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65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包括由水泥和碎石混合压实而成的碎石垫层;凹槽,其沿公路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5‑2.5m,宽度为0.5m,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与所述碎石垫层齐平;土工布层,其铺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且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边分别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内部;防水粘接层,其铺设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并将所述凹槽的表面覆盖;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的承重层,其铺设于所述防水粘接层的上方。其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区的路基的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使路基坚固耐用,且施工方法简单,缩短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市政设施、高速公路等构筑物修建在深厚的软土地区的路基上。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触变性等不利的工程地质,在上部构筑物施工完毕后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且这一沉降变形过程维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束。如此长时间的沉降变形过程将严重影响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自身安全及其使用效果,有必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软土地区的路基加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减少沉降法,即对软土进行置换处理,用较硬的土或建筑材料代替天然软土,如灰土置换法。第二类是加速沉降法,即在修建构筑物前通过工程手段使软土地区的路基的沉降提前完成一部分、或使其沉降速度加快,快速稳定,如堆载预压法。第三类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同时具有减少沉降和加速沉降的作用,如碎石桩法。对于具有深厚软土层的路基,上述三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灰土置换法需要大量的置换材料,这就决定了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深厚软土地区的路基进行置换;堆载预压法所需要的预压固结时间长,将造成工期的加长和工程费用的增加,可能导致路基的剪切破坏;碎石桩法减少的沉降量有限且通常在靠近地表处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影响上部结构的整体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区的路基的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使路基坚固耐用,且施工方法简单,缩短了工期。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包括:由水泥和碎石混合压实而成的碎石垫层;凹槽,其沿公路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5-2.5m,宽度为0.5m,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与所述碎石垫层齐平;土工布层,其铺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且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边分别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内部;防水粘接层,其铺设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并将所述凹槽的表面覆盖;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的承重层,所述承重层铺设于所述防水粘接层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所述防水粘接层为橡胶沥青碎石封层。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20-35cm。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所述承重层的厚度为0.8-1.5m。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所述土工布层为防水土工布层,且所述土工布具有弹性。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所述土工布层在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的两侧边上均匀开设有通孔,钢筋由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优选的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中,凹槽的槽底均匀排布有多个挂钩,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钢筋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逐层铺设的碎石垫层、土工布层、防水粘接层以及承重层,利用碎石垫层本身具有的特性,放置软土地区的过多的水分向上渗透,从而对路基结构造成损伤,同时利用土工布层的隔水性和弹性,能够防止水分的上下渗透,并对路基结构起到了加固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路基的横向变形。通过在防水粘接层上设置承重层,能够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铺设的承重层结构细密,结构层空隙很小,因而具有很好的承重效果,进而减小了路面负重对基层的影响,即进一步提高了路面的耐用性,提高了所述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公路延伸方向两侧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使得混凝土砂浆在凝固后将土工布层的两侧紧密的固定,进而使得土工布层能够对路基结构起到很好的防水和固定效果,同时,通过两侧形成的混凝土砂浆固定结构,能够对中间的路基以及路基下方的软土在横向上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进而有效的防止了路基由横向发生变形。通过在承重层和土工布层间设置有防水粘接层,使得土工布层和承重层间粘连紧密,避免路基结构由于层间分离造成损坏,同时防水的粘接层能够避免由承重层透过的雨水渗入到土工布层,进而避免雨水长期浸蚀使土工布层损坏,同时也避免了水分的流动造成路基结构的损坏。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包括:由水泥和碎石混合压实而成的碎石垫层1;凹槽2,其沿公路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碎石垫层1的两侧,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1.5-2.5m,宽度为0.5m,所述凹槽2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与所述碎石垫层1齐平;土工布层3,其铺设于所述碎石垫层1的上方,且所述土工布层3的两侧边分别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内部;防水粘接层4,其铺设于所述土工布层3的上方,并将所述凹槽2的表面覆盖;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的承重层5,所述承重层5铺设于所述防水粘接层4的上方。在上述方案中,碎石垫层的原料为水泥和碎石混合料,且两者的重量比限定为1:5,使得碎石中含有少量水泥,能够使得碎石垫层中的碎石间有一定量的水泥将碎石间进行粘连,以提高碎石垫层的稳固性,即防止了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在纵向上的沉陷,同时水泥的少量添加,使得随时间的缝隙不会完全被水泥填满,进而保证了碎石垫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通过限定凹槽的深度和宽度,使得在凹槽内形成的混凝土砂浆墙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进而能够对中间的路基结构起到横向的固定作用,即限制了软土地区的路基在横向上的变形。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水粘接层4为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防水粘接层为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既有防水粘接的作用,还能使承重层和土工布层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以减少所述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的变形。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碎石垫层1的厚度为20-35cm。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厚度为20-35cm的碎石垫层,能够对其下部的软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降低软土下沉的几率。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承重层的厚度为0.8-1.5m。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厚度为0.8-1.5m的承重层,能够对其上的路面结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对其下的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平衡到达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的车轮垂直力,降低路基结构的变形几率。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土工布层3为防水土工布层,且所述土工布具有弹性。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土工布层为防水土工布层,可以进一步防止下部的水分向上渗透进而损坏路基结构,同时,土工布具有弹性,能够适应路基的微量变形以及来自路面的压力造成的变化,进而避免土工布层损坏。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土工布层3在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的两侧边上均匀开设有通孔,钢筋由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土工布层3的两侧。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土工布层的两侧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穿设钢筋,使得土工布层两侧具有良好的下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水泥和碎石混合压实而成的碎石垫层;凹槽,其沿公路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5‑2.5m,宽度为0.5m,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与所述碎石垫层齐平;土工布层,其铺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且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边分别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内部;防水粘接层,其铺设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并将所述凹槽的表面覆盖;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的承重层,所述承重层铺设于所述防水粘接层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水泥和碎石混合压实而成的碎石垫层;凹槽,其沿公路延伸方向开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两侧,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5-2.5m,宽度为0.5m,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混凝土砂浆,且混凝土砂浆的填充高度与所述碎石垫层齐平;土工布层,其铺设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且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边分别伸入所述混凝土砂浆内部;防水粘接层,其铺设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并将所述凹槽的表面覆盖;由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构成的承重层,所述承重层铺设于所述防水粘接层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粘接层为橡胶沥青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阎卫国周马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