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32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限位装置,包括轿厢体、轿厢架和导向轨,轿厢架固定于轿厢体外壁上,轿厢架通过导靴与导向轨活动连接,导靴分别固定于轿厢架两侧,导靴与导向轨相配合,轿厢体的入口处设置有轿厢门,轿厢门活动连接于轿厢架上,轿厢架顶面中部设置有曳引接口,导向轨靠近轿厢架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凹槽,轿厢架底面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圆杆、固定套筒、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摆杆,固定套筒底面固定于轿厢架顶面,限位圆杆滑动穿插于固定套筒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活动固定于轿厢架顶面。有益效果为:整个操作过程,随轿厢门的开合完成,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刻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An elevator limi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限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梯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已成为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2013年我国电梯的总产量达到了57.97万台,同比增长9.5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梯产量最高的国家,比重超过全球总量的60%。伴随着电梯的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电梯事故的居高不下,虽然电梯内部已设置安全装置,但是并不全面。当电梯正在上下客时,电梯突然降落,安全装置才启动,但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能将事故持续时间缩短,无法阻止事故发生。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梯限位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限位装置,包括轿厢体、轿厢架和导向轨,所述轿厢架固定于所述轿厢体外壁上,所述轿厢架通过导靴与所述导向轨活动连接,所述导靴分别固定于所述轿厢架两侧,所述导靴与所述导向轨相配合,所述轿厢体的入口处设置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架上,所述轿厢架顶面中部设置有曳引接口,所述导向轨靠近所述轿厢架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凹槽,所述轿厢架底面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圆杆、固定套筒、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摆杆,所述固定套筒底面固定于所述轿厢架顶面,所述限位圆杆滑动穿插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轿厢架顶面,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限位圆杆之间,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限位圆杆与所述从动齿轮接触一侧设置有直齿条,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直齿条相啮合,所述摆杆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齿轮上,所述摆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门顶面,所述限位圆杆侧面上设置有销条,所述固定套筒内壁对应所述销条的位置设置有销槽,所述销条与与所述销槽相配合,所述限位圆杆与所述竖直凹槽相配合。进一步,所述限位圆杆靠近所述竖直凹槽一端设置有球形钻头。进一步,所述摆杆为伸缩杆。进一步,所述竖直凹槽的长度为所述限位圆杆直径的四倍。进一步,所述竖直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圆杆的直径相符。进一步,所述固定套筒位于所述竖直凹槽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数量多于位于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曳引接口之间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电梯打开轿厢门上下乘客时,轿厢门带动摆杆摆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接着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与直齿条相配合,带动限位圆杆在固定套筒内滑动,使得限位圆杆插入对应的竖直凹槽内,当电梯发生故障要掉落,在限位圆杆与固定套筒的支撑下,阻止电梯掉落,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当无故障时,轿厢门关闭的同时,限位圆杆从竖直凹槽内滑出,整个操作过程,随轿厢门的开合完成,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刻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销条和销槽的配合使用,保障限位圆杆不会在固定套筒内相对转动,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结构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限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限位装置的固定套筒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限位装置的导向轨部分结构图。图中:1、轿厢体;2、轿厢架;3、导向轨;4、导靴;5、轿厢门;6、曳引接口;7、竖直凹槽;8、限位圆杆;9、固定套筒;10、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摆杆;13、直齿条;14、销条;15、销槽;16、球形钻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限位装置。如图1-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梯限位装置,包括轿厢体1、轿厢架2和导向轨3,所述轿厢架2固定于所述轿厢体1外壁上,所述轿厢架2通过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活动连接,所述导靴4分别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两侧,所述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相配合,所述轿厢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轿厢门5,所述轿厢门5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架2上,所述轿厢架2顶面中部设置有曳引接口6,所述导向轨3靠近所述轿厢架2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凹槽7,所述轿厢架2底面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圆杆8、固定套筒9、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和摆杆12