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23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包括沿轴设置的轴承端盖、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在轴承端盖和轴承座内,在轴承端盖内侧上端设置进气通道,在端盖内侧的下端设置有回丸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由外部向内吹进高压风通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在轴承内侧形成高压风帘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如有少量灰尘飞入也可由高压风吹回。在轴承内侧端盖上端设计了进风通道,下端设计了回丸出口,以便丸料及灰尘落入室体内集丸通道。

A blast of anti lea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 leakage structure and blasting meth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nti blast leakage structure comprises a bearing set along the shaft end cover, a bearing and a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is arranged in a bearing end cover and bearing seat, the bearing end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let channel, a lower end cover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end set back to the pill for export. Blasting the anti leakage structure disclosed by the external high-pressure air blowing inward gap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bearing, high pressure air curtain to prevent dust and fly into pellets bearing is form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bearings. If a small amount of dust flies in, it can also be blown back by high pressure. The inlet air passage was design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inner end cover of the bearing, and the outlet of the pill was designed at the lower end, so that the pellets and dust were put into the collection channel in the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抛丸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钢丸打击工件以达到清理表面、强化表面的目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打击工件的同时打击机体及相关传动部件,再加之与工件撞击反射等因素,钢丸容易通过轴孔向室体外流出,还容易打击轴承。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轴承易磨损;丸料及灰尘外泄;轴承异物噪声。为主动防止钢丸打击轴承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及方法,主动防止钢丸打击轴承,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防止钢丸泄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轴设置的轴承端盖、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在轴承端盖和轴承座内,在轴承端盖内侧上端设置进气通道,在端盖内侧的下端设置有回丸出口。优选的,所述回丸出口为内侧高、外侧低的斜坡或弧面。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贯穿轴承端盖、轴承内外圈间隙、轴承座内通道。优选的,在轴承座的外端设置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与进气通道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气接头外侧设置有可拆卸式密封盖。优选的,在所述轴承座与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在进气通道远离轴承方向的外侧。一种抛丸机防泄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内侧端盖上端设计了进风通道,下端设计了回丸出口,由外部向内吹进高压风通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高压风在轴承内侧(室体内)形成高压风帘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不让丸料及灰尘进入轴承及通过轴承向外泄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由外部向内吹进高压风通过轴承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在轴承内侧形成高压风帘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如有少量灰尘飞入也可由高压风吹回。在轴承内侧端盖上端设计了进风通道,下端设计了回丸出口,以便丸料及灰尘落入室体内集丸通道。2、回丸出口为内侧高、外侧低的斜坡或弧面,方便丸料落入室内集丸通道。3、进气接头可以外接气源,吹进高压风。4、进气接头设置密封盖,可以在不用时候封闭,保持内部干净,防尘。5、在所述轴承座与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在进气通道远离轴承方向的外侧。防止灰尘及丸料沿轴线向外泄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抛丸机防泄露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轴2、轴承端盖3、轴承4、轴承座5、密封圈6、进气接头7、进气通道8、回丸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包括沿轴1设置的轴承端盖2、轴承3、轴承座4,所述轴承3设置在轴承端盖2和轴承座4内,在轴承端盖2内侧上端设置进气通道7,在端盖内侧的下端设置有回丸出口8。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由外部向内吹进高压风通过轴承3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在轴承3内侧形成高压风帘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3。如有少量灰尘飞入也可由高压风吹回。在轴承3内侧端盖上端设计了进风通道,下端设计了回丸出口8,以便丸料及灰尘落入室体内集丸通道。优选的,所述回丸出口8为内侧高、外侧低的斜坡或弧面。进一步地方便丸料落入室内集丸通道。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7贯穿轴承端盖2、轴承3内外圈间隙、轴承座4内通道。进气接头6可以外接进气源,进气源可以是通风机,吹进高压风。优选的,在轴承座4的外端设置有进气接头6,所述进气接头6与进气通道7连接。进气接头6设置密封盖,可以在不用时候封闭,保持内部干净,防尘。优选的,所述进气接头6外侧设置有可拆卸式密封盖。优选的,在所述轴承座4与轴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在进气通道7远离轴承3方向的外侧。防止灰尘及丸料向外泄露。本专利技术提供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可以使得轴1头防砂泄漏。抛丸机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钢丸打击工件以达到清理表面,强化表面的目的,同时不可避免打击机体及相关传动部件,加之与工件撞击反射等因素,钢丸通过轴1孔向室体外流出,为主动防止钢丸打击轴承3专利技术本结构。其原理是由外部向内吹进高压风通过轴承3内外圈之间的间隙,在轴承3内侧(室体内)形成高压风帘阻止丸料及灰尘飞入轴承3。如有少量灰尘飞入也可由高压风吹回。在轴承端盖2内侧上端设计了进风通道,下端设计了回丸出口8,以便丸料及灰尘落入室体内集丸通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轴承3损坏,防止丸料及灰尘外泄。本专利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抛丸机防泄漏结构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轴设置的轴承端盖、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在轴承端盖和轴承座内,在轴承端盖内侧上端设置进气通道,在端盖内侧的下端设置有回丸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轴设置的轴承端盖、轴承、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在轴承端盖和轴承座内,在轴承端盖内侧上端设置进气通道,在端盖内侧的下端设置有回丸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丸出口为内侧高、外侧低的斜坡或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贯穿轴承端盖、轴承内外圈间隙、轴承座内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防泄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座的外端设置有进气接头,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晨朱锦徐建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丰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