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68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在旧路路床与新路路床接缝处设置路床接缝硬化区;沿旧路路床和新路路床顶面铺设一层层底钢筋网,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竖向接缝处植入角部锚接筋和接缝传力杆;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的接缝处设置灌缝体和隔缝板,在路肩部位的新路底基层进行后注浆形成基层浆固区,在新路底基层的顶部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层顶隔水层和层顶钢筋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控制新路基层与旧路基层接缝处的差异变形量,而且可以防止大厚度底基层出现开裂病害,还可以解决路肩部位压实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增强高寒区底基层拼接拓宽结构的整体性、控制底基层温缩变形、防止发生冻胀破坏的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属于道路工程领域,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干道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改造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公路拓宽成了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的主流。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整体性好和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在我国半刚性路面结构的底基层、基层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高寒地区具有寒冷、干燥、晴朗、多大风、降水稀少、日照多而强、日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当采用半刚性材料作为底基层时,结构层施工完成后易出现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目前,在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工程中,通常采用设置接缝台阶、层底加筋等措施来防控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后可能出现的道路工程病害。有分析发现,现有的公路拓宽底基层结构及结构虽在合适的工程环境条件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施工质量,但对于高寒区公路拓宽大厚度底基层工程,尚有路床承载能力提升、接缝连接强度增强、结构整体性改善、温缩及干缩变形有效控制等工程问题需解决。鉴于此,为有效增强高寒区底基层拓宽结构的整体性、减小底基层发生病害的可能性、降低环境变化对底基层性状的影响,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有效增强高寒区底基层拼接拓宽结构的整体性、控制底基层温缩变形、防止发生冻胀破坏的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可靠、社会经济效益突出,并能有效降低环境变化对结构性能影响的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新路路床、新路底基层、旧路路床、旧路底基层和旧路基层;在旧路路床与新路路床接缝处设置路床接缝硬化区;沿旧路路床和新路路床顶面铺设有一层层底钢筋网,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竖向接缝处设有角部锚接筋和接缝传力杆;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的接缝处设置灌缝体和隔缝板,在路肩部位的新路底基层设有通过后注浆形成的基层浆固区,在新路底基层的顶部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层顶隔水层和层顶钢筋网。进一步地,所述路床接缝硬化区采用水泥固化土或注浆固化土。所述接缝传力杆锚入深度0.3m~1m,外露长度0.2m~0.5m。所述柔性粘结材料采用石油沥青、合成树脂或硅胶材料,所述隔缝板为不锈钢板,在新路底基层和旧路底基层的拼接缝两边的搭接宽度各20cm~30cm,纵向搭接长度50cm~100cm。所述层底钢筋网、层顶钢筋网在接缝处的搭接宽度均为0.5m~1m,相接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在新路底基层路肩部位插入有后注浆管,后注浆管采用橡胶管或钢管,在后注浆管的埋入段端部设密封盖头,伸出段端部设注浆管连接段,侧壁沿长度方向间隔0.2m~0.3m设置一排浆液渗出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或微生物浆液。所述接缝传力杆由一根横向拉接杆和两根端部锚筋组成,端部锚筋与横向拉接杆焊接连接。所述新路底基层和旧路底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新旧路堤填料接缝处设置有接缝平台,在接缝平台上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与路基填料通过“U”形铆钉锚固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结构根据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的受力特点,对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了双层钢筋网,不但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状,而且可以增强底基层结构的整体性。(2)本结构通过注浆固化或铺设水泥土的方式,在加宽区接缝处的路床顶面设置路床接缝固化区,可大幅提升路床的承载能力和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防止新旧路路床接缝处出现差异沉降变形。