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36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设计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芯以及流道,所述前模板包括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围合成产品型腔,所述前模板通过拉杆与所述流道相连,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后模芯包括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产品螺纹的两侧;在进胶时,所述左行位机构与右行位机构相接,所述流道穿过所述左行位机构、右行位机构潜入产品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后模设置左右出行位,使得有螺纹的产品,在螺纹处出行位更加容易,在断水口时通过拉杆和水口顶针的双重作用下断水口,使得断水口更加容易。

A new type of injection mold at the position of thre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ecific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injection mold in the thread at the travel model one, including the former template after the core and the front runner, including the former template core, the core and the core before after products enclosed cavity, the front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assage through the pull rod. The pull rod is fixed on the front plate; the mould comprises a left after line mechanism and right mechanism, both sides of the left and right mechanism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product thread; in the gel, the left line mechanism and the right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he the flow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mechanism mechanism into the product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rough the left and right after a travel mode setting, the thread in the thread products, travel more easily in the mouth, water through the dual role of the pull rod and the nozzle thimble off nozzle, the nozzle is more easily brok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螺纹的产品在出模是在分型面处出行位,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得一个模具中的模穴数减少,而且因为后模芯上未设置行位,而是在分型面处设置行位,不能实现自动摘水口的操作,增加了人工摘水口的操作流程;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能够将,模穴数增加,但是所需要的成本和对模具的精度的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容易且能自动拉断水口的注塑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芯以及流道,所述前模板包括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围合成产品型腔,所述前模板通过拉杆与所述流道相连,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后模芯包括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产品螺纹的两侧;在进胶时,所述左行位机构与右行位机构相接,所述流道穿过所述左行位机构、右行位机构潜入产品型腔。所述前模板拉动所述拉杆与所述产品分离,实现自动拉断水口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导向的行位导柱,所述行位导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行位导柱呈倒八字形;出模时,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沿所述行位导柱向上运动。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沿着行位导柱越向上移动,二者之间的距离约大,实现产品出模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包括大流道和小流道,所述小流道的流道口潜入所述产品螺纹内部。潜入的浇口使得产品外观更美观并防止批锋划伤人或者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皆为机动侧向行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还包括水口顶针,所述水口顶针穿过所述后模芯与所述流道相接,所述水口顶针位于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的中间位置。水口顶针与所述拉杆相互配合作用使得拉断水口更为容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后模设置左右出行位,使得有螺纹的产品,在螺纹处出行位更加容易,且结构更加简化,增加了模穴数;在断水口时通过拉杆和水口顶针的双重作用下断水口,使得断水口更加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沿图2中D-D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沿图2中B-B的截面图;其中数字表示:前模板1;前模芯11;拉杆12;后模芯2;左行位机构21;右行位机构22;行位导柱211;流道3;水口顶针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前模板1、后模芯2、流道3,所述前模板1包括前模芯11,所述前模芯11与所述后模芯围合成产品型腔,死皮车前模板1通过拉杆12与所述流道3相连,所述拉杆12固定于所述前模板1上;所述后模芯2包括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分拨设置于所述产品螺纹的两者;在进胶时,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相接,所述流道3穿过所述左行位机构21、右行位机构22潜入产品型腔中。当在产品出模时,所述在注塑机的作用下前模板1向上移动,因所述产品不动,所述前模板1拉动所述拉杆12与所述产品分离,实现自动拉断水口的目的,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通过固定在所述前模板1上的行位拉杆将行位向上拉动,实现产品的左右出模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还包括用于导向的行位导柱211,所述行位导柱2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行位导柱211呈倒八字形;出模时,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沿所述行位导柱211向上运动。详细的,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在行位拉杆拉力的作用下,沿着行位导柱向上移动,因为所述行位导柱211呈倒八字形,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越向上移动,则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大,实现产品出模的目的,解决了螺纹处出行位难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流道3包括大流道和小流道,所述小流道的流道口潜入所述产品螺纹内部,通过潜入注胶的方式,使得产品螺纹处无浇口,美化了产品的外观。进一步地,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皆为机动侧向行位机构;机动侧向行位机构结构简单,节省空间,能够实现一个模具上多个模穴数,降低了模具成本。具体的,所述模具还包括水口顶针,所述水口顶针穿过所述后模芯2与所述流道3相接,所述水口顶针位于所述左行位机构21和右行位机构22的中间位置,所述水口顶针在顶针板的作用下,协助所述拉杆12拉断水口,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后模设置左右出行位,使得有螺纹的产品,在螺纹处出行位更加容易,且结构更加简化,增加了模穴数;在断水口时通过拉杆12和水口顶针的双重作用下断水口,使得断水口更加容易。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芯以及流道,所述前模板包括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围合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通过拉杆与所述流道相连,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后模芯包括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产品螺纹的两侧;在进胶时,所述左行位机构与右行位机构相接,所述流道穿过所述左行位机构、右行位机构潜入产品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芯以及流道,所述前模板包括前模芯,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围合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通过拉杆与所述流道相连,所述拉杆固定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后模芯包括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产品螺纹的两侧;在进胶时,所述左行位机构与右行位机构相接,所述流道穿过所述左行位机构、右行位机构潜入产品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螺纹处出行位的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位机构和右行位机构还包括用于导向的行位导柱,所述行位导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鑫晟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