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55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轮、第二车架、第二车轮和转向轴,转向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该交通工具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可转动连接,操作者在需要转向时,可以通过倾斜第一车架,使第一车轮的行进方向和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不一致,并且第二车轮的偏离方向刚好与第一车轮的行进方向可以转向配合,从而转向半径小,操作者可轻松、便捷地实现转向。并且通过在转向轴上设置回位弹簧,在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发生相对旋转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具有一个回复到原位的回复力,因而有利于保证交通工具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交通工具具有转弯半径小、易于操作、稳定性高、安全等优点。

A vehicle that can be turned in the midd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capable of turning in the middle par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rame, a first wheel, a second frame, a second wheel and a steering axle, and a steering spring is equipped with a return spring. Betwee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of the vehicle steering operator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hen necessary, can be tilted by the first frame, so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direction wheels and second wheels are not consistent, and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wheels of the vehicle traveling direction coincides with the first round of the match can turn, thus turning radius is small, the operator can easily and conveniently to realize. And by setting the return spring on the steering shaft, when the relative rotation of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occurs, a restoring force to the original position can be recover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return spring, 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riving vehicle. Therefore, the vehicle with the above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urning radius, easy operation, high stability and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微型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有效代替燃油汽车的绿色交通工具,具有使用灵活、携带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目前,传统自行车或电动车都是通过旋转车龙头(即水平旋转第一车轮)来实现转向,存在转向半径大、费力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传统自行车或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存在转向半径大、费力等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转向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轮、第二车架、第二车轮和转向轴;所述第一车轮设在所述第一车架上;所述第二车轮设在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通过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直线行进;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围绕所述转向轴转动而不在同一方向时,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时转向,并且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不同,从而实现同步配合转向;所述转向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及所述第二车架固定连接,且当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回位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位弹簧有多个,每个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及所述第二车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回位弹簧的螺旋方向相同或相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回位弹簧位于所述转向轴的一端或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中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轮与所述第二车轮之间;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均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车架通过所述转向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车架转动或转动并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第一车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架倾斜时能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车轮倾斜并转向,并能够经由所述转向轴同步带动所述第二车架及所述第二车轮向与所述第一车轮的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使所述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偏离原方向,以与所述第一车轮配合进行转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轴从其底部至其顶部的指向相对竖直方向向所述第二车架的尾部偏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车架通过安装座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或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具有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相对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向轴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中;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的一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或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倾斜设置,所述转向轴与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与所述轴承的转动平面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一车架的位置相对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轮与所述第二车轮的总数量不小于三个。上述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通过转向轴可转动连接,在需要转向时,只要将第一车架靠近转向轴的一端与第二车架靠近转向轴的一端围绕转向轴转动,使不在同一方向即可,此时,第一车架带动第一车轮偏转,第二车架带动第二车轮偏转而不离地,也即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同时转向,并且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不同,从而实现同步配合转向,转向半径小,可轻松、便捷地实现转向。并且通过在转向轴上设置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固定连接,在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发生相对旋转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具有一个回复到原位的回复力,因而在运行时尤其是在复杂的道路中,加大了转向轴发生转向的阻力,有利于保证交通工具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具有转弯半径小、易于操作、稳定性高、安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交通工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交通工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交通工具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交通工具的折叠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交通工具除去折叠限位组件并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所示交通工具的转向部分的简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交通工具的转向原理与图7所示交通工具的转向原理相同;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转向部分简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交通工具中第一折叠座、第二折叠座及调节座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10(以下简称“交通工具10”)包括第一车架100、第一车轮110、第二车架200、第二车轮210、转向轴300及折叠限位组件400。第一车架100与第二车架200交通工具10的中部通过转向轴300、折叠限位组件400连接。此处所述“中部转向”,其转向位置并非一定位于交通工具10的中部,只是相对于传统的在车头位或车尾置转向,其转向位置相对更靠近交通工具10的中部。以下请结合图2-图9,第一车轮110设在第一车架100上且能够相对于第一车架10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轮110的转动平面(径向平面)相对于整个第一车架100的位置固定不变,从而第一车轮110相对于第一车架100不可转向,也即与传统的通过水平转动第一车轮110转向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的交通工具10不可通过传统的水平转动第一车轮110来转向。本实施例的第一车轮110有一个。第一车轮110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车架100的车轮安装部。可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车轮110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如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等,多个第一车轮110之间可通过可变形的连杆结构连接,在倾斜转向时,该连接结构可变形,如可以从长方形变形为非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等。第二车架200用于供操作者站立或设置坐骑。对于可以坐骑的交通工具,可以在第二车架200上设置臀部支撑组件。该臀部支撑组件可以与第二车架200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与第二车架200可折叠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架200包括主体部220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轮、第二车架、第二车轮和转向轴;所述第一车轮设在所述第一车架上;所述第二车轮设在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通过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直线行进;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围绕所述转向轴转动而不在同一方向时,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时转向,并且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不同,从而实现同步配合转向;所述转向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及所述第二车架固定连接,且当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回位弹簧处于平衡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轮、第二车架、第二车轮和转向轴;所述第一车轮设在所述第一车架上;所述第二车轮设在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通过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直线行进;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围绕所述转向轴转动而不在同一方向时,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同时转向,并且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行进方向不同,从而实现同步配合转向;所述转向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及所述第二车架固定连接,且当所述第一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车架靠近所述转向轴的一端在同一方向时,所述回位弹簧处于平衡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有多个,每个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及所述第二车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回位弹簧的螺旋方向相同或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回位弹簧位于所述转向轴的一端或两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中且位于所述第一车轮与所述第二车轮之间;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车架与所述转向轴可转动连接,或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德郑大伟钟建业熊汉琴彭秋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盘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