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217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在层门地坎下方的井道壁上,第二固定件固定设置在层门上,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固定件上,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连接,当层门打开时,第二固定件向靠近第一固定件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发生转动并至少部分伸入轿厢地坎下方,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用于对轿厢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护装置与层门的开、闭联动,完整实现标准要求的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功能,弥补了现有方案的缺陷,保护更加完善,具有及时性和强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建筑物里,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控制方式的复杂化,控制功能的多元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也要不断的提高。GB7588-2003第1号修改单中9.11提到“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电梯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或使移动停止的装置。悬挂绳、链条和曳引轮、滚筒、链轮的失效除外,曳引轮的失效包含曳引能力的突然丧失”。目前新的国家标准及欧洲标准的实施,轿厢在层站区域时,层门开启状态时必须要有一个装置防止轿厢的意外移动,且是一种必须进行型式试验的安全装置。目前无齿轮曳引机一般采用抱闸,有齿轮曳引机采用夹轮器,或者采用钢丝绳夹持装置等来实现。目前大多采用的装置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利用抱闸来实现的,当钢丝绳打滑时就无法检测及制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该装置与层门的开、闭联动,完整实现标准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电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与单扇层门一一对应,每一个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4)、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所述第一固定件(1)固定设置在层门地坎(5)下方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件(4)固定设置在层门(6)上,所述第一转动件(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上,所述第二转动件(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固定件(4)上,所述第一转动件(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3)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层门(6)打开时,第二固定件(4)向靠近第一固定件(1)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发生转动并至少部分伸入轿厢地坎(8)下方,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与单扇层门一一对应,每一个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4)、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所述第一固定件(1)固定设置在层门地坎(5)下方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件(4)固定设置在层门(6)上,所述第一转动件(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上,所述第二转动件(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固定件(4)上,所述第一转动件(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3)的另一端连接,当所述层门(6)打开时,第二固定件(4)向靠近第一固定件(1)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发生转动并至少部分伸入轿厢地坎(8)下方,所述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用于对轿厢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地坎(8)下方设有轿厢地坎托架(81),所述轿厢地坎托架(8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件(2)和第二转动件(3)相匹配的固定孔(8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明权陈焕滨王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