,所述固定套筒9底面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限位圆杆8滑动穿插于所述固定套筒9内,所述主动齿轮11和所述从动齿轮10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从动齿轮10位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限位圆杆8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从动齿轮10相啮合,所述限位圆杆8与所述从动齿轮10接触一侧设置有直齿条13,所述从动齿轮10与所述直齿条13相啮合,所述摆杆12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上,所述摆杆12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门5顶面,所述限位圆杆8侧面上设置有销条14,所述固定套筒9内壁对应所述销条14的位置设置有销槽15,所述销条14与与所述销槽15相配合,所述限位圆杆8与所述竖直凹槽7相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圆杆8靠近所述竖直凹槽7一端设置有球形钻头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杆12为伸缩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凹槽7的长度为所述限位圆杆8直径的四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凹槽7的宽度与所述限位圆杆8的直径相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9位于所述竖直凹槽7与所述从动齿轮10之间的数量多于位于所述从动齿轮10与所述曳引接口6之间的数量。综上所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打开轿厢门5上下乘客时,轿厢门5带动摆杆12摆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11转动,接着带动从动齿轮10转动,从动齿轮10与直齿条13相配合,带动限位圆杆8在固定套筒9内滑动,使得限位圆杆8插入对应的竖直凹槽7内,当电梯发生故障要掉落,在限位圆杆8与固定套筒9的支撑下,阻止电梯掉落,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当无故障时,轿厢门5关闭的同时,限位圆杆8从竖直凹槽7内滑出,整个操作过程,随轿厢门5的开合完成,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刻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销条14和销槽15的配合使用,保障限位圆杆8不会在固定套筒9内相对转动,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结构的正常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限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种电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体(1)、轿厢架(2)和导向轨(3),所述轿厢架(2)固定于所述轿厢体(1)外壁上,所述轿厢架(2)通过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活动连接,所述导靴(4)分别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两侧,所述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相配合,所述轿厢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轿厢门(5),所述轿厢门(5)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架(2)上,所述轿厢架(2)顶面中部设置有曳引接口(6),所述导向轨(3)靠近所述轿厢架(2)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凹槽(7),所述轿厢架(2)底面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圆杆(8)、固定套筒(9)、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和摆杆(12),所述固定套筒(9)底面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限位圆杆(8)滑动穿插于所述固定套筒(9)内,所述主动齿轮(11)和所述从动齿轮(10)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从动齿轮(10)位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限位圆杆(8)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从动齿轮(10)相啮合,所述限位圆杆(8)与所述从动齿轮(10)接触一侧设置有直齿条(13),所述从动齿轮(10)与所述直齿条(13)相啮合,所述摆杆(12)一端固定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上,所述摆杆(12)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门(5)顶面,所述限位圆杆(8)侧面上设置有销条(14),所述固定套筒(9)内壁对应所述销条(14)的位置设置有销槽(15),所述销条(14)与所述销槽(15)相配合,所述限位圆杆(8)与所述竖直凹槽(7)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种电梯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体(1)、轿厢架(2)和导向轨(3),所述轿厢架(2)固定于所述轿厢体(1)外壁上,所述轿厢架(2)通过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活动连接,所述导靴(4)分别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两侧,所述导靴(4)与所述导向轨(3)相配合,所述轿厢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轿厢门(5),所述轿厢门(5)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架(2)上,所述轿厢架(2)顶面中部设置有曳引接口(6),所述导向轨(3)靠近所述轿厢架(2)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凹槽(7),所述轿厢架(2)底面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圆杆(8)、固定套筒(9)、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和摆杆(12),所述固定套筒(9)底面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限位圆杆(8)滑动穿插于所述固定套筒(9)内,所述主动齿轮(11)和所述从动齿轮(10)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轿厢架(2)顶面,所述从动齿轮(10)位于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限位圆杆(8)之间,所述主动齿轮(11)与所述从动齿轮(10)相啮合,所述限位圆杆(8)与所述从动齿轮(10)接触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尧熊继平杨朝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蒲江珂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