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维修加固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建设,为了适应山沟峡谷、跨越大江大河,一些大跨度桥梁也应运而生。基于复杂的地质条件,这些桥梁的跨度和结构形式已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用条件,桥梁构建完成后,在桥梁纵向和或桥梁横向均存在坡度,例如位于西攀路酸水湾隧道攀枝花方向出口约1.8公里处的西攀路K2417+890秧田湾大桥,全桥平面虽处于直线段,但桥梁纵向存在4%的大纵坡,桥梁横向存在2%的斜坡,此类桥梁在地震作用、重载制动力等不利因素的长期叠加下,即会出现下部墩柱倾斜破裂、上部桥梁滑移等险情,导致桩体、梁体受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则需要将偏移桥体归位并对病害桥墩进行恢复加固治理。
[0003]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既有运营中桥梁墩台加固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317000.8),采用旋压全套管钻孔灌注桩进行桩基来替代旧桩基,并设置新承台与墩身连成一体并共同受力,从而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所述在役桥梁包括待修复墩柱、于待修复墩柱的柱顶一体设置的盖梁以及搭接在盖梁上方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盖梁带有背墙,所述第一梁体设于所述背墙一侧,所述第二梁体设于所述背墙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加固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沿桥梁纵桥向分别在待修复墩柱的两侧对应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建设支撑排架组,每组支撑排架组包括支撑排架和安装于支撑排架的顶端的横梁;S2,在横梁和其所在的梁体之间安装顶升千斤顶组,通过顶升千斤顶组将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分别顶升至第一梁体的桥面和第二梁体的桥面齐平;S3,于盖梁处设置顶推复位装置,通过顶推复位装置对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进行顶推复位操作,使第一梁体、第二梁体与盖梁纠偏归位;S4,沿桥梁横桥向分段测量横梁和其所在的梁体之间的间距,根据所述间距设计多组对应高度的调平装置;S5,在横梁和其所在的梁体之间对应安装调平装置,通过调平装置对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进行调平支撑操作,使横梁和其所在的梁体适应性连接;S6,凿除待修复墩柱的病害部分,并注浆修复,然后对待修复墩柱进行清洗、凿毛、植筋和立模,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通过连接杆将所述第一梁体的横隔板和所述背墙穿设连接,并于连接杆两端设置紧固件进行限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背墙设置防突变千斤顶,其作用方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和背墙抵接,在顶升过程中同步缩短防突变千斤顶的行程或在顶升结束后缓慢缩短防突变千斤顶的行程以缓慢卸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复位装置包括反力板和顶推千斤顶,所述顶推复位操作包括:S31,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梁体的横隔板,并设置紧固件进行限位固定;S32,将所述反力板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并设置紧固件进行限位固定;S33,将所述顶推千斤顶设于所述反力板和背墙之间,其作用方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力板和背墙抵接,通过顶推千斤顶进行顶推使得第一梁体和盖梁相互拉拢复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役桥梁桥面沉陷的修复加固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世刚,陈静,苏高辉,张程锐,周兴强,张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