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13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光件及镜头模组。遮光件,包括基板和与所述基板一体式连接的遮光片,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光孔,所述遮光片相较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出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入光端,所述遮光片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过光孔,所述第二过光孔与所述第一过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过光孔的正投影面位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投影面内,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以减少杂散光的产生。

Shading and lens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mag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light shading piece and a lens module. The shading piece comprises a substrate and the substrate integrated shading plate connection, the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first light through hole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shading plate compared to the first light hole of the light outlet end closer to the first light hole into the light, the shade the optica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thickness along its own direction of second light holes, the second light hole and the first light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projection surface and the second light hole is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projection light hole surface, the shading film thickness in the 0.01mm to the 0.05mm range, to reduce the stray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
本技术涉及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遮光件及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镜头模组包括镜片和遮光件,遮光件遮挡在镜片的边缘处,以保证外界光线能够从镜片靠近光轴的部位穿过。相关技术中,遮光件一般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制成,这种遮光件较厚,并且这种遮光件的过光孔的内壁面通常为平面。当遮光件越厚,该平面的面积则越大,这样当光线经过该过光孔时,会有多数光线照射到该平面上,并经该平面沿一定方向反射到镜片靠近光轴的部分,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容易产生较多的杂散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能够减少杂散光的产生。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遮光件,包括基板和与所述基板一体式连接的遮光片,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光孔,所述遮光片相较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出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入光端,所述遮光片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过光孔,所述第二过光孔与所述第一过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过光孔的正投影面位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投影面内,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遮光片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遮光面和第二遮光面,所述第一遮光面靠近入光端,所述第一遮光面和所述第二遮光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遮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面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基板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遮光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光孔由一内壁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遮光面通过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内壁面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遮光件为环形遮光件。优选地,所述遮光件为金属遮光件,所述基板和所述遮光片通过压铸工艺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遮光件为塑胶遮光件,所述基板和所述遮光片通过注塑工艺形成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筒、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遮光件和镜片,所述遮光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遮光件。优选地,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中心部及围绕所述中心部延伸的周边部,所述遮光片沿光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周边部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镜片的数量为多个,分别为沿着光线的射入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所述遮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遮光件包括具有第一过光孔的基板及具有第二过光孔的遮光片,该基板与遮光片一体式连接以保证遮光件整体的结构强度。其中,沿光线的射入方向得到的投影中,第二过光孔的投影面位于第一过光孔的投影面内,也就是说,整个遮光件的供光线穿过的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由第一过光孔和第二过光孔形成,其内壁面是不规则的面,并不是平面,这样在光线照射到该不规则的面上时,该不规则的面能够将射入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从而能够改变光线的反射角度,避免光线沿一定方向反射到镜片靠近光轴的部分,导致镜头模组容易产生较多的杂散光情况。另外,由于遮光片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减小第二过光孔的内壁面面积,当光线进入时,很难照射到该第二过光孔的内壁面上,因此,降低了该第二过光孔的内壁面反射光线的概率,降低了杂散光的产生。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光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遮光件;10-基板;100-第一过光孔;101-第一支撑面;102-第二支撑面;103-第一子平面;104-第二子平面;11-遮光片;110-第二过光孔;111-第一遮光面;112-第二遮光面;2-镜筒;20-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30-第一镜片;31-第二镜片;32-第三镜片;33-第四镜片。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光件1,该遮光件1可应用在ipad、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镜头模组中。其中,该镜头模组还包括镜筒2和镜片,遮光件1和镜片设置在镜筒2内,且该遮光件1可以吸收光线摄入镜片后产生的杂光,以提高摄像头的成像质量。此遮光件1包括基板10和与基板10一体式连接的遮光片11,通过将基板10和遮光片11一体式连接,可以保证整个遮光件1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基板10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光孔100,而遮光片11相较于第一过光孔100的出光端更靠近第一过光孔100的入光端,该遮光片11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过光孔110,此第二过光孔110与第一过光孔100相连通,以供光线穿过。其中,沿光线的射入方向得到的投影中,第二过光孔110的正投影面位于第一过光孔100的投影面内,也就是说,整个遮光件1的供光线穿过的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由第一过光孔100和第二过光孔110形成,其内壁面是不规则的面,这样在光线照射到该不规则的面上时,该不规则的面能够将射入的光线进行多次反射,从而能够改变光线的反射角度,避免光线沿一定方向反射到镜片靠近光轴的部分,导致镜头模组容易产生较多的杂散光情况。当然,也可以是斜面或曲面。另外,遮光片1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遮光面111和第二遮光面112,沿遮光片11的厚度方向,第一遮光面111和第二遮光面112之间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因此可知,此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面积很小,这样当光线进入到该第二过光孔110内时,很难照射到该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上,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该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反射光线的概率,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优选地,第一过光孔100的轴线和第二过光孔110的轴线与镜头模组内的镜片的光轴O共线,以保证光线能够从各镜片靠近光轴的部位穿过。且需要说明的是,当镜头模组中设置有多个镜片时,遮光件1可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镜片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板10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101和第二支撑面102。而第一遮光面111自第一支撑面101向第一过光孔100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光孔100由一内壁面1001围设而成,第二支撑面102和第二遮光面112通过第一过光孔100的内壁面1001连接,这样设计使得光线依次穿过第二过光孔110和第一过光孔100,由于遮光片11的第一遮光面111和第二遮光面112上各相对点之间的距离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因此,该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面积很小,当光线进入到该第二过光孔110内时,很难照射到该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上,因此,降低了该第二过光孔110的内壁面反射光线的概率,降低了杂散光的产生几率。由于遮光件1通常应用在两个镜片之间,为了保证遮光件1能够稳定的支撑在这两个镜片之间,以及保证光线能够从镜片靠近光轴的部位穿过。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基板10的第一支撑面101和第二支撑面102均设计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遮光件以及镜头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光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与所述基板一体式连接的遮光片,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光孔,所述遮光片相较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出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入光端,所述遮光片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过光孔,所述第二过光孔与所述第一过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过光孔的正投影面位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投影面内,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与所述基板一体式连接的遮光片,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过光孔,所述遮光片相较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出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入光端,所述遮光片上设置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过光孔,所述第二过光孔与所述第一过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过光孔的正投影面位于所述第一过光孔的投影面内,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遮光面和第二遮光面,所述第一遮光面靠近入光端,所述第一遮光面和所述第二遮光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遮光面与所述第二遮光面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遮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遮光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向所述第一过光孔的轴线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光孔由一内壁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二遮光面通过所述第一过光孔的内壁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