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5419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4:59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凹坑(1);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3);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顶端与支撑板(3)连接、杆体与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与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置于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与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与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

A pull-up training booster and pull-up training device

\u4e00\u79cd\u5f15\u4f53\u5411\u4e0a\u8bad\u7ec3\u52a9\u529b\u5668\u53ca\u5f15\u4f53\u5411\u4e0a\u8bad\u7ec3\u88c5\u7f6e\uff0c\u5305\u62ec\u51f9\u5751\uff081\uff09\uff1b\u4e0e\u51f9\u5751\uff081\uff09\u5e95\u9762\u8fde\u63a5\u7684\u7b2c\u4e00\u67f1\u585e\u7f38\uff082\uff09\uff1b\u4e0e\u7b2c\u4e00\u67f1\u585e\u7f38\uff082\uff09\u7684\u67f1\u585e\u8fde\u63a5\u7684\u652f\u6491\u677f\uff083\uff09\uff1b\u4e0e\u51f9\u5751\uff081\uff09\u5e95\u9762\u8fde\u63a5\u7684\u5bfc\u5957\uff084\uff09\uff1b\u9876\u7aef\u4e0e\u652f\u6491\u677f\uff083\uff09\u8fde\u63a5\u3001\u6746\u4f53\u4e0e\u5bfc\u5957\uff084\uff09\u6ed1\u52a8\u8fde\u63a5\u7684\u5bfc\u67f1\uff085\uff09\uff1b\u4e0e\u7b2c\u4e00\u67f1\u585e\u7f38\uff082\uff09\u8fde\u901a\u7684\u7b2c\u4e8c\u67f1\u585e\u7f38\uff086\uff09\uff1b\u4e0e\u7b2c\u4e8c\u67f1\u585e\u7f38\uff086\uff09\u7684\u67f1\u585e\u8fde\u63a5\u7684\u914d\u91cd\u67b6\uff087\uff09\uff1b\u4f4d\u4e8e\u914d\u91cd\u67b6\uff087\uff09\u4e00\u4fa7\u7684\u914d\u91cd\u5757\u5b58\u653e\u67b6\uff088\uff09\uff1b\u7f6e\u4e8e\u914d\u91cd\u67b6\uff087\uff09\u6216/\u548c\u914d\u91cd\u5757\u5b58\u653e\u67b6\uff088\uff09\u4e0a\u7684\u914d\u91cd\u5757\uff089\uff09\uff1b\u4e0e\u51f9\u5751\uff081\uff09\u7684\u76f8\u5bf9\u4e8c\u4fa7\u58c1\u8fde\u63a5\u7684\u7b2c\u4e00\u9650\u4f4d\u5757\uff0810\uff09\u548c\u7b2c\u4e8c\u9650\u4f4d\u5757\uff0812\uff09\uff1b\u4e0e\u652f\u6491\u677f\uff083\uff09\u8fde\u63a5\u7684\u7b2c\u4e00\u9501\u6b62\u673a\u6784\uff0811\uff09\u548c Second locking mechanism (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教学单位、公共体育场所辅助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引体向上,体育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项目,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力的悬垂力量练习。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也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得多则成绩好,因此,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很多初学者往往由于背部肌群力量薄弱、小臂不能持续发力,难以完成训练,达不到训练效果。引体向上对人的臂力和腰腹力量要求很高,对肥胖者,中老年人体力下降者,只能望杠兴叹。初学者和比较重的人在练习时,经常需要提供辅助力,才能完成相应的训练。CN205886161U于2017年01月18日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训练用的助力器。它包括安全绳,安全绳固定在单杠上,还包括防护衣,在防护衣的上部设置有弧形缺口式的颈部防护区和肩部防护区,在防护衣的正面和背面都设置有两排竖向设置的绑扎孔,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单杠上,安全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绑扎孔上。由于增设了防护衣,在防护衣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绑扎孔,避免了出现歪斜坠落的情况,颈部防护区和肩部防护区又很好的保护了肌肉组织,避免了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安全绳为可伸缩的弹力绳,在锻炼时可提供助力。CN204637414U于2015年09月16日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引体向上助力器包括用于与单杠配合的固定装置及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弹力带,所述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引体向上助力器及与所述引体向上助力器配合的架体。该引体向上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助力效果好。现有技术中,引体向上助力装置多为弹性装置,随着身体的运动,弹性装置提供的弹力不断变化,不能提供的恒定辅助拉力。当引体向上者体位上升一段距离后,助力装置的助力会下降,这时,训练者可能仍无法完成整个引体向上动作。此外,助力装置提供的助力大小没法显示,不利于训练者了解训练的效果;助力过大,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助力过小,可能无法完成整个引体向上动作;弹性助力装置提供的助力大小在伸长量相同时,助力大小相同,不同的训练者需要提供的较佳助力往往大小不同,弹性助力装置不能满足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提供恒定助力,并能方便地调节助力大小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它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与所述凹坑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与所述第一柱塞缸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至少三根与所述凹坑底面连接的导套;至少三根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杆体分别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的导柱;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第一柱塞缸连通的第二柱塞缸;与所述第二柱塞缸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位于所述配重架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若干片置于所述配重架或/和配重块存放架上的配重块;分别与所述凹坑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称地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与所述支撑板枢接、顶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连接的卡钩,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与其中二个半球形卡槽对位的二个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内近圆形旋转板一端的球形卡珠,位于所述通孔内远离圆形旋转板一端的压缩弹簧,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的盖板,设置于所述圆形旋转板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所述手柄槽内、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铰接的手柄,当二球形卡珠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后,卡钩卡挂在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限制所述支撑板上升,当二球形卡珠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后,卡钩移出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均包括一侧敞开的架体;位于所述架体敞开端与所述架体底部连接的支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和支杆连接的悬挂横梁;所述配重块为圆形配重块,配重块设有供悬挂横梁卡入的径向插槽。