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884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只需一次顶出即可完成相应顶出操作,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B板、C板、面针板和顶针板,以及左顶针、右顶针、顶块和斜导柱,左顶针和右顶针均可滑动设置于B板、C板和面针板之中,所述面针板和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内设置有导向槽;顶块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顶块的另一端穿过B板、C板和面针板;斜导柱依次倾斜穿过顶针板、内滑块、面针板和C板,所述内滑块随顶针板的上升而在滑槽内滑动,所述顶块被导向槽驱动上升且做减速上升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取代传统的二次顶出操作的生产场合之中。

Injection mold deceleration eje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jection mold, especially one of only one top can complete the corresponding ejection operation,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speed ejection mechanism of injection moul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the B board,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from up to down C plate, side plate and ejector plat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thimble thimble and the top block and the inclined guide pillar, the left and right sliding thimble thimble can be arranged on the B board, C board and the side plate, a chu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ide plate and the ejector plate, the chut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lider, the slider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groove; the top end of the sliding block arranged in the guide groove,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B board, the top block of C plate and side plate; oblique guide pillar are inclined through the thimble plate and the inner slide block, the side plate and C plate, the inner slider with rising ejector plate and sliding in the chute, the top block is oriented The slot drive rises and does a slow down mo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two - time ejectio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在常见模具结构中,对于较大包紧力的塑料制品顶出方式,难以在一次就实现完全的顶出,即一般采用二次顶出装置。对于二次顶出装置,不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也大幅度的影响了生产的效率。目前,市场尚无可以实现一次性就完成顶出的顶出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需一次顶出即可完成相应顶出操作,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B板、C板、面针板和顶针板,以及左顶针、右顶针、顶块和斜导柱,其中,左顶针和右顶针均可滑动设置于B板、C板和面针板之中,所述面针板和顶针板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内滑块,所述内滑块内设置有导向槽;其中,顶块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顶块的另一端穿过B板、C板和面针板;斜导柱依次倾斜穿过顶针板、内滑块、面针板和C板,所述内滑块随顶针板的上升而在滑槽内滑动,所述顶块被导向槽驱动上升且做减速上升运动。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向槽由水平段、倾斜段和水平段三段连接构成。进一步的是,所述顶块的一端通过销钉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进一步的是,包括动模固定板,所述动模固定板设置于顶针板下方并对C板进行支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顶出操作时,左顶针和右顶针以与顶针板相同的速度上升并顶出产品,而此时,受包紧力夹持的顶块,则在某一段升程时受导向槽的影响而以低于顶针板的速度上升。由于顶块与左顶针和右顶针之间存在有速度差,因此,可以在顶出的同时也把顶块从产品的包紧之中拔出,从而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拔出效果,大幅度提高了顶出的效率。本技术尤其适用于取代传统的二次顶出操作的生产场合之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产品尚未顶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产品正在顶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产品顶出完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产品1、B板2、斜导柱3、左顶针4、面针板5、动模固定板6、右顶针7、C板8、顶块9、销钉10、内滑块11、顶针板12、导向槽13、滑槽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B板2、C板8、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以及左顶针4、右顶针7、顶块9和斜导柱3,其中,左顶针4和右顶针7均可滑动设置于B板2、C板8和面针板5之中,所述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之间设置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内滑块11,所述内滑块11内设置有导向槽13;其中,顶块9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3内,顶块9的另一端穿过B板2、C板8和面针板5;斜导柱3依次倾斜穿过顶针板12、内滑块11、面针板5和C板8,所述内滑块11随顶针板12的上升而在滑槽14内滑动,所述顶块9被导向槽13驱动上升且做减速上升运动。本技术非常巧妙的对结构进行了创新,并实现了通过顶块9与左顶针4和右顶针7之间上升速度的差异来实现一次性的顶出操作,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1至图3所示的,随着顶针板12的上升,左顶针4、右顶针7以及顶块9均上升,但是,左顶针4和右顶针7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的速度与顶针板12相同。而顶块9由于其驱动力来自于内滑块11的导向槽13,而所述导向槽13被设计为让顶块9在上升时做减速上升运动,因此,就导致顶块9上升速度慢于左顶针4和右顶针7的速度,从而让产品1在顶出的同时,也将顶块9从产品1中拔出,实现一箭双雕的一次性顶出操作。作为技术的核心设计,对于导向槽13而言,如图1所示的,可以选择这样的设计:所述导向槽13由水平段、倾斜段和水平段三段连接构成。即在顶出初期,第一个水平段让顶块9与左顶针4和右顶针7上升速度相同;在顶出中期,倾斜段让顶块9速度慢于左顶针4和右顶针7上升速度,并完成大部分的顶出分离操作;在顶出末期,第二个水平段让顶块9与左顶针4和右顶针7上升速度相同,完成最终的顶出。当然,导向槽13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取。一般的,为了简化结构,可以选择让所述顶块9的一端通过销钉10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3内。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可以选择增设动模固定板6,所述动模固定板6设置于顶针板12下方并对C板8进行支撑。本技术对原有结构的改动较小,但是却从根本上实现了长久以来无法完成的一次顶出的技术设想,同时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

【技术保护点】
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B板(2)、C板(8)、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以及左顶针(4)、右顶针(7)、顶块(9)和斜导柱(3),其中,左顶针(4)和右顶针(7)均可滑动设置于B板(2)、C板(8)和面针板(5)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之间设置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内滑块(11),所述内滑块(11)内设置有导向槽(13);其中,顶块(9)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3)内,顶块(9)的另一端穿过B板(2)、C板(8)和面针板(5);斜导柱(3)依次倾斜穿过顶针板(12)、内滑块(11)、面针板(5)和C板(8),所述内滑块(11)随顶针板(12)的上升而在滑槽(14)内滑动,所述顶块(9)被导向槽(13)驱动上升且做减速上升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减速顶出机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B板(2)、C板(8)、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以及左顶针(4)、右顶针(7)、顶块(9)和斜导柱(3),其中,左顶针(4)和右顶针(7)均可滑动设置于B板(2)、C板(8)和面针板(5)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针板(5)和顶针板(12)之间设置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内滑块(11),所述内滑块(11)内设置有导向槽(13);其中,顶块(9)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导向槽(13)内,顶块(9)的另一端穿过B板(2)、C板(8)和面针板(5);斜导柱(3)依次倾斜穿过顶针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仲宇朱俊勇杨公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