油装置在灌装机上移动的现象,避免了灌装机的灌装阀与接油装置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保证了收集灌装阀内油滴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槽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接油容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空瓶轨道,2-卡座,21-卡槽,22-凸沿,3-接油容器,3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包括空瓶轨道1、卡座2以及顶端敞口的接油容器3;空瓶轨道1上与灌装机的灌装阀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卡座2,卡座2上设有与卡座2适配的接油容器3;卡座2的顶面呈倾斜平面,卡座2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卡槽21;接油容器3的底面呈与卡座2的顶面适配的倾斜平面,接油容器3底面的上部设有与卡座2的卡槽21适配的卡扣。接油容器3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把手32,本实施例中接油容器3的顶部设有呈对称布置的两个把手32,把手32设在接油容器3顶部平面的下方。把手32的设计便于人们对接油容器3的取放,同时避免了把手32露出接油容器3而影响其他机械结构的正常工作,消除了事故隐患。进一步地,卡座2的卡槽21呈L型孔,接油容器3的卡扣呈L型挂扣;接油容器3的卡扣嵌入卡座2的卡槽21中,在接油容器3的重力作用下,接油容器3向下滑动,使接油容器3的卡扣与卡座2的卡槽21形成挂合。卡槽21和卡扣的设计,以及接油容器3底面和卡座2顶面的倾斜平面设计,使得接油容器3稳稳地挂合在卡座2上,避免了接油容器3在卡座2上出现窜动的现象。卡座2顶面的边部设有一圈凸沿22,接油容器3底面与卡座2的凸沿22的内侧面适配。接油容器3置于卡座2的凸沿22内,进一步保证了接油容器3在卡座2上的稳定性。综上,本技术将卡座2固定在空瓶轨道1,再通过卡座2的卡槽21与接油装置3的卡扣的配合,避免了接油容器3在灌装机上移动的现象,避免了灌装机的灌装阀与接油容器3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保证了收集灌装阀内油滴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瓶轨道、卡座以及顶端敞口的接油容器;所述空瓶轨道上与灌装机的灌装阀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卡座,卡座上设有与卡座适配的所述接油容器;卡座的顶面呈倾斜平面,卡座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卡槽;接油容器的底面呈与卡座的顶面适配的倾斜平面,接油容器底面的上部设有与卡座的卡槽适配的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瓶轨道、卡座以及顶端敞口的接油容器;所述空瓶轨道上与灌装机的灌装阀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所述卡座,卡座上设有与卡座适配的所述接油容器;卡座的顶面呈倾斜平面,卡座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卡槽;接油容器的底面呈与卡座的顶面适配的倾斜平面,接油容器底面的上部设有与卡座的卡槽适配的卡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灌装机的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的卡槽呈L型孔,接油容器的卡扣呈L型挂扣;接油容器的卡扣嵌入卡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平张西文王精伟陶木邓功伟涂克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红蜻蜓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