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悬挂横梁上近支杆端的防坠孔;穿过所述防坠孔的插销或第一锁具;设置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上的锁固横梁插入通孔;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固横梁插入通孔和支杆可拆卸连接的锁固横梁;设置于所述锁固横梁近支杆端、用于供所述支杆卡入的U型缺口;设置于所述径向插槽的两侧壁上供锁固横梁穿过的凹槽;设置在所述锁固横梁的U型缺口处和支杆上的锁孔;穿过所述锁孔的第二锁具;当所述配重块在悬挂横梁上滑动时,配重块的径向插槽能让支杆通过,所述锁固横梁的宽度大于径向插槽的宽度而小于径向插槽侧壁上两凹槽底部之间的宽度。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的敞开端相对设置,当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处于同一高度时,悬挂横梁上的配重块能沿悬挂横梁从配重架上推滑至配重块存放架上,或从配重块存放架上推滑至配重架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配重架二侧的下降高度调节柱;若干组设置在所述下降高度调节柱上的调节通孔,与所述调节通孔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杆。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块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防滑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单杠的下方。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单杠上,测量所述支撑板达到最高往返位置次数的计数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引体向上训练者需借助辅助力训练时,训练者站立在支撑板上,随着训练者身体的上升,支撑板在第一柱塞缸的作用下上升,给脚部一个恒定的上升辅助力。配重块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可根据需要往配重架上添加适量的配重块,满足不同的助力需求。助力的大小通过往配重架上添加的配重块来决定,训练者可实时了解助力的大小情况,有利于训练者了解训练的效果。单次训练时,可即时改变助力的大小,例如,前期使用较小的助力,当训练一段时间后,随着体力的下降,加大助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支撑板在提升或下降过程中,导柱在导套内滑动,使支撑板升降平稳,防止第一柱塞缸卡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位于支撑板的下方,起支撑和限位作用,防止支撑板坠入地面以下,同时避免第一柱塞缸的柱塞在最小行程,和第二柱塞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1);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3);至少三根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至少三根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连接、杆体分别与所述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所述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所述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若干片置于所述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分别与所述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对称地与所述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所述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101),与所述支撑板(3)枢接、顶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连接的卡钩(102),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103),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上、与其中二个半球形卡槽(103)对位的二个通孔(105),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近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球形卡珠(104),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远离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压缩弹簧(106),位于所述通孔(105)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3)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07),设置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所述手柄槽内、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铰接的手柄(108),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卡挂在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限制所述支撑板(3)上升,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移出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1);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3);至少三根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至少三根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连接、杆体分别与所述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所述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所述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若干片置于所述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分别与所述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对称地与所述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所述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101),与所述支撑板(3)枢接、顶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连接的卡钩(102),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103),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上、与其中二个半球形卡槽(103)对位的二个通孔(105),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近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球形卡珠(104),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远离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压缩弹簧(106),位于所述通孔(105)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3)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07),设置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所述手柄槽内、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铰接的手柄(108),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卡挂在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限制所述支撑板(3)上升,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移出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均包括一侧敞开的架体(201);位于所述架体(201)敞开端与所述架体(201)底部连接的支杆(202);两端分别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和支杆(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清彭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