(3)本结构在底基层路肩部位设置了竖向后注浆管,可对路肩下部的底基层进行后注浆,解决了路肩下部底基层压实不足的问题,防止路面结构在路肩部位出现纵向裂缝。(4)本结构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接缝处设置了灌缝体、接缝传立杆、隔缝板,可有效扩散接缝部位的集中应力、协调不同结构接触处的变形,刚性阻断可能出现反射裂缝,提升了路面结构的耐久性。(5)本结构在新路底基层碾压完成后2h内喷洒透层油,可大幅提升透层油的渗透深度,改善封层施工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接缝传力杆剖面示意图。图3是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施工流程示意图。图中:1-新路底基层;2-旧路基层;3-旧路底基层;4-接缝平台;5-土工格栅,6-“U”形铆钉;7-路床接缝硬化区;8-层底钢筋网;9-角部锚接筋;10-接缝传力杆;11-角部锚接筋锚入孔;12-接缝传力杆锚入孔;13-后注浆管;14-后注浆管布设孔;15-基层浆固区;16-灌缝体;17-接缝隔水层;18-隔缝板;19-层顶隔水层;20-层顶钢筋网;21-密封盖头;22-注浆管连接段;23-浆液渗出孔;24-横向拉接杆;25-端部锚筋;26-新路路床;27-旧路路床;28-旧路路堤边线。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新路底基层、旧路基层、旧路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和摊铺碾压施工技术要求、角部锚接筋、接缝传力杆的施工技术要求、隔缝板制作及安装施工技术要求、灌缝体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接缝传力杆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主要包括新路路床26、新路底基层1、旧路路床27、旧路底基层3和旧路基层2。先铣刨旧路基层2和旧路底基层3,在旧路路床27与新路路床26接缝处设置路床接缝硬化区7。沿旧路路床27和新路路床26顶面铺设一层层底钢筋网8,在新路底基层1与旧路底基层3竖向接缝处植入角部锚接筋9和接缝传力杆10。新路底基层1形成强度后,在新路底基层1与旧路底基层3接缝处设置灌缝体16和隔缝板18,在路肩部位的新路底基层1进行后注浆形成基层浆固区15,最后进行层顶隔水层19和层顶钢筋网20施工。图3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流程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的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测试路基的线形指标和承载能力指标,清除旧路土路肩下部及路肩边坡的道路材料,备齐新路底基层施工所需的道路建筑材料,确定新路底基层1混合料的配合比;(2)拓宽区域接缝开挖:按拼接图要求的几何尺寸,将拓宽区域的旧路基层2和旧路底基层3铣刨成台阶形;(3)拓宽区域路基施工:根据路面结构变形协调要求选择拼接拓宽区域的新路路基填料,并进行拼接拓宽区域的新路路基填筑施工;在新旧路堤填料接缝处设置接缝平台4,并在接缝平台上铺设一层土工格栅5,土工格栅5与路基填料通过“U”形铆钉6锚固连接;(4)路床接缝硬化区7施工:在新路路床26与旧路路床27接缝顶面沿纵向设置一条路床接缝硬化区7;(5)层底钢筋网8布设:在路床顶面铺设层底钢筋网8,并将层底钢筋网8与路床填料通过“U”形铆钉6锚固连接;(6)角部锚接筋9和接缝传力杆10设置:先在旧路底基层3的铣刨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新路路床、新路底基层、旧路路床、旧路底基层和旧路基层;在旧路路床与新路路床接缝处设置路床接缝硬化区;沿旧路路床和新路路床顶面铺设有一层层底钢筋网,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接缝处设有通过灌注柔性粘结材料形成的灌缝体,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竖向接缝处设有角部锚接筋和接缝传力杆;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的接缝处设置灌缝体和隔缝板,在路肩部位的新路底基层设有通过后注浆形成的基层浆固区,在新路底基层的顶部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层顶隔水层和层顶钢筋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新路路床、新路底基层、旧路路床、旧路底基层和旧路基层;在旧路路床与新路路床接缝处设置路床接缝硬化区;沿旧路路床和新路路床顶面铺设有一层层底钢筋网,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接缝处设有通过灌注柔性粘结材料形成的灌缝体,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竖向接缝处设有角部锚接筋和接缝传力杆;在新路底基层与旧路底基层的接缝处设置灌缝体和隔缝板,在路肩部位的新路底基层设有通过后注浆形成的基层浆固区,在新路底基层的顶部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层顶隔水层和层顶钢筋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所述路床接缝硬化区采用水泥固化土或注浆固化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传力杆锚入深度0.3m~1m,外露长度0.2m~0.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区公路拓宽加筋大厚度底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粘结材料为石油沥青、合成树脂或硅胶材料;所述隔缝板为不锈钢板,在新路底基层和旧路底基层的拼接缝两边的搭接宽度各2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庆华文光斗黄剑锋梁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